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夢龍經學選集

據資料所考,馮氏留存至今的有關經學方面的著作,大抵還有《四書指月》《麟經指月》《春秋衡庫》《春秋定旨參新》等,共約二三百萬言;這真可謂犖犖大端了。 馮夢龍雖然在經學方面的造詣頗深,其相關著述自然也頗為可觀,堪稱“指月”之人,但他自身卻一生蹭蹬科場,屢試不售。 基於此,時代出版傳媒北京時代華文書局遂決定組織人力出版馮氏經學方面的著述,於是就有了這套小規模的《馮夢龍經學選集》。

詞目

馮夢龍經學選集

主持其事者

阿袁

出版社

安徽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2年11月-12

叢書緣起

現在人們知道馮夢龍先生的大名,似乎大多由於看過所謂“三言兩拍”的緣故;其實,這“兩拍”的著作權卻是另有所屬的。而馮氏除“三言”等通俗文學的成就殊顯突出之外,比如經學,比如史學,比如筆記雜綴等等,固然也不可等閒視之。而經學方面的著作,則委實是馮氏畢生孜孜��地從事乃至殫精竭慮撰成的;對此,馮氏自己似也頗為欣賞其勝義。另一方面,馮氏這些經學著作,也為他贏得不菲的社會影響和一定的經濟收入;因為根據有關書籍記載,馮氏這些經學著述在當時的讀者群尤其眾多科舉生員中是成了“暢銷書”的。
據資料所考,馮氏留存至今的有關經學方面的著作,大抵還有《四書指月》《麟經指月》《春秋衡庫》《春秋定旨參新》等,共約二三百萬言;這真可謂犖犖大端了。但由於各種原因,跟馮氏諸如《智囊》《情史》等著名手筆相比,他這些頗費精力撰著的經學著作竟不大為人所知。而人們也大多只知道如《智囊》《情史》《東周列國志》等較為通俗的讀物,各大出版社都爭相去做,而著名學者、詩人和文學家阿袁(即陳忠遠)則從其經學入手做書,正趕上了目下這“國學熱”的當令時期,真可謂別具眼光。

已出圖書

就在主事者阿袁決定邀請有關這方面的專家學者從事點校、編注等工作時,但頗為遺憾的,許多學者要么所涉領域並非經學,要么對宋明時期的經學情況不大了解,要不就是時間太緊張,所以應者寥寥。於是乎,除馮氏《春秋衡庫》已得方銘教授等允諾點校外,阿袁便只得進行點校與編注《論語指月》《孟子指月》(因《四書指月》中並不具備《論語》《孟子》原文等事由)了。

編者前言

素有明代通俗文學第一人之稱的馮夢龍先生,其平生所纂輯的《喻世明言》(初刻時稱《全像古今小說》)、《警世通言》、《醒世恆言》(亦即所謂“三言”),人們早已耳熟能詳,喜聞樂讀;而他畢生殫精竭慮所撰的經學著作,如《四書指月》,如《麟經指月》,如《春秋衡庫》,如《春秋定旨參新》,如《春秋別本大全》等,不惟普通讀者難得一見,即使當今學界對之所知恐亦不多,這是令人頗可惋惜的。事實上,以上諸多經學方面的著述卻是馮氏終生的著力處和得意者,且其書在晚明讀書界尤其是科舉生員中曾因風靡一時而成為“暢銷書”;時至今日,馮氏這些經學方面的著作依然有其獨特的學術價值和恆久的閱讀價值。
馮夢龍(1574~1646),明末南直隸蘇州府長洲縣(今屬江蘇省蘇州市)人;他是一位著名的學者、詩人、文學家、經學家、編輯家、戲曲家、文學批評家等;而且,他還是一位頗具政績的好官員和不惜犧牲自我的愛國志士。馮氏字猶龍,一字耳猶,亦字子猶,號姑蘇詞奴、顧曲散人、吳下詞奴、前周柱史、墨憨齋主人等;別署龍子猶。龍子猶與其兄夢桂畫家及乃弟夢熊詩人,同被人們稱為“吳下三馮,一門風流”。而馮夢龍聲名最著的“三言”與凌�初《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亦即“二拍”),合稱“三言兩拍”,成為我國白話短篇小說的經典代表,且曾流播到西歐和日本等東南亞國家;其中相關篇什尤為海外文豪如歌德席勒等嘆賞有加而留下文壇佳話。眾所周知,馮夢龍以其對小說、戲曲、民歌、笑話等通俗文學的創作、蒐集、整理與編輯,為我國文學的積累做出巨大貢獻而蜚聲中外,文苑。但在馮氏生前,他研究及其出版的經學著作,為他知名度的迅速擴展和影響力的提升夯實了至關重要的基礎。
馮夢龍雖然在經學方面的造詣頗深,其相關著述自然也頗為可觀,堪稱“指月”之人,但他自身卻一生蹭蹬科場,屢試不售。而此外值得一說的,就是馮氏其人風骨凜然,愛國心誠,這跟他飽讀經書、以文化節操為旨歸的人生理念正乃息息相關。這裡試舉一兩個例子來說明:明熹宗天啟六年(1626),由於跟以反對勢焰熏天的權閹魏忠賢而名揚海內的忠介名士周順昌等人有著密切往來,馮氏幾乎也因此身陷囹圄;他在那緹騎遍地、特務機構四出殘害良善之際敢為正義事業奮不顧身的做派,自是顯得難能可貴。崇禎三年(1630),已然57歲的馮夢龍終於獲取貢生資格(亦即從各州縣選舉的人才,可入國子監讀書),一年後,他又被任命為江蘇丹徒縣儒學訓導;這對很早就已精心鑽研儒家經典並擅長著書立說的馮氏來說,真可謂得心應手。但直到崇禎七年,年過六旬的馮氏才被破格委派,出任福建壽寧知縣。出於為匡救國難和傾其所學為社會服務的既定人生目標,馮氏毅然遠赴福建壽寧任職。任職期間,他親自鼓勵百姓耕作,勸說他們不要輕易打官司,不要溺殺女嬰。此外,馮氏還曾上疏陳述國家衰敗積弊之因,等等。可見,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馮夢龍委實是一位學有所成的通儒和廉正有為的好官。為此,《福寧府志》、《壽寧縣誌》等地方志均將他列入《循吏傳》,稱馮氏“政簡刑清,首尚文學,遇民有恩,待士有禮”;不難見出,優秀的傳統文化對馮氏晚年正確人生的引導與觀照,正是起著何等重要的良好作用。
而馮夢龍為祖國文化的積累所做的絕大貢獻,後人自是不會忘記。只是必須指出,馮氏著述近年來為眾多出版單位所刊印的,大多為其所謂被輕鬆閱讀著的“閒書”亦即世人所稱的“三言”之類,抑或就是有關他的影印版“全集”罷了;至於偶有馮氏著述的點校本,卻也居然錯訛百出,不堪卒讀,這就極大地妨礙了馮夢龍特有文化價值的有效傳播。而這,自然也將未能真切而有效地反映馮氏真實而全面的文化價值所在。
基於此,時代出版傳媒北京時代華文書局遂決定組織人力出版馮氏經學方面的著述,於是就有了這套小規模的《馮夢龍經學選集》。其中,從《四書指月》中析出的《論語指月》和《孟子指月》由阿袁編注,而《春秋衡庫》則由方銘等點校。誠然,幾位從事者由於經驗缺乏和學養不足之故,該套《馮夢龍經學選集》恐怕難免會有諸多不足之處;為此,編者渴盼海內外通人哲士有以教之,則不勝感幸之至!
阿袁於都門城東藉齋 2012年7月5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