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士勤

高士勤(1897~1973) 字精一,曾用名高凌雲、高永寬,化名石金一、石琴。錫伯族。出生於太陽升鄉(今遼寧省瓦房店市境內)大河沿村。

人物履歷

1918年畢業於復縣縣立中學。同年7月至1921年2月,先後在復縣東磴國民學校鄒山咀國小(今普蘭店市境內)、孫屯國民學校、後二十里堡國民國小(今瓦房店境內)等國小任教。1921年3月調到縣立第九國小(今瓦房店市文化國小)先後任教員、校長等職。

高士勤在縣立第九國小工作期間,結識了羅思維、孫祥麟等革命志士,讀到《新青年》、《資本論淺說》等進步書刊,受到馬列主義和進步思想的影響,懂得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道理。他在校長孫祥麟的領導下,首先和一些進步師生一起創辦了學校周刊《兒童花園》,後更名為《曙光》,鉛印出版,進行反帝反封建宣傳活動。

1925年“五·卅”慘案發生後,高士勤和孫祥麟一道,在師生中和貧民夜校里講述“五·卅”慘案的情況,宣傳反帝反封建思想;組織師生罷課、遊行;向師生、工人募捐,直接匯至上海,救濟遇難同胞。1926年2月,高士勤以瓦房店鐵路工會組織者身份,與大連傅景陽、董秀鋒等人同赴天津,出席全國鐵路總工會紀念“二·七”大罷工3周年大會。不久參加了中國共產黨,並在瓦房店地區成立了黨支部。他曾多次用化名同在上海的中共中央活動機關取得聯繫,不斷開展革命工作。

1926年12月,高士勤在其主辦的《曙光》上刊出了《莫省長之民意》小品文。這篇文章因直接抨擊了奉天省省長莫德惠就職時假民主演說而驚動了反動當局,反動當局遂以此文語多荒謬、意義不良為由,羅織罪名要將高士勤解職查辦。1927年2月,在反動當局要查拿高士勤等人歸案時,大連地下黨組織對高士勤進行了保護,把他安排到大連增智學校任教。

1927年4月,高士勤以大連增智學校教員的身份,秘密從事黨的地下工作,繼續宣傳革命思想。同年6月,黨組織被破壞,同志被捕。他潛回故鄉,脫離了組織,隱居19年。

1946年1月,高士勤再次參加工作,歷任復縣聯合中學教導主任,大連市教科書編輯委員,市立女中教員、市立第三中學副校長,復縣二中副校長、縣教育科長、副縣長。當選縣一、二、三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政協旅大市第二屆常委,政協復縣一、二、三屆副主席。

結局

“文化大革命”期間,高士勤以“君子可殺不可辱”的精神抵制對他的迫害。1973年4月20日病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