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得林

高山得林

高山得林,男,姓閆名冬,字翰墨,法號釋演燈,祖籍山西,出生於內蒙古赤峰市林西縣,畢業於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繪畫系、並於北京大學書法研修班深造。現為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國際書畫聯盟協會名譽主席,中國藝術家協會書畫研究院理事,京國博文物鑑定中心書畫部副主任。高山得林形成了獨特的榜書風格,他的作品嚴謹、重骨力、求變化,創鑄鐵之雄風。高山得林題字的範圍極廣,包括名山、摩崖、石壁、商城、飯店、賓館、寺院、商標、旅遊區、電視劇、電視欄目,目前已為《創新中國人》網站、《龍圖閣》畫廊、安徽省宣紙廠《青檀軒》牌匾、內蒙古同鄉會《內蒙古人》、吉林酒業公司《紅高粱》白酒、北京報國酒業有限公司《報國春曉》白酒、《精忠報國》白酒、《祁紅》紅酒、世界拉丁舞錦標賽、東方藝林雜誌封面等題字。

書法特點

高山得林書法特點:作品嚴謹,重骨力、求變化、創鑄鐵之雄風,用筆沉雄,給人以凝重、遒勁、堅毅潑辣之美感,把中國武術、太極功夫、京劇藝術、古典文學、繪畫藝術淋漓盡致的融入到書法藝術當中,筆法、墨法、章法的巧妙呼應,完美的體現出中華民族文化藝術精髓!得當今書壇大家極高評價,其作品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世界知名文學家、中國國學大師巴·鋼普力布極高評價。可喜的是,高山得林雖年輕,榜書好生了得,一座山可以寫一個“佛”字,高四十幾米,寬二十幾米,創造了中國地理榜書目前之最。瞰“飛”如翔,望“壽”齊天,瞅“福”如蜜,字中藏義,義中取諧,諧中透雅,雅隨趣燦,絢漫生活無限。

高山得林的書法教育特點:高山得林潛心研習書法二十餘年,總結出一整套獨特的書法教學方法,其教學特點是將音樂和字帖融合,根據書法學習者的年齡、性格選定相應的音樂曲目,將音樂融於書法學習過程中,達到音樂與書法的合一。

高山得林的書法作品被黨政機關領導,以國禮品贈送外國領導,並多次被國內外多家館院和東南亞等國的藝術家,日本、韓國等友好人士收藏。其作品還多次在報刊.雜誌和電視媒體上刊登發表和報導。

●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宣傳部部長劉雲山收藏高山得林榜書作品;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劉延東收藏高山得林榜書作品;

●中國攝影藝術家協會主席楊元惺收藏高山得林榜書作品;

●中國教育部副部長郭長宇收藏高山得林榜書作品。

●法務部副部長、中國法律援助基金會會長岳宣義收藏高山得林榜書作品;

●海軍副政委范印華收藏高山得林榜書作品;

●中國長城將軍書畫院院長崔根峰將軍收藏高山得林榜書作品;

●中華全國工商聯合總會副主席直屬商會會長瞿懷明收藏高山得林榜書作品;

●總參郭政委收藏高山得林榜書作品;

●少將孫之貴將軍收藏高山得林榜書作品;

●百餘名黨、政、軍有關領導收藏高山得林榜書作品。

個人經歷

書法家之夢

在書法理論研究和書法藝術創作領域卓有成就者,一般都是“老學究”。所以落座之後,記者便立即用目光搜尋著高山得林榜書研究院的這位“老學究”。令記者出乎預料的是,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的卻是一位風華正茂的年輕人。小伙子身著乳白色夏裝,留著“自然順”的髮型,溫文爾雅中透著幾分靦腆。工作人員指著小伙子介紹說,他就叫高山得林,是高山得林榜書研究院的院長,也是這滿屋書法作品的作者。高山得林,姓閆名冬,字三文,法號釋演燈,祖籍山西,出生於內蒙古赤峰市林西縣,畢業於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繪畫系,爾後又到北京大學書法研修班深造。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藝術家協會書畫研究院理事、北京國博文物鑑定中心書畫部副主任。高山得林今年30多歲,可看上去他比實際年齡還要年輕。這么年輕就具有這么深厚的書法造詣,並且在中國書壇上已經有了名氣。記者急於想了解高山得林的“成功之謎”。“幾乎還在我還拿不動毛筆的時候,父親就開始教我練習書法了。”高山得林介紹了他走上中國書壇的起點。高山得林的父親不僅是一位對傳統文化頗有研究的副教授,還是一位書畫藝術痴迷者。高山得林從小就受到父親深厚的書學薰陶,他的書畫修養就是在這種溫馨和諧的筆情墨意中被培養起來的。5歲時,父親開始手把手教高山得林練習書法。在父親的嚴格指導下,高山得林開始臨習盛唐時期的顏真卿的“顏體”、唐朝後期的柳公權的“柳體”以及南北朝時期盛行的“魏碑”,兼仿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和王獻之父子的“王體”。小時候,高山得林練習書法就想出了很多奇招,每次練字時他都將一兩公斤重的沙袋綁在手腕上,練習長達四五個小時。長期堅持下來,他的字變得雄勁有力,透出沉穩、豪放和霸氣,找到了當年皇家書法的感覺。良好的家教、正規的學校教育加上他自己長年勤學苦練,為他攻克榜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如今剛過而立之年的高山得林,榜書兼撮眾法,備成一家,受到當今中國書壇的推崇,成為當代中國榜書第一人。

練成榜書

2011年中國義烏文化交易博覽會上,全國百名知名書畫家攜帶自己作品參加博覽會,高山得林老師現場潑墨揮毫,他的榜書因大氣磅礴引起參會人員駐足觀賞。“這么年輕的書法家能寫出如此霸氣的書法作品,真是難能可貴啊!”一位畫廊經理連連稱讚,當場要出高價買下高山得林的作品。中國的書法藝術歷史悠久,自有文字開始,就孕育著精妙絕倫的書法藝術。鐘鼎文,甲骨文字中那具象的描摹和抽象的曲線即構成中國書法的特殊美,形成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久有“文化瑰寶”之盛譽。高山得林卻從榜書領域中脫穎而出,獨樹一幟。對高山得林的榜書作品,巴·鋼普力布給予了高度評價:“其書法作品結體嚴謹,造型別致,重骨力,求變化,創鑄鐵之雄風,用筆沉穩雄健,給人以凝重、遒勁、堅毅潑辣之美。”巴·鋼普力布認為高山得林是"擘窠後現代"的代表人物。高山得林形成了獨特的榜書風格,他的作品嚴謹、重骨力、求變化,創鑄鐵之雄風。“用筆沉雄,給人以凝重、遒勁、堅毅、潑辣之美感。”巴·鋼普力布評價說,高山得林的榜書作品把中國哲學、中國武術、太極功夫、京劇藝術、古典文學、繪畫藝術融會貫通於書法藝術中,通過筆法、墨法、章法的巧妙呼應,完美地體現出中華民族的文化藝術精髓。2011年9月19日,高山得林被邀請到中國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聖人山莊,他在一座山刻了一個高40多米、寬20餘米的大“佛”字,創造了中國地理榜書之最。高山與刻在山上的大字交相輝映,諧中透雅,雅隨趣燦,相得益彰,韻味無窮。高山得林潛心研習榜書20多年,他結合硬筆書法和毛筆書法,把悅耳的音樂融於優美的書法書寫過程中,通過音樂與書法的融合,音律伴隨書韻達到一種全新的意境。高山得林題字的範圍極廣,包括名山、摩崖、石壁、商城、飯店、賓館、寺院、商標、旅遊區、電視劇、電視欄目,目前已為《創新中國人》網站、《龍圖閣》畫廊、安徽省宣紙廠《青檀軒》牌匾、內蒙古同鄉會《內蒙古人》、吉林酒業公司《紅高粱》白酒、北京報國酒業有限公司《報國春曉》白酒、《精忠報國》白酒、《祁紅》紅酒、世界拉丁舞錦標賽、東方藝林雜誌封面等題字。他的榜書作品成了珍貴的收藏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劉雲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國家教育部原副部長郭長宇,海軍原副政委范印華,中國長城將軍書畫院院長崔根峰將軍,中華全國工商聯合總會副主席直屬商會會長瞿懷明,孫之貴將軍等黨政軍各界高級領導人家中,都收藏有高山得林的榜書作品。高山得林的榜書作品正陸續在全國各地報刊、雜誌和電視媒體上“亮相”。有些作品已走出了國門,被國內外館院和東南亞多國的藝術家、友好人士收藏,還有些作品被中央領導作為國禮贈送給外國元首。

人品第一

“成功需要活躍的思維和極強的耐心,還需要三名或多名得力的助手,企業需要人性化管理制度。人品第一,做事第二。”打開高山得林的部落格,高山得林留有很多關於做人做事的語錄。然而,“人品第一”始終是他做人的信條。從字品看人品,這是中國書壇最流行的一句話。高山得林是內蒙古人,為人處事有著內蒙古人的直爽與狂放。看過他作品的人都說,字也如其性格,穩健中帶有一份灑脫,筆端收放自如。整體藝術效果呈現出簡潔而不失大氣,安靜、莊嚴、肅穆中顯現出創新。與其他書法家一樣,高山得林書法的形韻之美見於字之內,但功力之厚卻在於字之外。苦練書畫之餘,他還經常鑽研名家詩篇,熱心研究曲樂,這些為他的創作錦上添花不少。打工的挫折,創業的失敗,愛情的來之不易,高山得林把自己人生的喜怒哀樂盡收心底,真善美從他的筆端傾瀉而出,抑揚頓挫、波瀾起伏、線條色彩、節奏旋律均自然地融於筆墨,幅幅作品盡顯出他這個年輕書法家的本色。高山得林的部落格上這樣寫道:“書法藝術需要勇敢地探索,更需要理性地堅守。在當今之中國書法界,有這樣一種風氣和傾向,一些人追求新奇,但脫離經典正途,絞盡腦汁譁眾取寵,求奇求異,走入獵奇醜怪的誤區,使藝術垃圾大量產生。”從高山得林的書法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對中國榜書不僅有執著的追求,還有一份寧靜的堅守。他堅守著中國榜書的基本特點和精髓,在此基礎上,他大膽創新,一直寫出自己的風格。在“繼承”與“弘揚”中尋找屬於自己的突破口,尋找一片屬於自己的那片天空,因此,他也就推動了中國榜書的發展。“時間是一把檢驗真理的尺子,我只在乎我要走好每一步,做人就要做最成功的人。”簡短一句話,道出了高山得林的抱負和追求。高山得林堅守正道,長期浸淫古帖,不媚俗,不跟風,自成風格。在當今這個媚俗、浮躁、貪婪的時代,高山得林這種品格顯得格外珍貴。德藝雙磬是高山得林做人寫字的終極目標。作為高山得林榜書研究院院長,高山得林不僅追求藝術上的高峰,更在品德上求高求先。2011年,他組織高山得林榜書研究院院及社會各界參加向貴州貧困山區兒童捐資捐物的活動,免費向慈善機構贈字題字,到全國各地巡展作畫。“萬毫齊發掃河山,巨筆舞龍攪雲天。千古一絕擘窠王,傲視書林冠塵寰。”這是一位山西書法家亢銀中先生對高山得林的稱讚。

走出國門

“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應該展示世人,讓全世界人分享。”採訪時,高山得林向記者道出了藏在他心靈深處的一種強烈願望。高山得林首先把目光投向的是中東阿拉伯國家。高山得林認為,世上只有兩個文明,一個是“東方文明”,一個是“西方文明”。早在西漢時期,中國使節就曾到達阿拉伯國家。歷史上,中阿通過“絲綢之路”的間接和直接貿易活躍,人員交往頻繁。阿拉伯曆法、數學、醫藥學等都對中國文化產生了重要影響。中國的造紙術、指南針和火藥等發明經阿拉伯人傳入歐洲。伊斯蘭教於7世紀中葉傳入中國。特別是解放後,中國政府跟22個阿拉伯國家都建立了外交關係,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進行廣泛合作,中阿關係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在國家合作的框架下,緊緊抓住歷史發展機遇,積極開展中阿民間合作,實現中阿合作共贏。”高山得林不僅打算把自己的榜書推向中東阿拉伯國家進行交流,還想組織更多的中國藝術家及其文化藝術產品到中東阿拉伯國家去,甚至考慮在中東阿拉伯國家成立“中國文化藝術品交流中心”。把中國的榜書藝術分享給全世界人民。高山得林堅信,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通過不斷交流,一定會得到中東阿拉伯國家乃至全世界的認可,最終形成“中國文化熱”。“讓中國文化走向世界是我們年輕藝術家的責任!”高山得林平緩的語調中透露出一種堅定的信念。

代表作品

高山得林高山得林
高山得林高山得林
高山得林高山得林
高山得林高山得林
高山得林高山得林
高山得林高山得林
高山得林高山得林
高山得林高山得林
高山得林高山得林
高山得林高山得林
高山得林高山得林
高山得林高山得林
高山得林高山得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