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新課程理念與教學實踐

高中物理新課程理念與教學實踐

一、物理教學目標的層次 二、物理課堂教學的目標設計 一、物理實驗教學的特點

圖書相信

作 者: 宋樹傑 編

叢 書 名:普通高中新課程教學指導叢書出 版 社: 商務印書館ISBN:9787100046541出版時間:2006-02-01版 次:1頁 數:395裝 幀:平裝開 本:32開所屬分類:圖書 > 科學與自然 > 物理學

內容簡介

教育部發出通知,從2004年秋季開始進行普通高中新課程試驗。新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適應社會和時代發展的要求,旨在推進教育創新,努力構建具有中國特色、充滿活力的普通高中課程體系,為造就高素質勞動者、專門人才和拔尖創新人才打下基礎。
在首批試驗區進入課改之際,為了幫助參與試驗的高中教師積極有效的應對課程改革的挑戰,為大家提供課程改革的理論引領和實踐示範,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山東省教學研究室在開展大量調查研究和教學試驗的基礎上,聯合全國知名專家學者、基層教研人員和骨幹教師,編寫了這套高中新課程教學指導叢書。本叢書據事實說理論,從課例看觀念,努力實現三個目標;介紹新的課程理念;探索實施新課程的有效途徑與方法;提供新課程教學實踐案例。

目錄

第一章 物理新課程的目標
第一節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目標
一、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課程改革的背景和動因
二、培養新時代所需要的人——課程改革的總目標
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六項具體目標
第二節 高中教育的培養目標
一、從“精英主義”走向“大眾主義”——高中教育的新使命
二、社會化、素質化、個性化——普通高中培養目標的定位
第三節 高中課程的結構與內容選擇
一、我國原有普通高中課程存在的主要問題
二、確定普通高中課程結構和內容的依據
三、普通高中新課程的結構
四、選擇高中課程內容的原則
第四節 高中物理課程目標
一、物理課程的功能
二、高中物理新課程的培養目標和課程性質
三、高中物理課程結構及課程模組說明
四、高中物理課程目標
第二章 物理新課程的基本理念與教學目標
第一節 高中物理新課程的基本理念
一、本次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第二節 高中物理新課程的內容
一、課程標準與教學大綱的主要區別
二、物理課程標準在內容要求和內容表述上與教學大綱的不同
三、與教學大綱相比,課程標準在內容上的變化
第三節 高中物理新課程的教學目標設計
一、物理教學目標的層次
二、高中物理教學目標的設計原則
三、高中物理教學目標的目標體系
四、物理新課程的分層教學目標
五、高中物理教學目標的設計程式
第三章 物理新課程倡導的學習方式
第一節 自主學習
一、自主性學習理論
二、自主學習的實施
三、自主學習的案例
第二節 合作學習
一、合作學習的特點
二、合作學習的含義
三、合作學習的教學策略
四、合作學習的案例
第三節 探究學習
一、探究學習的界定
二、探究學習的理念與目標定位
三、探究學習的實施
四、探究學習的案例
第四節 三種學習方式之間的關係
一、三種學習方式強調的側重點不同
二、三種學習方式之間內在的聯繫
三、三種學習方式的選擇
第四章 物理新課程與教師發展
第一節 物理新課程與物理教師的專業素質結構
一、具備3力
二、掌握3術
三、學會5法
第二節 教師角色與教學行為的轉變
一、新課程下教師角色的轉變
二、新課程下教師教學行為的轉變
三、實現教師角色和教學行為轉變的策略
第三節 物理新課程實施中的教育研究
一、依據教學改革的要求,確定教學研究課題
二、選擇研究方法,開展實踐研究
三、撰寫教研論文,指導教學實踐
四、關於開展校本教學研究的幾個問題
第四節 物理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一、課程資源的涵義
二、樹立正確的課程資源觀
三、物理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原則
四、課程資源開發中教師的角色
五、物理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建議
第五節 教學媒體的運用
一、現代教育技術與教學媒體
二、傳統教學手段與現代教學媒體的整合
三、正確處理多媒體與課堂教學的三個關係
第六節 反思性教學
一、反思性教學的內涵
二、反思性教學的現實意義
三、反思性教學的理論基礎簡介
四、反思性教學的一般流程
五、反思性教學的反思方法
第五章 物理新課程的教學設計
第一節 教學設計概述
一、物理課堂教學設計簡述
二、物理課堂教學的目標設計
三、物理課堂教學設計
第二節 物理概念教學設計
一、物理概念教學的基本要求
二、物理概念教學的一般過程
第三節 物理規律教學設計
一、新課程標準下,物理規律教學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二、物理規律教學設計
第四節 物理實驗教學設計
一、物理實驗教學的特點
二、物理實驗教學設計
第五節 物理習題教學設計
一、當前高中物理習題教學概況
二、在新的課程標準下,物理習題教學設計應突出體現的幾個問題
三、物理習題創新設計的方法
第六節 物理教學設計示例
一、物理概念教學設計示例
二、物理規律教學設計示例
三、講評課教學設計示例
四、習題課教學設計示例
五、實驗課教學設計示例
第六章 物理新課程實施中的教學評價
第一節 發展性評價觀概述
一、發展性評價的基本理念
二、構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
三、建立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
第二節 成長記錄袋評價
一、成長記錄袋評價的涵義
二、成長記錄袋內容的選擇
三、成長記錄袋評價的類型
四、成長記錄袋的設計
五、成長記錄袋評價的優點
六、成長記錄袋評定套用的局限性
七、成長記錄袋實施應注意的問題
第三節 表現性評定
一、表現性評定的理論基礎
二、表現性評定的涵義
三、表現性評定目標的構建
四、表現性評定的資料收集和評分規則
五、表現性評定的優勢
六、表現性評定的不足
七、表現性評定對當前我國考試及評價制度改革的啟示
八、表現性評定應注意的問題
第四節 物理課堂教學評價
一、現行課堂評價存在的弊端
二、課堂教學評價的指導思想
三、課堂教學評價的分類
四、新課程理念下課堂評價改革趨勢
五、課堂評價遵循的原則
六、物理課堂教學評價的主要內容和標準
七、一個體現新課程理念的物理課堂教學評價量表
第五節 研究性學習的評價
一、研究性學習評價的涵義
二、研究性學習評價的原則
三、研究性學習評價的內容
四、研究性學習評價的實施
五、研究性學習評價結果的表示
第六節 學生學業成績評價
一、傳統學業成績評價方式存在的弊端
二、對學生學業成績評定的改進
後記
主要參考文獻
1.內容標準
(1)通過史實,初步了解近代實驗科學產生的背景,認識實驗對物理學發展的推動作用。
例1 了解亞里士多德關於力與運動的主要觀點和研究方法。
例2 了解伽利略的實驗研究工作,認識伽利略有關實驗的科學思想和方法。
(2)通過對質點的認識,了解物理學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點,體會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規律中的作用。
例3 認識在哪些情況下,可以把物體看成質點。
(3)經歷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實驗研究過程,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了解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體會實驗在發現自然規律中的作用。
例4 用打點計時器、頻閃照相或其他實驗方法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
例5 通過史實,了解伽利略研究自由落體運動所用的實驗和推理方法。
(4)能用公式和圖像描述勻變速直線運動,體會數學在研究物理問題中的重要性。
2.活動建議
(1)通過實驗研究質量相同、大小不同的物體在空氣中下落的情況,從中了解空氣對落體運動的影響。
(2)通過查找資料等方式,了解並討論伽利略對物體運動的研究在科學發展和人類進步上的重大意義。
·收起全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