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貴和

高貴和

高貴和 (1981.09—)男,漢族,安徽六安人。中共黨員。現任安徽大學團委副書記。其講授課程《清帝漫談》、《唐王漫話》倍受學生好評。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高貴和,男,中共黨員,1981年9月出生。

2000年09月——2004年07月安徽大學哲學專業本科學習。

2007年09月——2010年07月安徽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學習。

2004年09月—— 2012年在安徽大學哲學系擔任專職輔導員、系團委書記。

高貴和 高貴和

2012年——安徽大學團委副書記。

獲獎情況

2009年 安徽省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個人;

2011年 安徽省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課題《務工青年需求情況調查》項目負責人,課題順利結項;

2011年 安徽省高等學校省級教學研究項目:《科技素質教育課程的設定與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參與人

2009、2010、2011年 安徽大學優秀基層團委書記、優秀共青團幹部;

安徽大學第十次黨建與思想政治工作研討會論文一等獎:《論新形勢下思想道德教育對先秦儒家道德教育的借鑑路徑》;

2010年安徽大學就業指導課教學基本功大賽二等獎;

安徽大學共青團特色工作獎:《“我愛我”陽光心理諮詢》項目主持人

安徽大學優秀教工新聞通訊員;

2011年安徽省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

工作情況

“至誠、至堅、博學、篤行”是安徽大學的校訓,“安其學而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是孔子對師生關係的經典詮釋。高貴和說,“作為一名安徽大學哲學系的輔導員,恪守這些謹言,把它們滲入我的工作,是我一直堅守的信念。”

自2004年安徽大學哲學專業畢業以來,他一直從事哲學系學生輔導員和共青團工作。八年來,對學生秉著一顆關愛之心,關注他們成長中的點點滴滴,見證他們為夢想努力的每一次嘗試,分享他們取得成功時的那份喜悅。從學生走進大學校門那一刻起他便將身心傾注,幫助他們夯實專業基本能力、拓寬公共基礎能力和增強社會實踐能力,最終實現學習、能力、特長“三位一體”的發展模式,讓他們更加踏實、勇敢、沉穩地步入社會、面對未來。

八年風雨兼程,八年孜孜求索,八年春華秋實。安徽省暑期社會實踐先進個人、安徽大學優秀基層團委書記、安徽大學優秀共青團幹部、安徽大學就業指導課教學基本功大賽二等獎,談及這些個人榮譽,高貴和總是淡淡一笑,他更看重的是學生,“學生的出色才是我最大的欣慰”,這是經常掛在他嘴邊的一句話。安徽省先進班集體,全國大學生“挑戰杯”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一等獎,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特等獎,每當提及這些,他臉上總是綻放出喜悅的光芒。

安其學——用科學的理論武裝學生

“多聽聽大家之言,多做做理論功課,勤思考當前之勢,方樹立科學之念。”,這就是高貴和對於形勢政策報告會不同於別人的見解。每當聽說有名師名家來校開展講座,他總是第一個帶著學生到場,與學生會場上一道聽、一道記,會場下一道交流、一道討論。近三年來,他先後組織學生參加形勢政策報告會34場。

作為學生輔導員,他始終堅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融入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緊密結合當前“90後”大學生的特點,積極探索班級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形式、新方法。他組織的教育活動緊密結合專業特色,主題深刻,形式新穎,學生喜聞樂見。

開學之際,“學長學姐交流會”,邀請優秀校友和學長的“現身說法”, 充分發掘校友和學長群體中的思想引導資源,啟發學生堅定信念、奮發成才。

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專題論壇、大學生理論學習骨幹培訓班,“說詞2011”、“talk show”等班集體的品牌活動,更是通過輕鬆活潑的方式幫助同學交流思想、堅定信念。

參觀渡江戰役紀念館,參觀博物館,走訪老紅軍,“紀念五四愛國運動90周年” 主題徵文、“紀念建黨90周年” 演講比賽、“實踐雷鋒精神,塑造美好心靈“主題實踐活動,活動豐富多彩,效果突出明顯。截止到2011年底,他所帶08級學生116人中,已有學生黨員43人,占學生比例37%;在所帶全部學生216人中,遞交入黨申請書202人,占93.5%。

親其師——用進取的心態激勵學生

“‘哲’是智慧的意思,哲學是智慧之學,真正有智慧的人首先是會冷靜認識自己的人”。在入學第一課上,高貴和如是和學生說。他堅持用自己的學習、工作經歷幫助學生調整專業學習心態,提高學生的專業興趣,進而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設計符合每位同學特點的發展之路。

為培養良好學習風氣,他在所帶班級實行了早鍛鍊出勤制度,讓學生做到早起床、早鍛鍊、早讀書的“三早”目標。看到學生們每天朝氣蓬勃的臉龐、操場上晨練的身影,聽到那朗朗的讀書聲,他的欣慰之情便溢於言表。

他鼓勵並指導學生自主開展“模擬課堂”活動,讓學生選取自己感興趣的專業問題,走上講台,當一回小老師。10級哲學專業的吳同學原本覺得哲學專業枯燥乏味,經過幾次模擬課堂,他說,“我現在覺得很多哲學問題都很有意思,我對哲學越來越有興趣了”。

“高老師,哲學有什麼學頭?學哲學能找到好工作嗎?我要轉專業。”2008年級哲學專業鄭同學站在新生報到現場和高老師說。 “如果你都不了解一個人、一件物,你怎能說是喜歡還是厭惡呢?哲學是科學中的科學,它可以教育你做人,更能教育你成才”。 高貴和回答說,他暗下決心,一定要把這個學生的專業思想穩定工作做好。自入學之初高貴和對他學習上更加關注,生活上更加關心,班集體的活動更是鼓勵他積極參加。課下高貴和經常和他交流,幫助他梳理專業知識,解答專業難題,激發他的專業興趣,更是爭取了1名博士生導師擔任他的專業導師。今天的他主動放棄了一家大型國企的工作,選擇報考了哲學專業的碩士研究生,目前已經通過初試進入複試。

高貴和積極參加各級各類創新創業培訓,指導每一位所帶學生編制自身職業發展規劃,並指導他們將規劃落實到自身日常學習發展中。他積極聯繫校友、企業人力資源高管為學生組織就業指導講座。8年來,堅持每年帶隊指導學生開展寒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一路與學生同行,分享學生把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過程中的酸甜苦辣。先後與浙江紹興、安徽蕪湖、肥西等地政府、企業聯繫共建實踐基地8個,指導學生撰寫的實踐報告多次獲評省級、校級獎勵,並有8篇文章公開發表。

近年來,他悉心指導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挑戰杯”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創業計畫競賽等比賽,他指導的學生作品《大學生心理健康影響機制的探究及預警系統的構建》在2011年全國大學生“挑戰杯”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獲得了全國一等獎的好成績。

在他的帶動下,班級立足專業、勤奮學習、多元發展、鼓勵創新的風氣蔚然成風,所帶學生多次獲得國家級、省、校級表彰2008級心理學專業胡經緯同學獲得2011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特等獎;2008級哲學專業高鳳儀同學獲得安徽省優秀共青團員;2010級哲學專業吳凡蕊同學榮獲安徽省大學生書畫大賽銅獎。所帶班級更是獲評安徽省先進班集體、安徽大學十佳先進班集體、先進團支部等榮譽。

樂其友——用真摯的情感溫暖學生

“他的每一次班會都讓我受益匪淺,他的每一節課都那樣生動有趣,高老師是我們的知心人”,“我已經畢業了,每次工作上遇到不順心的事卻還是願意找高老師聊聊,”“我的同學都很羨慕我的輔導員是高貴和老師”,看到學生們對他這樣的評價,高貴和的臉上總會露出會心的微笑,那是對他工作的最好肯定和褒獎。

前幾年,因工作關係,學校擬將高老師調離輔導員崗位,進入校直機關工作。當時所帶班級的114名同學集體寫了聯名信要求留下他們的高老師,那次,高老師哭了,他下定決心要用心用情去帶領這些可愛的孩子一路前行。

每每提起“緣定哲學系 情牽中秋夜”,學生們總是感慨萬千,高老師陪他們度過了進入大學的第一個團圓之夜,讓剛離開家的他們感受到了家的溫暖。他時刻關注學生成長,給學生家長寫信,讓學生寫下自己的優缺點,有針對性的給學生提出建議,每隔一段時間讓學生重新審視自己,看著學生不斷進步,他由衷的感到高興。

“可以肯定的是他是個好老師,當然他也是個嚴師,經常性的查房行動常常讓我們措手不及,但每一次查房都能幫助我們提高成長”。習慣性晚上“查房”的高老師了解到08級一位男生因為感情受挫心情沉悶,主動把該位同學約至寢室樓下,聊天直至深夜才拖著疲憊的身體騎車回家。

學生在校生病,高老師總是第一時間趕到。送學生去醫院、墊付醫藥費、陪護守候……,這些都已是家常便飯。

“天氣變化,注意保暖”的飛信友情提醒、QQ上的無話不談,更拉近了與學生們的距離。“親,辛苦了喔,我們這幫小孩太讓你操心了啊,早點休息,我們可都需要你喔”、“老高,我今天超級開心”……一句句“90後”學生髮來的QQ留言每每都讓他感動不已。2011年他開通個人實名認證微博,冬粉現已達3118人,在微博上就社會熱點問題與學生交流,及時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並適時引導,極大地拓展了工作平台。

信其道——用紮實的努力贏得學生

“在安大,不聽他的課,你會抱憾四年甚至終生!”在評師網上,有學生寫道。

高貴和一直相信為師者當以身作則、言傳身教。他主動學習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方法,不斷提升自身服務學生和指導學生的能力,先後參加北森“高校職業規劃TTT課程學習”、KAB創業教育(中國)項目講師培訓班,承擔2011年安徽省青少年和青年工作課題《務工青年需求情況調查》並順利結項,參與2011年安徽省高等學校省級教學研究項目《科技素質教育課程的設定與教學改革研究》,參加2011年安徽大學黨建思想政治工作研討會並獲得徵文一等獎,撰寫的《以人為本與高校學生工作探討》、《論高校輔導員工作的時效性和針對性》等論文公開發表。

在擔任學生輔導員的同時,他還擔任了系團委書記並承擔《職業生涯規劃》、《求職技巧》等就業指導課程的教學工作,所帶畢業班當年一次性就業率達95%。他講授的人文素質選修課《清帝漫談》2011年獲評安徽大學人文素質精品課程。他把課堂變成一個師生教育引導的平台,思想交流的平台,教學相長的平台。

在近八年的輔導員工作中,他努力用科學的理論武裝學生,用進取的心態激勵學生,用真摯的情感溫暖學生,用紮實的努力贏得學生。如果說他的輔導員生涯始於熱愛,得於勤奮,那么學生就是他力量的源泉,創新便是他工作的動力,而他深知這種力量會一直敦促他繼續努力,不斷前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