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嚇性癲癇

1.定癇熄風:用五癇神應丸,定癇丸,溫膽湯,風引湯,磁朱丸等。 3.清心瀉火:如牛黃,橄欖,硼砂等。 6.扶正固本:如香砂六君子湯,人參養榮丸,河車大造丸等。

基本描述

此種癲癇僅見於有腦損害的患兒(如缺氧後腦病、21三體綜合徵、孤獨症等)。各個年齡均可發病,促發因素為突然而意外的電話鈴聲、金屬物品的撞擊聲、拍掌聲、關門聲、甚至咳嗽聲等。這些聲音如果不是突然而意外,即使再尖、再高也不起作用。相同的促發因素可重複誘發。

發作表現為聞聲後出現點頭、彎腰、繼之以軸性或半側肢體強直、上肢屈曲、下肢伸直或屈曲,甚至倒地,也可為肌陣攣或失張力發作。通常伴有短暫的意識遲鈍。發作期腦電圖背景活動平坦,有癇性放電。

中藥治療癲癇常用方法

早在二千多年前,古代中國對癲癇病早有認識。《黃帝內經》中對癲癇二字有過確切的定義,“癲”即癲狂,表示發作時的意識障礙;“癇”即抽搐,表示發作時的痙攣狀態。中醫治療癲癇由來已久,癲癇在發作期,首先要急則治標,控制其發作,儘快解除病人昏厥和抽搐的危急狀態,宜以豁痰開竅、熄風止痙為治法,選治療效快而作用強的,採用不同的治療途徑。在休止期或緩解期,病情趨於緩和,此時則以緩則治其本的原則,認真細緻地辨證,認清其病位、病性,分別予以治之,整體上以健脾化痰、補益肝腎、養心安神為治法,除其痰、風之源,以治其本,防止本病的復發。同時根據臨床綜合表現辨證論治,邪實者,以攻邪為主;有虛象者,予以扶正。攻邪常用熄風、瀉火、活血、滌痰等法,扶正多用滋肝、健脾、養心、補益等法。但有邪實而正虛,在攻邪的同時,要兼顧扶正,在正虛的同時兼有外邪,則以扶正為主,兼以祛邪,達到祛邪平癲的最終目的,根據中醫理論常採用以下方法:

1.定癇熄風:用五癇神應丸,定癇丸,溫膽湯,風引湯,磁朱丸等。

2.豁痰開竅:如紫石英散加減,五不散,黃蕪花,牽牛子,礞石,白礬,石菖蒲等。

3.清心瀉火:如牛黃,橄欖,硼砂等。

4.活血化瘀:如黃芪赤風湯,血府逐瘀湯等。

5.育陰潛陽:如柴胡龍骨牡蠣湯加減,風引湯加減等。

6.扶正固本:如香砂六君子湯,人參養榮丸,河車大造丸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