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藝術攝影派

高藝術攝影派

高藝術攝影派流行於1859——1870年主要是指英國攝影家受繪畫中拉斐爾前派風格的影響主張要隱掩蓋平凡和醜陋避免表現日常生活題材,經常借用流行詩,歷史傳說和《聖經》中的寓言故事,基督生活為題材,主要宗旨是通過這些畫面闡述道德觀念給人以教益。

概念

高藝術攝影派流行於1859——1870年主要是指英國攝影家受繪畫中拉斐爾前派風格的影響主張要隱掩蓋平凡和醜陋避免表現日常生活題材,經常借用流行詩,歷史傳說和《聖經》中的寓言故事,基督生活為題材,主要宗旨是通過這些

(圖)《彌留》魯賓遜《彌留》魯賓遜

畫面闡述道德觀念給人以教益。由於這些題材很難在現時生活中找到,因此這些攝影家就要自搭許多景致的布景,豪華的陳設,並精心組織指導服裝模特,從而使許多攝影師後來都成了舞台設計專家。即使是現在他們也在這方面堪稱大師。作品多經過疊印來把不同的場景組合在一起。《彌留》作品細膩地描繪了一個奄奄一息的女孩和周圍悲傷的親友們的場面。它是由五張底片製作完成的,先是拍攝每一個局部,拍攝時從取景框中看到的人物位置和比例都要和先構思完成的素描稿相吻合,拍攝完後,用接觸印相法將底片印製在一張蛋白紙上,再把這張印好的相紙上的人物精心裁剪下來,和其她同樣過程製作的人物和背景拼貼在一起,經過修版後再翻拍完成,魯賓遜的這一幅素描和照片合成的畫面,以沒完成的過程似乎向後人證實他不僅是一個攝影家,更

(圖)魯賓遜的原素描稿《彌留》魯賓遜的原素描稿《彌留》

是一個技法高超的畫家,嚴密的構思,幾乎和素描同樣一絲不苟的照片無非是想證明攝影也是一門藝術,可見攝影在當時要想得到藝術界的承認是何等的艱難。

起源於十九世紀的英國,其奠基者是亞當森和希爾,代表人物是雷蘭德和魯濱遜。

特徵

攝影家搭置了許多精巧的布景,設定豪華的陳設,精心指導服裝模特。後期製作上普遍採用疊印法,常常將不同場景的畫面通過後期印製組合在一起,以克服攝影畫面較為單一的不足。

代表人物

在高藝術攝影流派中最著名的人物主要有:奧斯卡·古斯塔夫·雷蘭德,享利·佩奇·魯濱遜,威廉·萊克·普里斯,以及著名女攝影家朱麗亞·瑪格麗特·卡梅倫。比如普里斯(William Lake Price,1810-1896)原是一位英國水彩畫家,1854年改行從事攝影,不久就因拍攝結構獨特的舞台背景照片而名噪一時,他的重要作品有《拜倫的節日》、《唐·吉珂德在書房中》等。由於他是英國第一位使用多張底片拍攝合成的攝影家,因此成為高藝術流派的代表人物,並對畫意攝影流派有著承前啟後的作用。

發展

19世紀70年代以後,隨著攝影藝術的迅速普及和攝影紀實觀念的衝擊,高藝術攝影流派終於走下藝術神聖的殿堂,逐漸消失並發展為畫意攝影流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