驛站廣場

安吉建縣於東漢中平二年,至今已有1800多年歷史。今天的縣城遞鋪鎮,在南宋時,因處於都城臨安(杭州)通往建康(南京)的要道,故朝廷在此設驛站,“遞鋪”由此而得名。驛站的職責,是為傳遞宮廷文書和軍事情報的人員或來往官員途中食宿、換馬提供服務和保障。
古代交通工具最快的是馬,公文根據緩急限時送達,一般日行三百里,緊急公文則標明四百里、或者六百里字樣。據《大唐六典》記載:八百里加急是古代傳送加急文書的最高級別。由此看來,日行千里也是有可能的。我們今天能在古裝電視劇里看到傳遞加急公文的情景:一路塵土滾滾而來,快馬加鞭風馳電掣,終於,公文送到了,公差大喊一聲“報——”就趴下了,馬也被活活累死了。相信這情節應是真實的。
明代亡國之君崇禎帝曾裁撤驛站,導致大量驛站工作人員失業生活無著而成為流民,李自成也在其中,不知這是否成為他日後起兵造反的直接原因?崇禎在煤山上吊那一刻有否反思當初對安置工作的疏漏呢?到了清代,驛站管理臻於完善,並且規定極嚴,違反者均要罪罰。像現在有個別不遵守規定的特種任務車輛,閃著燈鳴著號一路呼嘯讓人避讓不及,實際上卻是去趕一場飯局。這行為放在那時,說不定就敲了飯碗還蹲進班房了。不過也有皇帝自己就帶頭違反規定的——“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這詩寫唐玄宗為了讓楊貴妃吃到新鮮荔枝,動用國家驛站系統,從南方急運荔枝到長安的故事。如杜牧沒有虛構,那這個李隆基也實在是太不像話了。在通訊手段十分原始的情況下,驛站擔負著各種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方面的信息傳遞任務,封建君主是依靠這些驛站維持著信息,實施統治。驛站的地位和作用是無可替代的。及至清代末期,西方工業革命,電報傳至中國,驛站才逐漸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中國的驛站已有三千年的歷史,但遺存並不多。想來安吉縣建設這個廣場,有意重現這段歷史並弘揚驛站文化的。
驛站廣場。廣場是前些年新建的,從上游總管橋至下游蕪園大橋的西岸、遞鋪路以東的整個一片都是,布局精緻,特別是那組雕塑,主題鮮明,栩栩如生,堪稱上乘之作。我對驛站廣場這個地方感情是很深的。現在的蕪園大橋稍靠上游一點的位置,原有一座石橋,叫作“中橋”,而河畔這一大片便叫作“中橋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