驕體文

所以這種文體,晚唐時被稱為“四六文”,以後歷代相沿,到清代才叫做駢體文。 其次是講求平仄,上下聯要平仄相對,平對仄,仄對平。 為了追求形式美,駢文還講究辭藻華麗,大量使用顏色、金玉、花草等類辭彙。

駢文,又稱“驕體文”,和散文相對的一種文體,起源於漢末,形成於魏晉,盛行於南北朝。驕文的最大特點是講求對仗,即所謂“驕偶”(兩馬並駕為駢,兩人並處為偶)。全篇以偶句為主,構成字數相等的上下聯,句法結構相互對稱,詞性、詞義相互配對,句子的字數通常是四字句、六字句相互交替。所以這種文體,晚唐時被稱為“四六文”,以後歷代相沿,到清代才叫做駢體文。其次是講求平仄,上下聯要平仄相對,平對仄,仄對平。其三是講究用典,目的是使文章委婉、含蓄、典雅、精練。用典有明典和暗典,有時還將典故反用,起襯托、對比作用。為了追求形式美,駢文還講究辭藻華麗,大量使用顏色、金玉、花草等類辭彙。駢文對唐宋以後的文學語言,特別是律詩、律賦的發展有很大影響。由於過分追求形式,逐漸走向形式主義,妨害思想內容的表達,成為文章的桎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