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爾地夫譁變

馬爾地夫譁變

2012年2月7日,馬爾地夫發生軍事譁變。7日下午,馬爾地夫總統納希德說,為了國家利益和結束馬爾地夫現在的混亂局面,他宣布辭去總統職務。納希德是在當天的電視講話中作上述表示的,他呼籲各方遵守憲法。根據馬爾地夫憲法,副總統瓦希德接替納希德行使總統職權。

譁變經過

警方與軍隊一度衝突

2012年馬爾地夫首都馬累連日來爆發抗議活動,導火索是納希德下令罷免一名高級法官,而此人被認為是前總統穆蒙·阿卜杜勒·加堯姆的同黨,一些民眾上街抗議。

據報導,7日早些時候,數百名反對派示威者來到首都馬累街頭,要求納希德辭職。納希德下令警方驅散示威者,但一些警察拒絕執行命令,轉而聯合反對派,占領國家廣播電視台,廣播支持反對派的內容。

隨後,軍隊與譁變警察以及抗議民眾爆發衝突。有目擊者稱,政府軍士兵向示威人群投擲催淚彈,示威者中還包括數十名穿著制服的警察。馬爾地夫軍方承認,曾動用催淚彈和橡皮子彈。

軍方聲明

軍方稱不是政變

馬爾地夫總統府網站聲明 馬爾地夫總統府網站聲明

隨後,納希德被轉移至馬爾地夫國防軍總部,受軍方保護,並一直待在國防部隊總部內。

不過,軍方隨後也建議納希德辭職。納希德意識到他除了辭職,別無選擇。納希德在電視講話中說,“如果我辭職,在目前的形勢下是有利於國家的,我不打算用鐵腕治理國家。”隨即,納希德宣布辭去總統職務。

馬爾地夫軍方7日則否認曾發生政變。不過軍方發言人拉提夫表示,軍方的確建議總統納希德辭職。馬爾地夫軍方發言人拉提夫表示:“這不是政變,百分之百不是政變。”拉提夫還補充道,“軍方建議總統辭職,辭職也是總統本人的意願”。

幕後推手

馬爾地夫前總統穆罕默德·納希德(Mohamed Nasheed)譴責稱,富有精英階層是2月7日軍事譁變的幕後推手,目的在於將他趕下台以結束他的“自由市場天堂”政策。

納希德說,馬爾地夫一些旅遊勝地的所有者資助了譁變,因為他們對他奉行的“自由市場天堂”政策不滿,反對自由競爭和固定納稅。納希德宣稱,他的情報官員已經證實,這些富有精英階層參與了譁變。

納希德說:“譁變由度假勝地所有者資助,不是一人,而是許多。他們喜歡舊的腐敗秩序,我們向他們徵稅破壞了這種秩序。我們剛組建政府時,國家稅收是6億美元,而現在已經達12億美元。我們引入一般銷售稅、公司利潤稅、所得稅,減少進口關稅。他們不喜歡這些措施,但政府需要錢。這裡的商人比政府更富有。”

目前聯合國協調員已經到達馬爾地夫,希望能夠促成納希德領導的馬爾地夫民主黨與新政府達成政治協定。但納希德拒絕接受聯合政府,並警告稱除非舉行新的選舉,馬爾地夫各地可能會爆發街頭抗議活動。納希德的支持者已經與警方發生過暴力衝突。

相關資料

當選總統前 被捕20餘次

資料圖:馬爾地夫總統納希德 資料圖:馬爾地夫總統納希德

納希德綽號“安尼”,是以前馬累市的議會成員。2008年代表馬爾地夫民主黨參加總統選舉,戰勝了連續執政30年之久的前總統加堯姆,成為馬爾地夫歷史上首位多黨制總統選舉選出的總統。由於之前曾批評政府的政策,他曾20餘次被捕。

2003年11月,納希德離開馬爾地夫,與馬爾地夫政治家拉蒂夫一起組建馬爾地夫民主黨。黨部輾轉斯里蘭卡、英國等國。2004年納希德向英國申請政治避難,2005年4月30日,納希德回到馬爾地夫。

據介紹,馬爾地夫為總統制國家。1978年,加堯姆當選總統,此後5次連任。2007年8月,全民公投決定繼續實行總統制。2008年8月,新憲法正式生效,規定總統為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和武裝部隊統帥。有權任命內閣成員,但須經議會批准。所有議員通過選舉產生,總統不再有任命議員的權力。建立獨立的最高法院,總統不再是司法系統的最高長官。

總統納西德(穿白衣者)前往軍方總部 總統納西德(穿白衣者)前往軍方總部

近年來,馬爾地夫民眾要求民主和政治改革的呼聲增強。2004年6月,時任總統加堯姆提出憲政改革方案。2005年6月,馬人民議會通過實行多黨民主制度的議案,憲政改革啟動。2006年3月,馬內閣批准加堯姆總統的民主改革路線圖計畫。2007年8月,全民公投決定繼續實行總統制。2008年8月,新憲法正式生效。

全國武裝力量 總計千餘人

馬爾地夫共和國是印度洋上的群島國家,陸地面積298平方公里,人口32萬(2010年)。

2006年4月前,該國僅有一支千餘人的綜合武裝力量,統稱為“國家安全衛隊”,由國民衛隊、警察衛隊和海上巡邏隊組成。2006年4月,“國家安全衛隊”正式更名為“馬爾地夫國防部隊”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