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學校教材:基礎化學

《高等學校教材:基礎化學》是由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一部教育作品,作者是郭紅霞。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高等學校教材:基礎化學高等學校教材:基礎化學
《高等學校教材:基礎化學》可作為高等學校化工、製藥、材料和環境工程等專業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供相關技術人員參考。

圖書目錄

第1部分 化學原理

第1章 氣體

1.1 理想氣體狀態方程

1.1.1 波義耳定律

1.1.2 蓋·呂薩克定律

1.1.3 化合體積定律和阿伏加德羅定律

1.1.4 理想氣體狀態方程

1.1.5 氣體常數

1.2 理想氣體混合物

1.2.1 道爾頓分壓定律

1.2.2 阿馬格分體積定律

思考題

習題

第2章 化學反應的方向

2.1 化學反應中的能量關係

2.1.1 熱力學中常用的術語

2.1.2 熱力學第一定律

2.1.3 常見化學反應的過程

2.1.4 化學反應熱效應

2.1.5 熱效應的計算

2.2 化學反應的方向

2.2.1 焓變判據

2.2.2 熵變判據

2.2.3 吉布斯自由能變判據

思考題

習題

第3章 化學反應的限度

3.1 化學反應限度的判據

3.1.1 摩爾反應吉布斯自由能與化學平衡

3.1.2 化學平衡常數

3.2 標準平衡常數的套用

3.2.1 非平衡狀態化學反應的方向

3.2.2 化學平衡組成及理論轉化率的計算

3.3 化學平衡的移動

3.3.1 濃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3.3.2 壓力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3.3.3 溫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3.3.4 呂·查德理原理

思考題

習題

第4章 定量分析概論

4.1 定量分析中的誤差

4.1.1 誤差的分類及產生的原因

4.1.2 誤差的減免方法

4.1.3 測定結果的準確度與精密度

4.1.4 隨機誤差的常態分配

4.1.5 可疑測定值的取捨方法

4.2 有效數字及運算規則

4.2.1 有效數字的意義及位數

4.2.2 有效數字修約規則

4.2.3 有效數字的運算規則

4.2.4 有效數字的運算規則的套用

4.3 滴定分析法概論

4.3.1 滴定分析法簡介

4.3.2 標準溶液

4.3.3 滴定分析的計算

思考題

習題

第5章 酸鹼平衡

5.1 電解質溶液

5.1.1 強電解質溶液

5.1.2 弱電解質溶液

5.2 酸鹼理論

5.2.1 酸鹼理論的發展

5.2.2 酸鹼質子理論

5.3 水的離解平衡

5.3.1 水的離子積

5.3.2 水溶液中的酸鹼性和pH值

5.4 弱酸、弱鹼的離解平衡

5.4.1 分子型弱酸、弱鹼的離解平衡

5.4.2 離子型弱酸、弱鹼的離解平衡

5.5 緩衝溶液

5.5.1 同離子效應

5.5.2 緩衝溶液的組成及緩衝作用

5.5.3 緩衝溶液pH值的計算

5.5.4 緩衝溶液的緩衝容量和緩衝範圍

5.5.5 緩衝溶液的選擇和配製

思考題

習題

第6章 酸鹼滴定法

6.1 酸鹼指示劑

6.1.1 酸鹼指示劑的變色原理

6.1.2 指示劑的變色範圍及變色點

6.1.3 混合指示劑

6.1.4 幾點注意事項

6.2 酸鹼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6.2.1 強鹼(酸)滴定強酸(鹼)

6.2.2 強鹼(酸)滴定一元弱酸(鹼)

6.2.3 多元酸(鹼)的滴定

6.3 酸鹼標準溶液的配製與標定

6.4 酸鹼滴定的套用

思考題

習題

第7章 沉澱-溶解平衡

7.1 溶度積原理

7.1.1 溶度積

7.1.2 溶度積與溶解度

7.2 沉澱溶解平衡的移動

7.2.1 同離子效應

7.2.2 鹽效應

7.2.3 酸效應

7.2.4 配合效應

7.3 溶度積規則及套用

7.3.1 溶度積規則

7.3.2 沉澱生成

7.3.3 沉澱溶解

7.3.4 分步沉澱

7.3.5 沉澱的轉化

思考題

習題

第8章 沉澱滴定法

8.1 概述

8.2 莫爾法

8.2.1 基本原理

8.2.2 滴定條件

8.2.3 方法特點及套用範圍

8.3 佛爾哈德法

8.3.1 直接滴定法測定Ag+

8.3.2 返滴定法測定鹵素離子

8.3.3 佛爾哈德法特點及套用範圍

8.4 法揚司法

8.4.1 基本原理

8.4.2 滴定條件

8.4.3 方法特點及套用範圍

思考題

習題

第9章 氧化還原反應及電化學基礎

9.1 氧化還原反應的基本概念

9.1.1 氧化數

9.1.2 氧化還原反應

9.1.3 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配平

9.2 原電池

9.2.1 原電池組成和原電池符號

9.2.2 電極類型

9.2.3 電池電動勢

9.2.4 電池電動勢與電池反應吉布斯自由能的關係

9.2.5 標準電動勢與電池反應平衡常數

9.3 電極電勢

9.3.1 電極電勢的產生

9.3.2 標準電極電勢

9.3.3 標準電極電勢計算

9.4 影響電極電勢的因素

9.4.1 能斯特(Nernst)方程

9.4.2 濃度對電極電勢的影響

9.4.3 酸度對電極電勢的影響

9.5 電極電勢及電池電動勢的套用

9.5.1 電極電勢套用

9.5.2 電池電動勢套用

9.6 元素電勢圖

9.7 水的電勢-pH圖

思考題

習題

第10章 氧化還原滴定法

10.1 氧化還原平衡

10.1.1 式量電勢(條件電勢)

10.1.2 影響條件電勢的因素及條件電勢的計算

10.1.3 氧化還原反應進行的程度

10.2 氧化還原反應速率及影響因素

10.3 氧化還原滴定曲線及終點的確定

10.3.1 氧化還原滴定曲線的計算

10.3.2 氧化還原指示劑

10.4 氧化還原滴定法中的預處理

10.4.1 常用的氧化劑

10.4.2 常用的還原劑

10.5 氧化還原滴定法的套用

10.5.1 高錳酸鉀法

10.5.2 碘法

10.5.3 其他氧化還原滴定法

10.6 氧化還原滴定結果的計算

思考題

習題

第11章 原子結構

11.1 原子的玻爾模型

11.1.1 經典物理學局限性

11.1.2 氫原子光譜

11.1.3 氫原子的玻爾模型

11.2 原子的量子力學模型

11.2.1 微觀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11.2.2 微觀粒子測不準關係

11.2.3 波函式和薛丁格方程

11.2.4 原子核外電子運動狀態

11.2.5 波函式和電子云的空間圖形

11.3 多電子結構和元素周期律

11.3.1 禁止效應和鑽穿效應

11.3.2 鮑林近似能級圖

11.3.3 多電子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規律

11.3.4 原子核外電子排布與元素周期律

11.4 主要原子參數及其變化規律

11.4.1 原子半徑

11.4.2 電離能

11.4.3 電子親和能

11.4.4 電負性

思考題

習題

第12章 分子結構

12.1 離子鍵理論

12.1.1 離子鍵的形成

12.1.2 離子的特徵

12.1.3 離子晶體

12.1.4 離子極化作用

12.2 共價鍵理論

12.2.1 價鍵理論

12.2.2 雜化軌道理論

12.2.3 價電子對互斥理論

12.2.4 分子軌道理論

12.2.5 原子晶體

12.3 金屬鍵理論

12.3.1 改性共價鍵理論

12.3.2 金屬能帶理論

12.3.3 金屬晶體

12.4 分子間作用力

12.4.1 分子的極性與變形性

12.4.2 分子間作用力

12.4.3 氫鍵

12.4.4 分子晶體

思考題

習題

第13章 配位化合物

13.1 基本概念

13.1.1 配合物的組成

13.1.2 配合物的命名

13.1.3 螯合物

13.1.4 新型配合物

13.2 配合物的空間構型和磁性

13.2.1 配合物的空間構型

13.2.2 配合物的磁性

13.3 配合物的化學鍵理論

13.3.1 價鍵理論

13.3.2 晶體場理論

13.4 配合物的穩定性

13.4.1 配位平衡和平衡常數

13.4.2 影響配位化合物穩定性的因素

13.4.3 配位平衡的移動

13.5 配合物的套用

13.5.1 在分析化學中的套用

13.5.2 在工業生產中的套用

13.5.3 在生命科學中的作用

13.5.4 與生物化學的關係

思考題

習題

第14章 配合滴定法

14.1 EDTA及EDTA配合物的特點

14.1.1 EDTA的性質

14.1.2 金屬EDTA配合物的特點

14.2 外界條件對EDTA.與金屬離子配合物穩定性的影響

14.2.1 EDTA的酸效應與酸效應係數Αy(H)

14.2.2 金屬離子M的副反應與副反應係數

14.2.3 配合物MY的副反應與副反應係數

14.2.4 條件穩定常數K名

14.3 滴定曲線

14.3.1 曲線繪製

14.3.2 影響配合滴定突躍大小的因素

14.3.3 金屬離子被準確滴定的條件

14.3.4 配合滴定中酸度的控制

14.4 金屬指示劑

14.4.1 金屬指示劑的作用原理

14.4.2 金屬指示劑必須具備的條件

14.4.3 金屬指示劑的配製

14.4.4 常見金屬指示劑

14.5 混合離子的滴定

14.5.1 控制溶液的酸度進行分別滴定

14.5.2 利用掩蔽和解蔽的方法

14.5.3 其他配合劑的套用

14.6 配合滴定的方式和套用

14.6.1 配合滴定方式

14.6.2 配合滴定結果的計算

思考題

習題

第2部分元素化學

第15章 主族金屬元素(一)

15.1 S區元素概述

15.2 鹼金屬

15.2.1 鹼金屬單質的物理化學性質

15.2.2 鹼金屬的氫化物

15.2.3 鹼金屬的氧化物

15.2.4 鹼金屬的氫氧化物

15.2.5 鹼金屬重要鹽類的性質

15.2.6 鹼金屬配位化合物

15.3 鹼土金屬

15.3.1 鹼土金屬單質的物理化學性質

15.3.2 鹼土金屬的氫化物

15.3.3 鹼土金屬的氧化物

15.3.4 鹼土金屬的氫氧化物

15.3.5 鹼土金屬的鹽類

15.3.6 鹼土金屬配位化合物

15.4 鋰、鈹的特殊性

15.4.1 對角線規則

15.4.2 鋰的特殊性及鋰、鎂的相似性

15.4.3 鈹的特殊性及鈹、鋁的相似性

15.5 鹼金屬和鹼土金屬的生物效應

15.5.1 鹼金屬的生物效應

15.5.2 鹼土金屬的生物效應

思考題

習題

第16章 主族金屬元素(二)

16.1 p區元素概述

16.2 鋁

16.2.1 鋁的物理化學性質

16.2.2 氧化鋁和氫氧化鋁

16.2.3 鋁鹽

16.3 錫、鉛

16.3.1 錫和鉛的物理化學性質

16.3.2 錫和鉛的氧化物和氫氧化物

16.3.3 錫和鉛的化合物

16.3.4 錫(Ⅱ)的還原性和pH(Ⅳ)的氧化性

16.4 砷、銻、鉍

16.4.1 砷、銻、鉍的物理化學性質

16.4.2 砷、銻、鉍的氧化物和氧化物的水合物

16.4.3 砷、銻、鉍的化合物

思考題

習題

第17章 非金屬元素

17.1 概述

17.1.1 單質

17.1.2 化合物

17.2 鹵素

17.2.1 鹵素單質的物理化學性質

17.2.2 鹵化氫和氫鹵酸

17.2.3 鹵化物、鹵素互化物和多鹵化物

17.2.4 鹵素的氧化物、含氧酸和鹽

17.2.5 擬鹵素

17.3 氧族元素

17.3.1 氧族元素的通性

17.3.2 氧和臭氧

17.3.3 硫及其化合物

17.3.4 硒、碲及其化合物

17.4 氮族元素

17.4.1 氮及其化合物

17.4.2 磷及其化合物

17.5 碳、矽、硼

17.5.1 碳、矽、硼的物理化學性質

17.5.2 碳的氧化物、含氧酸和鹽

17.5.3 矽的氧化物、含氧酸和鹽

17.5.4 硼的氧化物、氫化物、含氧酸和鹽

17.6 氫和稀有氣體

17.6.1 氫

17.6.2 稀有氣體

……

第18章 過渡元素(一)

第19章 過渡元素(二)

第20章 常見離子的分離和鑑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