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駿烈士墓

馬駿烈士墓

馬駿烈士墓位於北京市朝陽區日壇公園內。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馬駿烈士墓馬駿烈士墓
民國十七年(1928年)因叛徒出賣,馬駿在北京被張作霖殺害。犧牲後葬於日壇公園內。1951年北京市政府隆重公祭並重修其墓。墓碑由郭沫若題書。1987年再次重修,墓碑改由鄧穎超題寫。同時馬駿夫人楊秀蓉的遺骨移葬於東側。墓為漢白玉石砌築,台基四周環以白石護攔。近年朝陽區再次修整此墓,並建成青少年教育基地。

乘車路線

乘29路車到日壇公園站下車,或乘1、4、57、特1路到日壇路站下車向北。

附近景點

中國紫檀博物館、中華民族園、團結湖公園、中國科學技術館、中國現代文學館、北旭野生動物園、北京卡通世界博物館、北京工人體育場、北京朝來農藝園、金盞鬱金香花園、北京古玩城、紅領巾公園、皇木廠、首都機場、西黃寺、元大都土城遺址公園、中國體育博物館、朝來農藝園、中國農業博物館、亞運村、八里橋、百鳥園、慶豐閘、炎黃藝術館、長營清真寺、朝陽公園、東嶽廟、日壇公園、富國海底世界、南下坡清真寺、全國農業展館。

紀念人物

馬駿(1895-1928),又名天安,字遹泉,號淮台。回族。吉林省寧安縣(今屬黑龍江省)人。黨的早期活動家和領導者之一,中國革命的先驅人物,第一批入黨的回族黨員。

馬駿8歲讀私塾,17歲在省城一中讀書,受到初步的愛國主義教育。學習期間,曾參加演出《一片愛國心》等話劇,並參加抵制日貨的鬥爭。1915年,考入天津南開中學,參加到周恩來等組織的“敬業樂群社”中,並兩任該校演說會、學生討論會及自治勵學會的會長及義塾服務團總董及教務長。

馬駿具有出色的宣傳和組織能力,1919年“五四運動”時,他廣泛組織學生,發起並成立了學生聯合會,成為“五四”運動的主要青年領袖之一。後來又被選為“天津學生聯合會”副會長、“天津各界聯合會”負責人,領導天津各界舉行罷課、罷市、示威遊行等鬥爭。同年6月,他和郭隆真、劉清揚等10人赴北京,強烈要求北洋軍閥拒絕在“巴黎和約”上籤字,經頑強激烈的鬥爭,反帝愛國運動取得勝利。8月,山東鎮守使馬良殘酷鎮壓民眾,破壞了濟南的“回教救國後援會”等愛國團體,殺害該會會長、愛國回民領袖馬雲亭、朱春祥、朱春燾。並抓捕大批學生,製造了震驚全國的“濟南慘案”。馬駿、劉清揚等在天津發表演說,揭露馬良殺害回族愛國同胞的罪行。8月26日,天津各界聯合會公推馬駿赴京請願,被京津請願學生推為總指揮。他率領4000人在天安門請願,要求懲辦馬良和釋放第一次請願的代表。結果也遭到逮捕。後來由於全國人民紛紛抗議,迫於壓力,北洋政府不得不釋放了全體被捕代表。

為了廣泛開展愛國學生運動,1919年9月,馬駿和周恩來、郭隆真、鄧穎超等20位男女青年成立了革命團體--“覺悟社”,代號是29號,後化名“念久”並出版《覺悟》雜誌,他還發表文章勉勵革命青年。10月赴上海參加組織成立“全國各界聯合會”,被推選為總指揮,領導了著名的“反帝大遊行”。1920年,他回天津參加抵制日貨的鬥爭,後再次被捕入獄。在獄中,他仍堅持鬥爭,讀馬克思主義的書、演講、演愛國劇等。7月,經多方營救,馬駿被釋放。

1921年7月,馬駿在天津入黨,成為天津的第一批共產黨員之一。1922年他到哈爾濱從事地下工作,組織了“救國喚醒團”,開展反帝愛國宣傳。他在寧安建立了吉林省第一個黨小組,是東北黨組織的創始人之一。1925年“五卅運動”時,他領導吉林人民予以聲援,並聯合各界組織了“吉林滬案後援會”,任會長。舉行大規模的反帝愛國運動。同年10月,被派往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次年9月,當選為中山大學學生公社書記。

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馬駿奉調回國,任中共北京市委書記兼組織部長,重建和恢復了北京市各級黨的組織。在極其危險和艱苦的條件下,與敵人周鏇,開展工作。

1927年12月,由於叛徒出賣,馬駿被捕,在獄中受盡法西斯折磨。敵人許以高官厚祿,他說:“叫我不宣傳馬列主義,不搞革命,這比太陽從西邊出來還難!”在獄中,他威武不屈,受盡酷刑。1928年2月15日英勇就義,年僅33歲。

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為馬駿舉行了公祭儀式。1951年10月,在北京日壇公園為他豎立墓碑。馬駿家鄉寧安縣有“馬駿烈士紀念室”,記載了他的英雄事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