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散黑穗病

高粱散黑穗病

高粱散黑穗病(拉丁學名 sphacelotheca cruenta(Kühn)Potter),病株稍有矮化,莖較細,葉片略窄,分櫱稍增加,抽穗較健穗略早。病株花器多被破壞,子房內充滿黑粉,即病原菌的冬孢子。病粒破裂以前有一層白色至灰白色薄膜包裹著,孢子成熟以後膜破裂,黑粉散出,黑色的中柱露出來,系寄主維管束的殘餘組織。 冬孢子堆上具由菌絲體組成的灰白色被膜。冬孢子暗褐色,球形至卵球形,大小5~10μm,表面具隱約可見的花紋。該菌冬孢子在水中、營養液中均可萌發。在麥芽汁營養液中,能產生大量擔孢子。在高溫下及蒸餾水中不能形成擔孢子,能產生分枝菌絲。該菌有生理分化或異宗結合現象。

基本信息

中文名:高粱散黑穗病

高粱散黑穗病病穗<a name="ref_&#91;1&#93;"></a>

高粱散黑穗病病穗

病原中文名:高粱軸黑粉菌
病原拉丁學名:sphacelotheca cruenta(Kühn)Potter
病原分類地位:擔子菌亞門真菌
病害類型:真菌
主要危害作物:高粱
主要為害部位:全株

為害症狀

病株稍有矮化,莖較細,葉片略窄,分櫱稍增加,抽穗較健穗略早。病株花器多被破壞,子房內充滿黑粉,即病原菌的冬孢子。病粒破裂以前有一層白色至灰白色薄膜包裹著,孢子成熟以後膜破裂,黑粉散出,黑色的中柱露出來,系寄主維管束的殘餘組織。

形態特徵

冬孢子堆上具由菌絲體組成的灰白色被膜。冬孢子暗褐色,球形至卵球形,大小5~10μm,表面具隱約可見的花紋。該菌冬孢子在水中、營養液中均可萌發。在麥芽汁營養液中,能產生大量擔孢子。在高溫下及蒸餾水中不能形成擔孢子,能產生分枝菌絲。該菌有生理分化或異宗結合現象。

傳播途徑

該病是芽期侵入系統性侵染的病害。種子和土壤均可傳病,以種子傳病為主。附著在種子表面的冬孢子在室內條件下能存活3~4年,散落在土壤中的冬孢子也能存活1年,存活率約20%,據試驗在含有該菌厚垣孢子的土壤里種上高粱,發病率很低。

發病條件

厚垣孢子在12~36℃條件下均能萌發,侵染適溫20~25℃。一般適合高粱種子發芽的條件,也適合該菌侵染。生產上播種過早,土溫偏低,高粱從發芽到出苗持續時間長,病菌侵染時間拉長,侵染機會增多,發病重。

防治方法

參見高粱絲黑穗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