駝鈴夢坡沙漠公園

駝鈴夢坡沙漠公園

準噶爾盆地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南緣,是一片原始、粗獷、一望無垠的沙漠世界,又是一座天然的荒漠植物園,蔥綠的梭梭、茂密的胡楊、沁人心脾的沙棗、飄逸羽葉的三芒草,以醜為美的豬毛菜、富有藥用價值的大黃、大芸黃芪、“叮鐺”作聲的鈴鐺刺、形似鹿角的蒼勁梧桐,還有血紅的紅柳,組成了一幅色、味、聲、相併茂的大自然景觀。 沙漠公園還是一座天然動物園,這裡有著國家一類保護動物野驢及野豬、黃羊、狼、狐狸、跳鼠、娃娃頭蛇,沙棗鳥等百餘種動物。

基本信息

地理環境

駝鈴夢坡沙漠公園 駝鈴夢坡沙漠公園

來到這野趣十足的“駝鈴夢坡”,可以爬沙丘,涉沙海,進行徒步探險,也可以藉助“沙漠之舟”,一邊聽著悅耳的駝鈴聲,一邊欣賞大漠風光。這裡開闢了滑沙、狩獵和觀看沙漠日出、日落等等,讓沙漠之旅豐富多彩,趣味無窮。若還有餘興,還可以就地住宿,來個“天當被,沙做床”式的浪漫。 校進行科普教育實習的基地,同時更是進行沙療的理想場所。

全景導遊圖

駝鈴夢坡沙漠公園 駝鈴夢坡沙漠公園

吃在駝鈴夢坡

烤包子和薄皮包子

烤包子(“沙木薩”)及薄皮包子(“皮特爾曼吐”)是維族人喜愛的食品。烤包子主要是在饢坑中烤制。包子皮用死面擀薄,四邊折合成方形。包入羊肉丁、洋蔥、孜然粉、等原料做成的餡,饢坑中烤熟。薄皮包子即蒸包子,包子皮擀得很薄,熟時幾乎透過包子皮可以看到裡面的餡,吃起來好像包子皮都溶化到嫩肉油香中了。

拉條子

拉條子用上好麵粉和面拉制而成,呈圓條狀。做拉條子的關鍵是掌握好和面和拉制兩個環節。和面時用鹽水,鹽要放得適量,恰到好處,面要和得軟些為宜,揉透餳好。

烤全羊

新疆烤全羊,選料考究,製法特殊,在國內外享有盛譽,是當地高級宴席中不可缺少的菜餚。烤全羊選用上好羯羊,將蛋黃、鹽水、黃姜、孜然粉、胡椒粉、麵粉調成糊狀汁,塗抹在全羊上,頭部向下,放入饢坑密封燜烤1小時左右,即可取出食用。在隆重的宴會上,一般是把烤好的全羊平放在特製的餐車上,頭系紅綢,嘴含青菜,推至餐廳,任賓客隨意切割品嘗。

手抓羊肉

手抓羊肉與抓飯相同:同用手抓著吃。如果抓飯尚可用筷子或小勺的話,手抓肉卻必須用手抓,否則你將無法食用。先把羊肋條肉剁成大塊,下鍋煮半熟去浮沫撈出。將肉塊擺於盤中,上放洋蔥片撒少許精鹽,入籠蒸爛。將湯燒開,下洋蔥末、辣椒末、胡椒粉、鹽,調好味澆在肉上。

抓飯

抓飯,維吾爾語稱“波勞”。抓飯的花樣很多,人們除了用羊肉做抓飯外,還用牛、馬、雞、鵝、雪雞、野雞等肉來做抓飯。除此而外,還用葡萄乾、杏乾、桃皮子等乾果做抓飯,稱這為甜抓飯或素抓飯。無論哪種抓飯都要放胡蘿蔔、洋蔥

烤羊肉串

把羊肉和羊油切成薄片,肥瘦搭配地穿在細鐵釺上,放在長形的烤羊肉串爐上烤,然後撒些辣麵、精鹽和孜然粉,數分鐘即熟。

旅遊常識

沙漠旅遊遇險急救自救常識

大多數沙漠地帶曾經都是一片沃土。能夠在那裡生存下來的動物都學會了如何適應新的環境。與它們一樣,求生者必須學會利用任何能使自己免受烈日毒曬的蔽蔭所,儘可能減少體液流失,限制日常活動。從穿越沙漠的旅人中不斷吸取生存的經驗。有些地方,比如撒哈拉、中東沙漠,秘魯和北智利沙漠以及蒙古的高比沙漠地區,日夜溫差非常大。夜間空氣中水蒸汽凝集可以得到珍貴的水。在南非的拉米坡沙漠,海風帶來的濕霧提供了生命所必需的濕氣。而在諸如西澳大利亞,北墨西哥和美國西南部的莫哈烏沙漠地區,日夜溫差變化相對較小,很少有水蒸汽凝結,動植物都很稀少,生存也變得更加困難。有時,比如在坷拉哈維沙漠,生長著一些稀疏的草類和棘荊類灌木。即使在最空曠的環境中,有些生命也仍能存活。但是你必須知道如何去發現它們。難得的雨水降臨時--有些地區終年無雨--可能會滂淪而下,很快形成流動的洪水,很快又會被乾涸的地表所吸收。在這期間,會有某些植物的短暫開花,快速生殖的動物藉此完成生命周期的循環,比如亞利桑那地區中生活的鏟足贍。

沙漠降雨量和溫度占南阿拉伯地區1/4面積的若布拉里地區四季里的大部分時間都無降雨,但是冬季里甚至一天之內降雨量會超過30毫米,這屬於比較極端的情況。7月裏白天氣溫高達48℃,夜間降至15℃,12月里氣溫日夜變化範圍在26℃至零下6.6℃之間。

在陽光直接照射下,即使不進行體力活動,人所消耗的水也要比陰影下多三倍。如果人們將水的消耗降低到最低最低的限度,生存下來的可能性便隨之增加了。專家們有一句警語:“不要與沙漠對著幹,而要去適應它。”有一個英國飛行員,迫降在西撒哈拉沙漠後,在11天內步行了224公里而獲救,秘訣就在於“夜行曉宿”。如果在白天行走他所帶的水是絕對不夠的.看看美國人維瑞爾與妻子羅娜的沙漠經歷對你也許有所啟迪。

在沙漠中求生有六個原則:

1.喝足水、帶足水、學會找水;2.要“夜行曉宿”,千萬不可在烈日下行動;3.動身前一定要通告自己的前進路線,動身與抵達的日期;4.前進過程中留下記號,以便救援人員尋找;5.學會尋找食物的方法;6.學會發出求救信號的各種方法。專家們認為能夠在沙漠中生存下來,取決於三個相互依賴的因素:周圍的溫度,活動量及飲水的儲存量。

水專家不僅教給人們如何保存體內水份的方法,還教給人們如何在表面上看來滴水不存的地方找地下水源,許多從沙漠死裡逃生的人發現,形形色色的仙人掌恰恰是天然的水庫。一名美國飛行員脫險後講述道:“對眾多的仙人掌類植物品嘗後,我發現一種瓶狀的仙人掌含水量最為豐富,只需擠壓一下就能暢飲一頓。”在沙漠中有一種仙人掌據說一次可以擠出4升水。許多人恰恰是在仙人掌的陰影下失之交臂,活活地渴死了。另外,還有很多動物的血,昆蟲的汁液都可以用來止渴。

水是第一需要,找到水源至關重要。如果有了水應及時限定配給量。如果是在計畫穿行沙漠的途中因車輛拋錨而受阻,你可能而且應在計畫中已經標好了路途已知的綠洲、坎兒井或水洞。坎兒井可能會很深,需有吊桶和繩索才能提上來水。乾涸河床底部的水洞經常是季節性的,上面通常會有前人覆蓋的石板或枝條。

遠離已知水洞之地時,在乾涸溪流轉彎處的外灣最低處或沙丘之間的最低處向下奮力挖掘可能會找著水。炎熱天氣時不要勞作,流汗會帶走更多的體液,而你又並非百分之百可以找著水。必須總能在丟失體液與可能的獲得之間獲得平衡。

充分利用仙人掌類植物提供水源。利用沙漠中日夜間極大的溫差可以凝結水蒸氣取水。(見"必需物品"章中的"水源"部分)生存的希望這取決於能否有必需的水資源,同時要防止烈日毒曬和使失水量降至最低的能力。允許有絲微的負平衡。每失水兩升應至少補充一升半的水分(4:3)。身體流汗後要及時補水。這樣才能使損害降至最低限度,而且也沒有浪費珍貴的水資源。體液缺少並不會降低流汗量。淌汗是體內降溫的機制之一目的並非是排出水分。如果一次飲水過多,超過身體需求量,會隨即被排泄,毫無益處。

在無水而日溫高達48℃的日子裡,即使整天呆在陰涼棚里,也僅能維持兩天半的時間。如果日溫低於21℃,可能你可以堅持12日之久。

如果你被迫向安全地帶轉移,所能跨越距離的長短依賴沿途你是否能獲取水分而定。在日溫高達48℃下,如果無水,即便晝伏夜行也只能步行40公里,白天能行走幾公里就很幸運了。在同等氣候條件下,擁有兩升水,你將能夠步行56公里,持續3天。除非每人擁有4. 5升水,要不生存的機會不會繼續增加,而在受過良好訓練的同時又擁有堅毅的。

沙漠旅行實用小貼士

1.進入沙漠乘坐越野車進行沙海衝浪時,應系好安全帶,雙手將車內扶手握緊,目光儘量直視前方並聽從駕駛人員的安全提示,嚴重心臟病和高血壓病人,請勿盲目進入沙漠。

2.景區位於沙漠地區,屬大陸性乾旱氣候,春季風沙較多,夏秋季節白天陽光照射強烈、夜晚氣溫則下降很快,所以夏季出行應選擇長袖吸汗衣物,並帶防曬霜、護唇膏、太陽鏡、遮陽帽等物品,秋季夜晚需增添衣物,以防著涼。

3.行走沙漠最好穿一雙輕便透氣性好的高幫翻毛皮鞋,以免沙子進入鞋內,影響行路,夏季正午不宜徒步,否則沙漠表面溫度過高,容易中暑及曬傷皮膚。

4.進入沙漠地區要常喝水並多吃水果,備好常用藥品,如:眼藥水、抗菌消炎藥,暈車藥及感冒藥和治療腸胃不適藥物等,吃完水果不宜喝熱茶,以免腹瀉。

5.少數民族地區飲食多以牛羊肉為主,要尊重當地民族的風俗習慣,忌談敏感性話題。

6.大漠日出與晚霞等拍攝效果很好,請準備好照相機和攝像機,不用時務必包好,以防沙粒進入損壞相機。

7.請不要破壞沙漠中的各類植物並節約用水,它們對於維護沙漠生態,有著不可輕視的作用。

8.徒步沙漠探險時,要提前準備好野營裝備和用具,最好有專業人士幫您搭建帳蓬,並注意和嚮導做充分的溝通。

9.沙漠旅遊的最好季節在每年的4中旬-10月下旬,徒步沙漠探險的最好季節在9-10月。

10.萬一在沙漠中遇見沙暴,千萬不要到沙丘的背風坡躲避,否則有被窒息或被沙暴埋葬的危險。正確的做法是把駱駝牽到迎風坡,然後躲在駱駝的身後。

11.不要忘記沙漠也是地球的一部分,在沙漠中也要有環保意識,儘量把垃圾帶出沙漠,至少是就地掩埋,否則我們的子孫有一天推開家門也許就會看見沙漠了。

12. 騎駝時,要防止駱駝站起來和臥倒時將人甩下,在這時要抱緊駝鞍或駝峰。平時不要靠近駱駝的後腳和頭部,以防它踢人和用嘴噴人。駱駝雖然溫順,但受驚後卻很危險,要防止突然的響聲(如突然的喊叫)和刺目的顏色(如突然打開色彩艷麗的自動傘)刺激駱駝。長途騎駝不要繃勁,要順著駱駝的步伐自然騎坐,隨時調整坐姿,並適時下來步行一段。

學會在沙漠中走路

選擇一雙合適的鞋子

在沙漠中徒步要想走得舒服,就得準備一雙合適的鞋子,鞋底太軟,在沙漠中行走很不舒服,時間長了腳會很難受。防沙套(雪套)是不可缺少的,一旦鞋子裡進了沙子,不一會兒腳就會被磨破。

學會用雙杖走路

負重在沙漠中行軍,上下翻越鬆軟的沙丘,對膝蓋構成很大的壓力,很容易造成損傷。用雙杖行走能減輕膝蓋的壓力,也能節省很多體力。

不要怕走彎路

一望無際的沙海,並不是一馬平川。在沙漠中會遇到許多大的沙丘或沙山,一定要繞過去,切忌直越陡坡。要避開背風面鬆軟的沙地,儘量在迎風面和沙脊上行走,因為迎風面受風蝕作用,被壓得很實,比較硬,在上面行走比較容易,也省力氣;而背風面主要是風積形成的,比較鬆散,在上面行走,陷入較深,比較消耗體力。如果有駝隊的話,踏著駱駝的蹄印走,可以節省很多體力。在沙漠探險中,在前面帶路的人很重要,要能找出好走的路,並且採用慢行、每小時休息10分鐘的方法。一般隊伍一天行走不要超過直線距離20公里。

學會翻越沙丘

翻沙丘怎么走也是很有學問的。由於風力的作用,沙漠內的沙丘有虛、實之分,如果分辨不出來,不但找不到翻越沙丘的最佳路徑,反而會白白消耗體能。 一般情況下,沙丘的背風坡是虛沙,迎風坡是實沙。因此,翻沙丘時不能直直走,更不能走背風坡,要挑迎風坡走。當地人翻沙丘時,一般是順著沙灣走。

晝伏夜出避高溫

在陽光的直接照射下,即使不運動,所消耗的水分也是陰影下的三倍。在新疆的塔克拉瑪乾沙漠,在最熱的季節,如果不帶水,在有遮陰的地方休息,可生存3天左右。如果在白天的太陽下行走,只能生存1~2天。在特殊的情況下,也要學會“夜行曉宿”方法。另外,在炎熱、缺水、乾渴、焦慮的情況下,千萬不要被海市蜃樓的假象所迷惑。

走路時儘量與駱駝為伍

一個人進行沙漠探險是危險的,所以沙漠探險多數情況下是團隊行為,因而每一個人都要發揚團隊精神,也只有如此,你才能體會到沙漠探險的樂趣。

作為團員,所有人都要儘快向駝工學會裝卸駱駝。駱駝要背著進人 沙漠的裝備、食品、飲用水以及駱駝自己的飼料,大約要有四個人一起工作才能裝卸好一峰駱駝,所以每天早上裝和晚上卸駱駝是團隊精神最集中的體現,以兩名駝工帶八名探險隊員為例,大約需要3O峰駱駝,將物品捆上駝背,在大家熟悉操作方法以後大約需50分鐘時間,這是你一天中最繁忙緊張的時刻。

要進入沙漠地區旅行,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要儘量多地了解有關的信息,包括路途、有特點的地形地貌、氣候變化特點、動植物等,特別重要的一點是有關水源的信息:在你的旅途中哪裡有綠洲哪裡有水井與水坑,哪裡有季節性河流且什麼季節有水。一定要根據這些信息事先做好詳細的行動計畫。

如果一旦因車輛故障或迷失方向等其他原因而在沙漠中遇險,該怎么辦?

水在沙漠裡求生的機會有多大,最重要的一條就是你能否補充水和保護自己避免陽光暴曬汗水大量流失。

如果你已遠離了已知的水源,如何才能找到水?

一、可以在乾枯的河床外彎最低點、沙丘的最低點處挖掘,可能尋找地下水。
二、沙漠植物的根部含有一些水分,可以挖出榨取汁液飲用。

三、由於沙漠地區的晝夜溫度差別很大,可以採用冷凝法獲得淡水。具體方法是地上挖一個直徑90厘米左右,深45厘米的坑。在坑裡的空氣和土壤迅速升溫,產生蒸汽。當水蒸氣達到飽和時,會在塑膠布內面凝結成水滴,滴入下面的容器,使我們得到寶貴的水的這種方法,在晝夜溫差較大的沙漠地區,一晝夜至少可以得到500毫升以上的水。用這種方法還可以蒸餾過濾無法直接飲用的髒水。

四、還可以根據沙漠中的動植物來尋找水源。

大部分的動物都要定時飲水。食草動物不會遠離水源,它們通常在清晨和黃昏到固定的地方飲水,一般只要找到它們經常路過踏出的小徑,向地勢較低的地方尋找,就可以發現水源。

肉食動物可以從它們的獵物體內得到水分,所以它們可以較長時間內不飲水,固此肉食動物活動的區域不一定能找到水。

肉食性鳥類如老鷹和水鳥類可以很長時間內不飲水。所以看到它們不一定周圍有水。

衣物

在沙漠中遇險,千萬不可脫去衣物,衣服不僅可以防止皮膚被強烈的陽光灼傷還可以有效地保持身體的水分流失。最好穿著寬鬆的衣服,讓身體和皮膚之間保持一層隔熱的空氣。注意最好將頭和腳都遮蓋起來。

遮蓋物

如果是白天在沙漠中遇險,首先要採取措施找一個陽光不能直接照射到的地方躺下來休息。可利用岩石的突出部分和乾溝的岩壁所提供的陰影迅速躺下休息,等到天黑以後再想辦法。

在沙漠中,火和煙既是醒目的信號又可用來燒煮食物或夜間用來取暖。在沙漠或乾旱地區灌木和雜草都是很乾燥易燃的,可以用來做燃料,動物如駱駝等的糞便也可用做燃料。如果找不到天然燃料,可以用容器裝入沙土摻入一些汽油和機油,點燃後也可燃燒很長時間。

食物

在沙漠裡,炎熱的天氣肯定會影響食慾,不要勉強吃東西。高蛋白食物會增加身體的熱量,加速體內水分的流失。消化任何食物都要消耗體內的水分,如果缺水,最好不吃食物或只吃含有水分的食物如水果蔬菜等。

有一點,在沙漠地區,食物極易腐敗,任何食物要爭取儘快吃完。千萬不可吃變質的食物,以免影響身體健康。

●在沙漠裡,極度乾燥或暴曬會引起許多疾病。
●持續大量排汗會導致體內鹽分大量損失而引起抽筋。
●排汗和衣物的摩擦會導致汗腺堵塞,使身體長痱子。
●過熱而導致的痙攣會引起熱衰竭。
●便秘和小便疼痛也很常見。

只要隨時注意遮蓋好頭部、身體和手腳,白天呆在陰涼處休息,太陽落山後再出來活動,就可以有效避免這些疾病的發生。

沙漠和乾旱地區,看到爬蟲類動物時,不能表示周圍地區有水。因為它們很可能靠吸取露水或從獵物身體內得到水分,可以長期不喝水。

發現昆蟲是一個很好的水源標誌。尤其是蜜蜂,它們離開蜂巢不會超過6.5公里,但它們沒有固定的活動時間規律。大部分種類的蒼蠅活動範圍都不會超過離水源100米的範圍,如果發現蒼蠅,有水的地方就在你附近。

如何才能保持身體內水分不流失?

根據已知的實驗結果我們知道一般人在缺水的情況下,如果一直在能遮擋陽光的地方休息。在氣溫48度上能堅持兩天半,在21度下能生存12天。

如果被迫要行走到安全的地方,能走多遠,完全要看有多少水了。如果沒有水,在白天氣溫48度的情況下,採取白天休息夜裡行軍的方法,可以走40公里。如果必須在白天陽光暴曬下去, 則超不過8公里。在同樣條件下,如果有2公升水,則可以走56公里,並堅持3天。如果每天有超過4.5公升的水,存活的機會才會大幅度增加。

為了防止身體內水分的流失,要儘量做到以下幾點:
●多休息,少用力。
●勿抽菸。
●儘量呆在陽光直接照射不到的陰涼處。如果找不到,可以自己做一個遮擋陽光的東西。
●不要直接躺在燥熱的地面上。
●儘量不要吃東西,或儘量少吃。因為身體在缺水的情況下,會從各個器官組織中吸取水分來消化食物。
●千萬不要喝酒,酒精也必須從身體的各器官中吸取水分才能分解。
●不要用嘴呼吸。用鼻子呼吸且不要多說話。

在長時間沒有水喝,最終終於找到水時,千萬不可拚命大口猛喝。快要脫水的人如果猛喝水,將會導致嘔吐,而使體內失去更多的水分。

其他信息

駝鈴夢坡沙漠公園風景 駝鈴夢坡沙漠公園風景

相臨景點

黑油山克拉瑪依一號井烏禾爾風城 奇台古城酒業 駝鈴夢坡沙漠公園

相關新聞

2016年12月5日,國家旅遊局召開新聞發布會,新疆駝鈴夢坡沙漠被警告處理。

克拉瑪依市著名旅遊景點

簡介克拉瑪依市地處準葛爾盆地西北緣,主要旅遊點有黑油山、黑油山公園、風城、一號井等。
景點黑油山 克拉瑪依一號井 魔鬼城 奇台古城酒業 駝鈴夢坡沙漠公園 克拉瑪依展覽館 白楊河大峽谷 克拉瑪依市陽光水世界 大漠高爾夫球場

克拉瑪依市主要旅遊景點

概況克拉瑪依市是我國解放後於1955年發現的第一個大油田。“克拉瑪依”系維吾爾語“黑油”的譯音,得名於市區東角一座天然瀝青丘--青油山。克拉瑪依主要旅遊點有黑油山、黑油山公園、風城、一號井等。
黑油山| 克拉瑪依一號井| 烏爾禾| 駝鈴夢坡沙漠公園| 克拉瑪依展覽館| 白楊河大峽谷| 九龍潭| 泥火山| 克拉瑪依河| 烏倫古湖 | 西月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