鬼崽嶺祭祀遺址

鬼崽嶺祭祀遺址

鬼崽嶺祭祀遺址位於湖南省道縣祥霖鋪鎮田廣洞村南一公里處的鬼崽嶺。該遺址是一處以石雕人像為文物主體,以鬼崽井、大量原始次生林為自然景觀,此外,該遺址還是“女書”的主要源地。

歷史

鬼崽嶺祭祀遺址鬼崽嶺祭祀遺址

光緒29年(1903年)當地貢生徐詠、陳振生撰碑敘述鬼崽嶺石像

光緒末年,田廣洞陳氏家譜記載徐詠、陳振生所撰鬼崽嶺石像碑文及田廣洞王姓村民均為舜帝後裔及祭舜或象等方面內容。
1954年,縣文物工作者首次發現鬼崽嶺石像。

1984年,全國第二次文物普查工作中普查人員調查該遺址。

2006年,鬼崽嶺遺址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006年,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同志視察該遺址,並作重要指示。

2006年,湖南省文物局撥專款保護該遺址。

2006年,央視十套,湖南衛視、鳳凰衛視、東南衛視等數十家新聞媒體專題報導該遺址。隨即在世界範圍掀起了“鬼崽嶺”熱。

2006年,道縣人民政府撥專款保護遺址並成立了鬼崽嶺遺址文物保護領導小組,聘請專人看護石像。

“鬼崽嶺祭祀遺址”保護標示牌“鬼崽嶺祭祀遺址”保護標示牌

2006年至2007年,道縣人民政府撥專款回收流散石像近500尊。

2007年,道縣人民政府撥專款保護迎聖祠並收集大量碑刻。
2008年中國石刻博物館聯合湖南省考古研究所調查遺址並進行了試掘。
2009年,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過程中,文物工作者採用現代設備複查、記錄、測繪該遺址。

2010年,央視一套專題報導鬼崽嶺遺址。

2010年,申報該遺址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地理

鬼崽嶺祭祀遺址遠景鬼崽嶺祭祀遺址遠景

鬼崽嶺祭祀遺址位於湖南省道縣祥霖鋪鎮田廣洞村南一公里處的鬼崽嶺,屬於南嶺山脈。其中心位置距九疑山舜帝陵35公里。鬼崽嶺得名於地上地下近萬尊石像,當地人俗稱這些石像為“鬼崽崽”。

該遺址為古代大型祭祀遺址,其地上及地下共發現雕刻粗獷傳神的各種石俑近萬尊,散落面積1.5萬平方米,有文官像、武官像、孕婦像及各種普通士兵像,並且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石像製作年代在秦漢以前,同時唐宋元時期亦有延續,是古代祭祀文化的大型集成。反映了該地區的祭祀特點,同時又具有濃厚的民俗文化傳奇性。

景觀文物

“鬼崽嶺”千奇百怪的石雕人像。“鬼崽嶺”千奇百怪的石雕人像。

鬼崽祭祭祀遺址是一處以石雕人像為文物主體,以鬼崽井、大量原始次生林為自然景觀,田廣洞村保存大量古民居群,周邊廟宇眾多,有迎聖寺、禹王廟、象廟、萬歲廟等。且是女書流行中心地域,在國內外文物界、社會學界及民俗學界均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和學術研究價值。鬼崽嶺祭祀遺址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石像

鬼崽嶺遺址石像大致可分為三個雕刻成型期,即史前期(5000年前),秦漢魏晉期(5000-2000年),唐宋元期。其產生原因大致與宗廟祭祀有關,亦可能有原始宗教民族民俗成份,但由於其歷史太久遠,時間跨度較大且無文字可考,各期石像絕不能一概而論,而是各具特徵,各有所用。

就現有資料及實地調查推斷,鬼崽嶺及石像最初只是一座大型的祭祀“壇場”(祭壇),該地是史前人堆積或選擇的祭壇,“石像”布滿壇場,具有原始祭祀或紀念性質,歷經數千歷史,且後人不無 “肓目”地“續雕”現象。

秦始皇兵馬俑古代石像群

2010年8月,在位於永州市道縣的南嶺大山深處,發現了規模超過秦始皇兵馬俑的巨大古代石像群。

湖南省道縣管理所所長唐忠勇介紹說,這一處石像群其數量之大,工藝之獨特、時代之久遠、內涵之豐富,堪稱世界又一大奇蹟。鬼崽嶺石像是迄今為止在中國國內考古調查發現的數量最大的人像石雕群體。經中國石刻博物館和湖南省考古研究專家調查統計,地表散落石像在5000尊以上,地下2米左右亦埋藏數量巨大的石像,如此數量龐大的石雕人像比世界第八大奇蹟秦始皇兵馬俑數量還要多。

鬼崽井

鬼崽嶺下有鬼崽井,為典型的南方珍珠泉,是田廣洞村的水源地,平均流量13.6升/秒,大雨不溢,大旱不涸,可供周圍二千多畝土地灌溉和人畜飲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