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大藏經

高麗大藏經

《高麗大藏經》,又稱《八萬大藏經》,是13世紀高麗王朝高宗用16年時間雕刻成的世界上最重要和最全面的大藏經之一,為韓國第32號國寶。高麗王朝據宋朝《開寶藏》為藍本於顯宗二年(公元1011年)開始雕刻大藏經,此即高麗大藏經初雕本。大藏經是所有佛教經典的總集。

基本信息

概述

《高麗大藏經》《高麗大藏經》

《高麗大藏經》,又稱《八萬大藏經》,是13世紀高麗王朝高宗用16年時間雕刻成的世界上最重要和最全面的大藏經之一,為韓國第32號國寶,其保存地韓國慶尚南道海印寺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高麗大藏經》共有1496章、6568卷、5238萬個漢字,雕刻在8.13萬塊木板上,對了解古代中國和契丹的大藏經具有很高的歷史研究價值。

高麗王朝據宋朝《開寶藏》為藍本於顯宗二年(公元1011年)開始雕刻大藏經,此即高麗大藏經初雕本。大藏經是所有佛教經典的總集。由宋太祖發願雕造,至太宗時才完成的官版大藏經是我國第一部漢文大藏經

宋版大藏經是在官方的主持下於成都雕刻,從開寶四年(公元971年)至太宗太平興國八年(公元983年),歷時十二年。因始雕刻於開寶年間,故稱《開寶藏》;又因成於蜀地,亦稱《蜀藏》。它是我國最早雕刻印刷的一部佛典總集,其成書不論是在佛教史還是印刷史上都占有極為重要的位。《開寶藏》成書之後,不僅在國內廣為流傳,還傳入了高麗日本等國,也成為了海內外各種大藏經的祖本,其影響極為深遠。《開寶藏》早在元代就已散佚,國內今存者,僅有兩種宋本殘卷。《開寶藏》成書後,高麗王朝太宗年間即向宋廷求《開寶藏》。高麗王朝文宗末年與宣宗年間(約公元1089年)增補續刻高麗大藏經,通稱為高麗大藏經續雕本。

版本情況

《高麗大藏經》藏書處。《高麗大藏經》藏書處。

《高麗大藏經》一共有3個版本,即:1011年的《初雕大藏經》,1094年的《高麗小藏經》,這兩個版本的大藏經在蒙古入侵時都失傳了。1236年又製作了《再雕大藏經》,也就是流傳至今的《高麗大藏經》。但實際上,大藏經最早出現在中國宋朝,名為《開寶大藏經》(971-982年)。《初雕大藏經》是抄襲《開寶大藏經》,連漢字都基本一致,目前海印寺保存的《再雕大藏經》,是複製的《初雕大藏經》。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