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鬥蟲

鬥鬥蟲

鬥鬥蟲是台州地方民間逗小孩的童謠,還是一種啟發小孩智力和協調能力的一個小遊戲,一般會一邊念叨,一邊教小孩兩手食指相鬥,據傳可以開發左右腦,提高小孩的平衡、協調能力。

童謠內容

一式 (版本一)

鬥鬥蟲

蟲咬米

小蟲管屋裡

度(大)蟲高山啜白米

飛啊飛啊飛

二式 (版本二)

鬥鬥蟲

蟲裊裊

鬥鬥鳥

鳥會飛

鬥鬥雞

雞會啼

鬥鬥蝴蝶飛過溪

童謠簡介

這首童謠是為一歲左右的小孩子而作。方法是大人抓住小孩子的兩隻手,把小孩子的左手食指和右手食指進行“斗”著玩,並且是一邊學著童謠一邊有節拍的“斗”著兩食指。當念到“飛啊飛啊飛”的時候,將兩手分開作飛狀。這往往是在小孩子哭鼻子的時候,大人哄孩子的一種方法。

其他相關

台州晚報《鬥鬥蟲,蟲咬米》 台州晚報《鬥鬥蟲,蟲咬米》

如果評選最耳熟能詳的台州童謠,大概就是這首《鬥鬥蟲》了。台州的孩子,不管城裡的鄉下的,多半會在搖籃中、在媽媽的懷抱中、在奶奶外婆的臂灣里、在小院裡、星光下、晚風中,哼唱過這首童謠。

這些童謠,是市井生活的風俗畫,透著古樸,透著悠閒,透著家常,讓人分外親切。我的記憶中,記得最完整的童謠就是《十螺歌》:“一螺窮,二螺富,三螺賣豆腐,四螺捉狗屙,五螺等官做,六螺磨刀槍,七螺打死人,八螺八,拜菩薩,九螺九,做太守,十螺全,生個小囝中狀元。”大人們邊唱邊叫孩子伸開手掌,數孩子手指上有幾個螺,預測孩子們的未來。如果聽到長大了自己要賣豆腐,要捉狗屙,孩子們多半會把手縮到後背去,有九個螺的孩子,則一臉驕傲,為自己長大要做太守而高興。

童謠中的小動物是“狡黠可喜”的,《鳥啊鳥,爬起早》中早起的鳥兒——“起早摸黑爬起做介姆?尋火刀火石”;《喔喔啼》中拖雞的老貓——“老貓拖雄雞,雄雞八斤重,老貓拖不動”;更有趣的是《竹鴣鴣》中鴣鴣,這廝“倒在前山赤條卵”,一副無賴相。還有一首大人哄孩子的“主打兒歌”《大蛇吃小蛇》,稍微上了點年紀的台州人,幾乎沒有不會的——“大蛇吃小蛇,小蛇吃蛤蟆,蛤蟆吃蚱蜢,蚱蜢竂稻花”,淺顯的四句話,卻道出自然界物競天擇的道理。英國博物學家、進化論的奠基人達爾文一輩子鼓吹的東西,咱們台州人用童謠三言兩語就說清楚了。

誰說台州人沒有幽默感呢,看看正話反說的台州童謠就知道了。有一首《月亮白光光》的童謠——“月亮白光光,賊來偷醬缸。瞎眼人望見,聾耳朵人聽著,啞佬高聲喊出房,蹩腳人走上去,一把拖著頭髮,原來是個和尚。”從頭到尾說反話,極盡誇張搞笑之能事。

《大腳娘》更是誇張,說太平縣(現溫嶺市)有個大腳娘,長了雙奇大無比的腳,“左腳踏死前屋大嬸屋裡一頭老牛娘,右腳踏死後屋小嬸屋裡三隻老綿羊”。無獨有偶,仙居也有首《大腳姑娘》,說這位大腳姑娘“鞋前頭放刀槍,鞋後跟搭戲棚。當中好跑弓箭當戰場。姑娘穿穿還說緊繃繃”。光聽這兩首兒歌,還以為台州女子個個都是大腳呢,其實,舊有“舊有杭州頭,台州腳”之稱,台州女人的三寸金蓮在以前蠻有名氣。小腳小腳,是愈小愈美,三寸之內者為金蓮,四寸之內者為銀蓮,大於四寸者為鐵蓮,難怪那些大腳女人會被孩子們嘲笑。

童謠給了孩子最早的文學啟蒙。有一首教孩子對對子的《對字歌》:“蝦對蟹,賊對拐,糠篩米篩對籠大,八八對鵓鴣,青菜對豆腐,外公對外婆,表妹對表兄,酒壺對酒盅,方糕饅頭對米粽”,帶著濃濃的泥土氣息,又好記又有趣,讀來別具風味。

一邊做遊戲一邊說唱的童謠充滿動感,讓孩子感到遊戲的歡樂,《拍手歌》中唱道:“一拍一,手做涼帽好拆壁,一拍兩,兩梗黃魚好劈鯗……”從一拍到十為止,越拍越快,這種遊戲中,男孩子總拍不過口齒伶俐的小女孩。另外一首童謠叫《打拍歌》,充滿民俗風情:“打拍一,一等羊毫湖州筆。打拍二,二月二吃糕兒。打拍三,三個美女嫁焦灣。打拍四,四個後生滾螄子。打拍五,五月初五做端午。打拍六,六個蚊蟲叮我心肝肉”,及至打拍八時,便是“八根頭髮八粒虱”了。

小孩子都喜歡玩過家家的遊戲,婚嫁題材的童謠為數不少,《黃頭焦,尾馬長》的黃頭雀,挑肥揀瘦的,嫁給誰都不如意,最後“嫁來嫁去給自己”;《柴爿花,紅嗒嗒》中“白蟹兩頭尖,黃魚討老晏(台州話,老婆的意思)”;最有韻律感的是《王老司個囡》:“王老司個囡,嫁撥涼傘,涼傘嘸柄,嫁撥飯蒸,飯蒸好炊糕,嫁撥剃刀,剃刀好剃頭,嫁撥芋頭,芋頭黃皮,嫁撥荸薺,荸薺咬咬爽爽聲……”。《長浦橋頭娶媳婦》:“哩哩嚕,哩哩嚕,長浦橋頭娶媳婦,賴鴉叼柴狗燒火,曲蟮吹簫鱉打鼓,貓做廚倌嗒落肚,老鼠捧盤剩點鹵”,長浦橋頭娶媳婦時,淘氣的賴鴉,可愛的曲蟮都來湊熱鬧了。臨海的童謠《砰啊乓,癩頭討小娘》更有趣,臨海話把新媳婦稱作“小娘”,這裡的“娘”要讀平聲,語調要稍微拖長一些,而稱母親的“老娘”稱讀第三聲:

燕啊燕,飛過店

店門關,飛上山

麥頭搖,飛過橋

橋上打花鼓,橋下娶媳婦

娶個癩頭媳婦白白肚

白肚屎,餵小妹

小妹幾時嫁?

砰啊乓,癩頭討小娘!

砰啊乓,癩頭討娶小娘!

舊時婚俗中,男方要到女方家裡迎親搬嫁妝,當迎親的隊伍扛著嫁妝經過時,頑童便興致勃勃高唱起這首童謠,而“砰啊乓,癩頭討小娘”這一句,一定要喊得響,還要多喊幾次,喊時一定要衝著新郎新娘擠眉弄眼,每每此時,走在最後的“馬桶叔”(新郎的小弟)要笑嘻嘻地停下腳步,從肩膀頭放下擔子,從簇嶄新的紅漆馬桶里拿出紅雞蛋,頑童接過紅雞蛋,才會一鬨而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