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榮駿

馬榮駿

馬榮駿,男,1931年8月生,河北省大城縣人。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內外著名冶金學家、斯洛伐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我國萃取冶金的創始人、濕法冶金的學術帶頭人、海洋礦產資源的研究先驅及環境科學優秀工作者。1955年畢業於東北工學院(現東北大學),1955-1958年於原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查理大學及斯洛伐克Kosice工業大學讀研究生。1958年回國後分配到中科院長沙礦冶研究所(現長沙礦冶研究院)工作至今,退休後被聘為顧問。

基本信息

經歷

馬榮駿照片 馬榮駿照片

馬榮駿於1931年生於河北省大城縣 ,1938年隨父親到吉林省公主嶺讀國小及初級中學,於1949年進入長春高級中學讀書,學習成績堪稱優秀。1951年考入東北工學院(現東北大學)特別班,1955年於冶金系本科畢業,當即被選為公費留學生。1955-1958年於原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查理大學及斯洛伐克Kosice工業大學讀研究生。1958年回國後分配到中科院長沙礦冶研究所(現長沙礦冶研究院)工作至今。

馬榮駿捷克留學 馬榮駿捷克留學
馬榮駿工作照片 馬榮駿工作照片

在工作期間曾任課題組長、研究室主任及研究所長等職務。1988年被湘潭大學聘為兼職教授,同年被東北大學聘為兼職教授,1993年被中南大學聘為兼職教授,2000年被湖南大學聘為兼職教授,1996年被湖南省環境科學研究院聘為兼職首席研究員。從1958年起參加中國金屬學會、中國有色金屬學會、中國稀土學會、湖南省金屬學會、湖南省有色金屬學會、湖南省稀土學會、湖南省環境科學學會的活動,曾擔任學組組長、學委會委員、學委會副主任、分會的副理事長、理事及常務理事等職務 。另被15個單位聘為編委、學術委員、理事或顧問。1978年被冶金部評為先進工作者 ,1983年被國家科委聘為有色金屬專家組成員 ,1989年被評為全國優秀環境科學工作者 ,1991年開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2000年被斯洛伐克國家工程院選為外籍院士 。

在60多年的科研工作中,涉及的研究領域為核燃料的提取、濕法冶金、環境工程及冶金新材料,共完成了60多項重點科研項目,指導完成了20多項環保科研工作及10餘項冶金新材料的課題,其中24項成果通過了省部級鑑定。在擔任負責人的課題中,獲第一屆全國科學大會獎3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國家發明三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1項、四等獎3項、地市級一、二等獎各1項。編寫與審批試驗報告100餘本,撰寫了14本學術專論,在冶金界進行了交流。正式出版了12部學術專著,其中獲部級優秀圖書獎2項,參與了3部工具書的編寫,在國內外發表論文230餘篇,獲得了3項國家發明專利,培養了20多名碩士及博士研究生,為國家做出了重要貢獻。

1991年馬教授在辦公室撰寫研究工作的試驗報告 1991年馬教授在辦公室撰寫研究工作的試驗報告
馬榮駿發表的專著 馬榮駿發表的專著

主要學術成就

1、建立提取金屬的新工藝,是我國濕法冶金的學術帶頭人

2、在我國首先研究開拓溶劑萃取提取冶金的套用,是我國萃取冶金的創始人

3、率先提出並開展了大洋礦產資源提取冶金的研究,是我國大洋礦產資源研究先驅

4、為我國原子能及國防工業需要的金屬開展科研工作,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5、開展了冶金新材料的研究,促進了學科發展

6、為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進行研究工作,是全國優秀環境科學工作者

7、著書立說,虔心育人,是德高望重的碩士及博士研究生導師

先後培養了20多名碩士及博士研究生,大部分已成為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已評審博士論文800多篇。編寫與審批試驗報告100餘本,撰寫了14本專題論述,正式出版了12本專著,是三部工具書的編委並參與了編寫。

研究工作

(1)銅、鉛電解精煉的設計(大學本科畢業設計)

(2)四氯化鈦添加速度對海綿鈦實收率的影響(在捷克留學時的科研工作)

(3)碳鋼熔鹽滲鉻防腐的研究(項目負責人)

(4)歧化選擇揮發法分離鋯、鉿的研究(項目負責人)

(5)磷酸三丁酯(TBP)溶劑萃取法分離鋯、鉿的研究(項目負責人)

(6)分布結晶法與離子交換法分離鈮鉭的研究(項目負責人)

(7)溶劑萃取法分離褐釔鈳礦浸出液中鈾、釷、稀土的研究(冶金部及二機部重點課題,項目負責人)

(8)氯化殘渣中鈮鉭的分離(同上為重點課題,項目負責人)

(9)離子交換法分離稀土的研究(同上為重點課題,項目負責人)

(10)272廠TBP萃取淨化鈾的研究(二機部重點課題,項目負責人)

(11)272廠取消化學濃縮物預處理的TBP萃取鈾的研究(同上,項目負責人)

(12)DEHPA+TBP對各種鈾濃度協同萃取的研究(項目負責人)

(13)DEHPA+DAMPA對鈾的協同萃取研究(項目負責人)

(14)272廠化學濃縮物溶解渣處理方法的研究(二機部重點課題,項目負責人)

(15)鹿井鈾礦礦漿萃取鈾的研究(同上,項目負責人)

(16)373、761鈾礦提取鈾的工藝研究(同上,項目負責人)

(17)鋁熱法還原金紅石製取鈦鋁合金的研究(湖南省重點課題,項目負責人)

(18)“七四”任務(避彈衣)的研究(一般參與)

(19)鈦精礦氯化製取四氯化鈦及鈉熱法還原製取海綿鈦的研究(湖南省重點課題,項目負責人)

(20)熔鹽電解TiO、TiCl製取鈦粉的研究(湖南省重點課題,項目負責人)

(21)製取二烷基乙醯胺及其製備原料(仲胺)純化的研究(項目負責人)

(22)醯胺型萃取劑篩選的研究(項目負責人)

(23)二烷基乙醯胺(A101)萃取分離鈮鉭的研究(項目負責人)

(24)株洲冶煉廠用A101萃取法回收鋅系統中鉈的研究(項目負責人)

(25)用萃取法從水口山鉛系統回收鉈的研究(項目負責人)

(26)A101萃取法製取高純鉈的研究(項目負責人)

(27)用萃取法從吉林鐵合金廠輝鉬礦焙燒煙氣淋洗液中回收錸的研究(項目負責人)

(28)輝鉬礦氧化煮—萃取法提取鉬錸的研究(湖南省重點課題,項目負責人)

(29)黑鎢精礦鹼壓煮—萃取法製取三氧化鎢的研究(湖南省重點課題,項目負責人)

(30)廣西大廠耒賓冶煉廠鋅系統熱酸浸出—鐵釩法除鐵濕法煉鋅擴大試驗研究(冶金部重點課題列為“六五”計畫,項目負責人)

(31)鐵礬渣中回收銦的研究(項目負責人)

(32)廠壩礦濕法煉鋅的研究(項目負責人)

(33)濕法煉鉛的研究(項目負責人)

(34)大廠高銦鋅精礦熱酸浸出鐵礬法除鐵煉鋅工藝的工業試驗研究(國家“六五” 任務,項目負責人)

(35)大廠高銦鋅精礦熱酸浸出液直接萃取提銦新工藝的研究(國家“七五”任務,項目負責人)

(36)難選鎢物料處理方法的研究(冶金部重點任務,項目負責人)

(37)大洋錳結核鹽酸浸出提取鎳鈷的研究(冶金部重點任務,項目負責人)

(38)貴州六盤水電鋅廠煉鋅工藝的研究(項目負責人)

(39)四川西昌電鋅廠煉鋅工藝流程的研究(項目負責人)

(40)湖南銻開發最佳化方案的研究(湖南省重點課題,項目負責人)

(41)山東乳山銅金精礦沸騰焙燒—浸出提取銅金的研究(項目負責人)

(42)濕法煉鋅中提取鍺的研究(項目負責人)

(43)濕法煉鋅中控制矽鎂的研究(項目負責人)

(44)鉛銀鈣三元合金陽極材料的研究(項目負責人)

(45)湘江株洲區段水系統環境綜合治理的可行性研究(項目負責人)

(46)湖南鳳凰縣城環境污染綜合治理規劃方案的研究(顧問、參與指導)

(47)溶劑萃取分離鎳鈷及除砷的研究(項目負責人)

(48)江西離子型稀土礦原地浸出新工藝的研究(國家“八五”項目,由江西贛州冶金所、長沙礦冶院、長沙礦山院共同承擔,馬榮駿是長沙礦冶院的項目負責人)

(49)碳酸鹽沉澱稀土的理論及工藝研究(項目負責人)

(50)煉鋼煙塵的處理方法研究(項目負責人)

(51)包頭鐵精礦除去放射性釷的研究(項目負責人)

(52)原地浸出計算機模型的研究(項目負責人)

(53)鋼鐵廠廢酸製取淨水劑聚合硫酸鐵的研究(項目負責人)

(54)無污染法製備新型淨水劑FeCl的研究(項目負責人)

(55)姑婆山提取稀土工藝的改進研究(項目負責人)

(56)含砷廢水處理新方法的研究(項目負責人)

(57)磁場效應應對含砷廢水提砷的原理及工藝的研究(項目負責人)

(58)計算機神經網路在濕法煉鋅中的套用(項目負責人)

(59)濕法製備納米級AlO、TiO、ZnO粉體的研究(項目負責人)

(60)針鐵礦濕法煉鋅中萃取法提銦的研究(項目負責人)

(61)鋅濕法冶金清潔生產技術集成系統及套用(項目負責人)

(62)氧化鋅晶須的研究與開發(參與)

(63)工業廢水資源化處理及成套設備的開發(項目負責人)

(64)治理汽車尾氣的催化材料開發(由長沙礦冶院、湖南大學及省環科院承擔,馬榮駿是該項目的首席專家、項目負責人)

(65)基於ISO/4001的中小企業環境管理信息系統的研究(項目負責人)

(66)蒙自鋅精礦提取新、銦工藝的研究(參與項目指導)

(67)電池級高村硫酸鈷製備新工藝的研究(參與項目指導)

(68)化學沉澱法循環處理氨氮廢水新工藝的研究(參與項目指導)

(69)處理菱錳礦電解金屬錳新工藝的研究(參與項目指導)

(70)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綜合治理的研究(湖南省及環保部重點項目,顧問)

(71)桃江核電站場地礦物工藝學及水系統的研究(環保部重點項目,顧問)

以上項目外,在任長沙礦冶院環保所所長期間,領導了多項環境評價工作;在兼任湖南環科院兼職首席研究員期間,對廢水重點實驗室建立及一些治理環境污染項目進行了指導。

省部級鑑定項目

(1)熱酸浸出-鐵礬法處理大廠鋅精礦擴大試驗(負責人;馬榮駿、姚先禮)

鑑定證書編號:桂冶科學790414

主要鑑定意見:該工藝流程渣率小,有價金屬回收率高,鋅、銅、鎘、銦等的回收率高於國內大型煉鋅廠的指標,在回收銦的部分有新的突破,藉助於動力學差異分離銦/鐵是一種創新技術。

(2)氧壓煮法從輝鉬礦中提取鉬、錸(負責人:馬榮駿、陳庭章)

鑑定證書編號:湘冶科80001號

主要鑑定意見:鉬、錸的回收率高,消除了國內現行流程的焙燒產生SO2煙氣的污染環境,為鉬、錸的冶煉開闢了新途徑。

(3)黑鎢精礦壓煮—萃取—結晶製取氧化鎢(負責人:馬榮駿)

鑑定證書編號:湘冶科(80)第107號

主要鑑定意見:該工藝流程工序少、收率高,解決了技術中萃取乳化問題,擴大了處理原料,原料消耗少,建成了年產300噸氧化鎢的生產線,經濟效益顯著,年創利稅3000萬元。

(4)廣西大廠高銦鋅精礦熱酸浸出鐵礬法煉鋅的工業試驗(負責人:馬榮駿、陳志飛、譚泊曾)

鑑定證書編號:國家科委攻關項目24-5-10

主要鑑定意見:本工藝流程鋅、銦、銅、鎘收率高。試驗中年創利稅207萬元,該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

(5)黑鎢精礦浸出、沉澱與結晶製取粉狀仲鎢酸銨(負責人:馬榮駿、喻慶華)

鑑定證書編號:(85)中企長科試字第16號

主要鑑定意見:該工藝流程具有明顯的經濟效益,是一個有獨創性的新工藝,已在工業上套用。

(6)熱酸浸出鐵礬法煉鋅萃取提銦新工藝,銦流程的工業試驗(負責人:馬榮駿、譚泊曾、陳志飛)

鑑定證書編號:國家科委攻關項目75-30-04-04

主要鑑定意見:該工藝流程短、金屬收率高,離心萃取分離In/Fe可行,具有國際先進水平。

(7)鎢冶煉新工藝研究(負責人:馬榮駿、陳庭章)

鑑定證書編號:中色科字136號

主要鑑定意見:該工藝金屬收率高,成品成本低,流程短,是有效的新工藝。

(8)貴州六盤水電鋅廠流程試驗(負責人:馬榮駿、王乾坤)

鑑定證書編號:(88)中色長科試字第04號

主要鑑定意見:該工藝流程三段浸出、金屬收率高,建廠後每產年的銷售費得到2000萬元。

(9)海洋錳結核冶煉新工藝(負責人:馬榮駿、陳庭章)

鑑定證書編號:(88)冶科礦字第386號

主要鑑定意見:確定了鹽酸浸出新工藝,有回收率高的特點,為擴試驗提供了依據。

(10)四川西昌電鋅廠鋅冶煉流程試驗研究(負責人:馬榮駿、王乾坤)

鑑定證書編號:成色科(89)鑒字013號

主要鑑定意見:該工藝流程金屬回收率高,可處理複雜含高鈣鎂的鋅精礦,作為設計依據,已建廠投產,年創利稅3000萬元。

(11)銻開發最佳化方案的研究(負責人:馬榮駿、徐福昆)

鑑定證書編號:(1898)湘科鑒字060號

主要鑑定意見:該成果可作為科研、生產、經營單位開發銻礦產資源的依據,具有國內先進水平。

(12)姑婆山稀土礦提取稀土新工藝的研究(負責人:馬榮駿、喻慶華)

鑑定證書編號:湘冶科成鑒字第9013號

主要鑑定意見:比現行生產流程簡單,提高了稀土收率,成本低,具有國內先進水平。

(13)乳山金精礦沸騰焙燒—浸出工藝研究(負責人:馬榮駿、王乾坤)

鑑定證書編號:(91)中色科鑒字第23號

主要鑑定意見:該成果可處理含金細粒的黃鐵礦,其中的金和銅的收率高,預計建廠投產後,產值在1億元以上,效益好。

(14)濕法煉鋅熱酸浸出中鈣、鎂控制的研究(負責人:馬榮駿、王乾坤)

鑑定證書編號:(92)中色科鑒字第4號

主要鑑定意見:該成果制訂了控制鈣鎂的措施,可處理高鈣鎂鋅精礦,具有新穎性,居國內外先進水平。

(15)鉛銀鈣多元合金陽極材料的研究(負責人:馬榮駿、劉良紳)

鑑定證書編號:(94)中色科鑒字第02號

主要鑑定意見:該成果為鉛銀鈣多元合金作為陽極材料提供理論依據,可節省金屬銀,對10萬噸電鋅廠,可增加效益500萬元左右,具有國內先進水平。

(16)湘江株洲市區段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負責人:馬榮駿)

鑑定證書編號:湘環科鑒字(1995)第11號

主要鑑定意見:提出的方案科學合理,具有可操作性,居國內領先水平。

(17)江西離子型稀土礦原地浸礦新工藝研究(長沙礦冶研究院負責人:馬榮駿、喻慶華)

鑑定證書編號:贛科鑒字(95)第0895號(國家“八五”攻關項目85-107-02-01)

主要鑑定意見:該工藝先進,技術可靠,得到了推廣套用,已證明資源利用率高、環境效益突出,具有國際先進水平。

(18)無污染法用鹽酸酸洗液製備淨水劑三氯化鐵新工藝研究(負責人:馬榮駿、馬強)

鑑定證書編號:湘環科鑒字(1996)第108號

主要鑑定意見:變廢為寶,既有利於環境保護,又有經濟效益,具有創新性,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19)含砷廢水處理新方法研究(負責人:馬榮駿、馬偉、申殿邦)

鑑定證書編號:中色沈鑒字(96)第03號

主要鑑定意見:工藝流程簡單,操作方便,是可選擇套用的工藝,具有推廣套用前景。

(20)南方離子型稀土礦及鈾礦原地浸出數學模型的研究(負責人:馬榮駿、李陽、李先柏)

鑑定證書編號:湘科鑒字(1997)第051號

主要鑑定意見:該成果具有很強的創新性,居國際先進水平。

(21)鋅濕法冶金工藝生態模擬及生命周期評價系統(負責人:肖松文、馬榮駿、周敬元)

鑑定證書編號:湘科鑒字(2001)第027號

主要鑑定意見:有突出的創新性,據國內外領先水平。

(22)計算機專家系統在濕法煉鋅的套用(負責人:馬榮駿、胡毓藝、肖松文)

鑑定證書編號:柳科鑒字(2001)第41號

主要鑑定意見:在濕法煉鋅中可以有效指導生產,最佳化生產工藝,增加經濟效益,具有國內外領先水平。

(23)電池級高純硫酸鈷生產新工藝研究(負責人:李先柏、馬榮駿)

鑑定證書編號:湘科鑒字(2005)第029號

主要鑑定意見:已完成擴大試驗,產品已供多家套用,有顯著的經濟效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24)蒙自鋅精礦提取鋅銦工藝的研究(負責人寧順明,顧問馬榮駿)

鑑定證書編號:雲南蒙自評審第1號

主要鑑定意見:該成果工藝可靠,在國內有領先水平,已建廠生產,每年實創效益在2億元以上,經濟效益顯著。

獲得的成果獎及授權專利

馬榮駿作為項目負責人,獲得的成果獎如下:

科學大會獎

(1)1978年,“醯胺型新萃取劑研製及套用”科研項目獲全國科學大會,冶金部科學大會及湖南省科學大會獎。

(2)1978年,“鉛鋅生產過程綜合回收鉈”科研項目(其中包括了株洲冶煉廠鋅系統回收鉈及水口山礦務局鉛系統回收鉈的二項成果)獲全國科學大會、冶金部科學大會及湖南省科學大會獎。

國家發明獎

1997年,“離子型稀土原地浸礦新工藝研究”科研項目獲國家發明三等獎。

國家科技進步獎

(1)1985年,“黑鎢精礦製取仲鎢酸銨”科研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2003年,“大廠高銦鋅精礦銦冶煉新工藝及銦高新技術產品開發”科研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省部級科技進步獎

(1)1981年,“鎢精礦壓煮—萃取(離子交換)製取高純藍色氧化鎢”研究項目獲冶金部,湖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2)1996年,“稀土礦原地浸礦新工藝”科研項目獲江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3)1979年,“熱酸浸出—鐵礬法處理大廠鋅精礦擴大試驗”,獲冶金部重大科技成果二等獎。

(4)1981年,“氧壓煮從輝鉬礦中提取鉬錸”科研項目獲冶金部科技進步二等獎。

(5)1987年,“廣西大廠高銦鋅精礦熱酸浸出萃取提銦新工藝工業試驗”獲中國有色金屬總公司科技進步二等獎。

(6)1993年,“四川省西昌電鋅冶煉廠流程矽鎂控制”科研項目(其中包括冶煉流程及矽鎂控制二項成果)獲中國有色金屬總公司科技進步二等獎。

(7)1997年,“無污染法用鹽酸洗液製取淨水劑三氧化鐵”科研項目獲湖南環保科技進步二等獎及1998年環境最佳實用技術。

(8)1986年,“廣西大廠高銦鋅精礦熱酸浸出鐵礬法煉鋅工業試驗”科研項目獲中國有色金屬總公司科技進步三等獎。

(9)1991年,“銻開發最佳化方案研究”科研項目獲湖南科技進步四等獎。

(10)1992年,“姑婆山稀土礦提取稀土新工藝研究”科研項目獲湖南省科技進步四等獎。

(11)1998年,“湘江株洲市區段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科研項目獲湖南科技進步四等獎。

地市級科技進步獎

(1)1990年,“銻開發優秀方案研究”獲益陽地區科技進步二等獎。

(2)1996年,“離子型稀土原地浸礦新工藝研究”獲贛州地區科技進步一等獎。

各部委聯合攻關獎

(1)1986年,“廣西大廠高銦鋅精礦熱酸浸出—鐵礬法煉鋅新工藝工業試驗”科研項目獲國家計委、國家經委、國家科委及國家財政部全面完成“六五”攻關成果獎。

(2)1996年,“離子型稀土原地浸礦新工藝研究”科研項目獲國家計委、國家科委、國家財政部全面完成“八五”攻關成果獎。

獲得的授權專利

(1)從高銦鐵溶液中回收銦的工藝 申請號:87102083.1 授權證書號:第16178號

(2)藉助磁場效應從含砷廢水中製取砷的方法 申請號:97122341.6 授權證書號:第77344號

(3)氧化鋅晶須的連續生產工藝方法 申請號:00113406X 授權證書號:第129976號

出版專著及論文

專著及參與編寫的工具書

1. 馬榮駿編著,1958年,《鈦的生產 》,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2. 馬榮駿編著,1961年,《有機萃取在冶金中的套用 》,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3. 馬榮駿編著,1979年,《溶劑萃取在濕法冶金中的套用 》,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

4. 馬榮駿編著,1985年,《濕法煉銅新技術 》,長沙,湖南科技出版社

5. 馬榮駿編著,1991年,《工業廢水的處理 》,長沙,中南工業大學出版社

6. 馬榮駿編著,1991年,《離子交換在濕法冶金中的套用 》,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

7. 馬榮駿著,1996年,《濕法冶金新進展 》,長沙,中南工業大學出版社

8. 馬榮駿著,1999年,《濕法冶金新研究 》,長沙,湖南科技出版社

9. 馬榮駿著,2007年,《濕法冶金原理 》,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

10. 馬榮駿著,2009年,《萃取冶金 》,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

11. 馬榮駿、肖國光編著,2014年,《循環經濟的二次資源金屬回收 》,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

12. 馬榮駿著,《濕法冶金·環境保護·冶金新材料》,長沙,中南大學出版社(計畫2016年出版),該書是一本論文集,約100餘萬字,其中收集了馬榮駿發表的100餘篇論文

13. 《中國冶金百科全書 》(有色冶金卷)1998年,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馬榮駿主編了其中濕法冶金分支,並撰寫了溶劑萃取及離子交換30餘項詞條。

14. 汪家鼎、陳家鏞主編,2001年,《溶劑萃取手冊 》,馬榮駿是該手冊的編委,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馬榮駿參與其中第十、十一、十二、十五章的撰寫

15. 陳家鏞主編,2005年,《濕法冶金手冊 》,馬榮駿是該手冊的編委,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馬榮駿參與其中第五、十二、十七、二十六章的撰寫

發表的部分論文及交流的專論

1. 馬榮駿,1964年,無機物溶劑萃取的套用(約4萬字)刊於《礦冶動態》,第1期(專刊),1-66頁

2. 馬榮駿,1964年,溶劑萃取的萃取劑及其套用(約4萬字)刊於《礦冶動態》,第2期(專刊),1-96頁

3. 馬榮駿,1979年,DEHPA+TBP混合萃取劑對各種濃度U(Ⅵ)的協同萃取,(1963年因保密未發表),研究結果報導於《溶劑萃取在濕法冶金中的套用 》(書),冶金工業出版社, 394頁

4. 馬榮駿,1979年,DEHPA+DAMPA混合萃取劑對各種濃度U(Ⅴ)的協同萃取,(1964年因保密未發表),研究結果報導於《溶劑萃取在濕法冶金中的套用 》(書),冶金工業出版社, 393頁

5. 周忠華、馬榮駿、鄧定機等,1965年,磷酸三丁酯萃取硝酸鈾醯中磷和鐵的行為 ,《原子能科學技術》,第7期,791-803頁

6. 馬榮駿、周太立等,1974年,用醯胺型萃取劑A101和A404萃取鉈 ,《有色金屬》,第11期,36-42頁

7. 馬榮駿、周太立等,1974年,用N·N二混合基乙醯胺萃取分離鈮鉭 ,《有色金屬》,第12期,11-18頁

8. 馬榮駿、周太立等,1975年,一些取代醯胺萃取鈮、鉭的研究 ,《有色金屬》,第1期,48-52頁及57頁

9. 馬榮駿,陳志飛等,1975年,用溶劑萃取法從鉛燒結煙塵中回收鉈 ,《湖南冶金》,第1期,2頁;《有色金屬》,1975年,第1期,25-29頁

10. 馬榮駿,1975年,醯胺萃取劑在提取稀有金屬中的套用(約2.5萬字),長沙礦冶所印單行本,1-50頁

11. 馬榮駿、周太立、鍾祥等,1977年,用二烷基乙醯胺從輝鉬礦氧化焙燒煙氣淋洗液中萃取回收錸 ,《稀有金屬》,第2期,41-45頁

12. 馬榮駿、周太立等,1977年,醯胺型A101萃取劑及其套用 ,《金屬學報》,4期,282-287頁

13. 馬榮駿、劉謨禧等,1977年,用A101萃取法製取高純鉈 ,《有色金屬》,第9期,19-23頁

14. 馬榮駿、陳庭章等,1978年,從鉬精礦壓煮液萃取鉬、錸 (第一屆全國稀散金屬學術會議優秀論文),《稀有金屬》,第6期,16-23頁

15. 馬榮駿,1978年,冠醚——溶劑萃取中的一類新萃取劑 ,《有色金屬》,第4期,37-45頁

16. 馬榮駿,1978年,銅鉛鋅冶煉中稀散金屬的綜合回收(二)——鍺、鎵的回收 ,《有色金屬》,第10期,23-27頁及65頁(1977年重有色金屬學術會議上作了報告)

17. 馬榮駿,1978年,銅鉛鋅冶煉中稀散金屬的綜合回收(三)——鉈、錸、硒、碲的回收 ,《有色金屬》,第11期,41-46頁及65頁(1977年重有色金屬學術會議上作了報告)

18. 馬榮駿、劉謨禧、謝群,1979年,叔胺萃取鎢的試驗研究 ,《稀有金屬》,第1期,15-24頁

19. 馬榮駿,1980年,海洋錳結核的處理方法 ,《有色金屬》,第1期,41-44頁

20. 馬榮駿,1981年,螯合萃取及其協同效應的若干化學問題(一) ,《雲南冶金》,第1期,28-29頁(1980年在箇舊金屬學會作了報告)

21. 馬榮駿,1981年,螯合萃取及其協同效應的若干化學問題(二) ,《雲南冶金》,第2期,34-35頁(1980年在箇舊金屬學會作了報告)

22. 馬榮駿、喻慶華等,1981年,液膜萃取及其套用 ,《湖南冶金》,第4期,27-32頁及55頁

23. 馬榮駿、姚先理等,1981年,熱酸浸出鐵釩法處理高銦高鐵鋅精礦的研究 ,《礦冶工程》,第4期,18-28頁

24. 馬榮駿、李庚生等,1982年,某地鋅精礦濕法冶煉的研究 ,《礦冶工程》,第3期,37-43頁

25. 馬榮駿,1982年,錫和銻的溶劑萃取 ,《雲南冶金》,第5期,36-43頁

26. 馬榮駿,1982年,砷的溶劑萃取 ,《雲南冶金》,第6期,38-44頁

27. 馬榮駿、劉陽南等,1983年,用DEHPA從矽氟酸溶液萃取三價鐵 ,《礦冶工程》,第2期,45-50頁(中國金屬學會有色金屬學術委員會,論文集,第五卷,“鉛鋅冶煉的進展”,1982年10月,無錫)

28. 馬榮駿、劉德育等,1983年,含Mn矽氟酸鉛無隔膜電積緻密鉛的研究 ,《礦冶工程》,第3期,36-43頁(中國金屬學會有色金屬學術委員會,論文集,第五卷,“鉛鋅冶煉的進展”,1982年10月,無錫)

29. 馬榮駿、劉德育等,1983年,矽氟酸浸出—無隔膜電積緻密鉛的研究 ,《有色冶煉》,第10期,18-22頁

30. 王乾坤、馬榮駿,1984年,鐵釩法沉鐵動力學研究,《全國第五屆冶金物理化學年會論文集 (優秀論文)》, 143-151頁,西安

31. 馬榮駿,1984年,稀散金屬的溶劑萃取和離子交換(一) ,《湖南冶金》,第2期,32-39頁(全國第二屆稀散金屬學術會議,論文集,1983年9月,廣州)

32. 馬榮駿,1984年,稀散金屬的溶劑萃取和離子交換(二) ,《湖南冶金》,第3期,38-44頁(全國第二屆稀散金屬學術會議,論文集,1983年9月,廣州)

33. 馬榮駿,1984年,溶劑化的量子化學及溶劑化數的測定方法 (湖南省金屬學會優秀論文),《礦冶工程》,第2期,44-49頁(1983年濕法冶金物理化學學術會議論文彙編,23頁,1983年10月,長沙)

34. 馬榮駿,1984年,開發研究大洋錳結核的進展 ,《有色金屬》(冶煉部分),第5期,51-55頁

35. 馬榮駿,1985年,電解質溶液的活度係數及滲透係數及其計算方法 ,《礦冶工程》,第5期,45-50頁(1983年濕法冶金物理化學學術會議論文彙編,11頁,1983年10月,長沙)

36. 馬榮駿,1985年,第三代分離新技術(約3萬字),長沙礦冶研究院印單行本, 1-58頁

37. 馬榮駿,1985年,第三代分離新技術——液膜分離(一) ,《湖南有色金屬》,第4期,27-31頁

38. 馬榮駿,1985年,第三代分離新技術——液膜分離(二) ,《湖南有色金屬》,第5期,23-26頁

39. 王乾坤、馬榮駿,1985年,黃鐵釩法除鐵動力學研究及套用(Ⅰ)——草黃鐵釩沉澱的研究 ,《礦冶工程》,第4期,48-53頁

40. 馬榮駿,1985年,溶劑萃取的新發展——非平衡溶劑萃取 (湖南省金屬學會優秀論文),《有色金屬》(冶煉部分),第5期,38-41頁

41. 馬榮駿,1986年,第三代分離新技術——液膜分離(三) ,《湖南有色金屬》,第1期,30-34頁

42. 王乾坤、馬榮駿,1986年,黃鐵釩法除鐵動力學研究及套用(Ⅱ)——黃鐵釩法除鐵動力學 ,《礦冶工程》,第1期,30-35及49頁

43. 馬榮駿、周忠華,1986年,發展萃取劑的一個新途徑——藉助於浮選劑選擇萃取劑 (中國金屬學會優秀論文),《礦冶工程》,第4期,59-63頁

44. 馬榮駿,1987年,濕法冶金中二氧化矽的一些行為 ,《有色金屬》(冶煉部分),第1期,42-45及41頁

45. Ma Rongjun,Zhou Zhoughua,1987,A New Approach to Development of Extractant for Hydrometallurgy by Selection from Floatation Agents ,In Second Inter. Conf. on Separation Technology , Schloss Elmav, Apr.26-May, 1;Proc.Of ICHM' 88, oct.Beijing

46. 王乾坤、馬榮駿,1988年,低污染鉀鐵礬法除鐵 ,《礦冶工程》,第3期,47-50頁

47. 王乾坤、馬榮駿,1988年,低污染鈉、銨鐵釩法除鐵 ,《礦冶工程》,第4期,39-43頁

48. Wang Qiankuan, Ma Rongjun,1988, Hydrometallurical Treatment of Jarosite , 《ICHM' 88》Oct.Beijing

49. 馬榮駿,1988年,有色金屬合金相圖的熱力學分析 (湖南省金屬學會優秀論文),《湖南有色金屬》,第1期,31-36及53頁

50. 馬榮駿,1988年,離子交換樹脂的結構與交換性能的關係(一) ,《雲南冶金》,第1期,46-56頁

51. 馬榮駿,1988年,離子交換樹脂的結構與交換性能的關係(二) ,《雲南冶金》,第2期,43-49頁

52. 馬榮駿,1988年,離子交換樹脂的結構與交換性能的關係(三) ,《雲南冶金》,第3期,45-55頁

53. 馬榮駿,1988年,絮凝、凝聚的理論及套用 (稀有金屬學術會議優秀論文),《稀有金屬與硬質合金》,第3期,8-16頁

54. 馬榮駿,1988年,煉鋼煙塵的濕法處理 ,《湖南冶金》,第5期,5-6頁

55. 馬榮駿,1989年,離子交換及其在廢水處理中的套用 ,《礦冶工程》,第2期,55-58頁

56. 馬榮駿,1989年,有機物對電積鋅的影響 ,《有色金屬》(冶煉部分),第3期,34-36頁及33頁

57. 馬榮駿,1989年,黑色冶金廠二氧化硫污染模式及排放量的計算 ,《湖南冶金》,第4期,29-36頁

58. 馬榮駿,1990年,膜分離及其在廢水治理中套用 ,《礦冶工程》,第1期,64-68頁

59. 馬榮駿,1990年,環保評價中的河流水質模型(一) ,《湖南有色金屬》,第2期,53-56頁

60. 馬榮駿,1990年,環保評價中的河流水質模型(二) ,《湖南有色金屬》,第4期,36-41頁

61. 馬榮駿,1990年,鈾、釷、稀土生產中放射性的污染與危害 ,《礦冶工程》,第4期,63-66頁

62. 馬榮駿,1991年,高爐煤氣洗滌水的治理 ,《湖南冶金》,第6期,26-30頁

63. 馬榮駿,1991年,冶金工業中含油廢水的處理 ,《湖南冶金》,第6期,35-39頁

64. 何宗健、馬榮駿,1992年,用液膜技術分離模擬海洋錳結核浸出液中的鈷和鎳 ,《礦冶工程》,第3期,36-38頁

65. 馬榮駿,1992年,軋鋼廢水的治理 ,《湖南冶金》,第6期,42-45頁

66. 何宗健、馬榮駿,1993年,液膜技術處理模擬海洋錳結核浸出液——D2EHPA為流動載體分離鈷和鎳 (湖南省科協優秀論文),《有色金屬》(季刊),第1期,11-15頁

67. 馬榮駿,1993年,濕法煉鋅中的除鐵問題 ,《湖南有色金屬》,第3期,161-164頁

68. 文獻、馬榮駿,1993年,液膜萃取在稀土製取中的套用 ,《稀有金屬與硬質合金》,第2期,41-44頁

69. 馬榮駿、王乾坤,1993年,熱酸浸出——鐵礬法除鐵濕法煉鋅工藝中鍺的回收 (全國稀散金屬學會會議優秀論文),《濕法冶金》,第2期,20-27頁

70. 馬榮駿,1993年,對開發大洋錳結核的幾點意見 ,《海洋信息》,第9期,11-12頁

71. 王乾坤、馬榮駿,1993年,高鎂硫化鋅礦中鎂的賦存狀態及預處理脫鎂的研究 ,《有色金屬》(冶煉部分),第6期,41-44及第8頁

72. 馬榮駿、邱電雲,1994年,熱酸浸出濕法煉鋅中鐵礬渣的處理方法 (稀有金屬學術會議優秀論文),《湖南有色金屬》,第3期,52-54頁

73. 馬榮駿、邱電雲,1994年,鈦白粉工業的概況及其發展方向 ,《稀有金屬與硬質合金》,第2期,50-54頁

74. 馬榮駿、邱電雲,1994年,高爐出鐵場煙塵的治理 (冶金環保學術會議優秀論文),《湖南冶金》,第3期,50-54頁

75. Zhang Peixin,Ma Rongjun et al.,1994,Effects of nucseation agents on efficienly of Boron Extraction from MgO-B2O3-SiO2 slags ,《Transan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Vol.4,No.4,56-58

76. 柳松、馬榮駿,1994年,稀土碳酸鹽的組成、結構與套用 ,《中國有色金屬科學技術發展》(書),長沙,中南工業大學出版社(12月),818-824頁

77. 柳松、馬榮駿,1994年,水溶液中的沉澱過程 ,《中國有色金屬科學技術發展》(書),長沙,中南工業大學出版社(12月),825-829頁

78. 馬榮駿,1995年,含銅金精礦的性質及沸騰焙燒 ,《黃金》,第2期,39-41轉38頁

79. 馬榮駿,1995年,含銅金精礦沸騰焙燒浸出擴大實驗 ,《黃金》,第4期,26-31頁

80. 柳松、馬榮駿,1995年,晶型稀土碳酸鹽的製備及其在提取稀土中的套用 ,《稀有金屬與硬質合金》,第1期,24-27頁

81. 趙湘驥、馬榮駿,1995年,固體聚合硫酸鐵的製備及其特性研究 ,《礦冶工程》,第2期,33-36頁

82. 柳松、馬榮駿,1995年,鉛銀鈣合金陽極的電化學行為 ,《有色金屬》(季刊),第3期,61-64頁

83. 馬榮駿,1995年,用MOCTM-100TD新萃取劑萃取La(Ⅲ)及Ce(Ⅲ)的研究 ,《稀土》,第5期,1-5頁

84. 劉良伸、馬榮駿,1995年,Pb-Ag-Ca三元合金機械性能的研究 ,《礦冶工程》,第4期,61-64頁

85. 馬偉、馬榮駿,1995年,磁場效應對砷結晶的影響,《中國有色金屬學報》,第4期,59-62頁

86. 柳松、馬榮駿,1996年,水溶液中的沉澱過程 ,《稀有金屬與硬質合金》,第2期,50-54頁

87. 文獻、馬榮駿等,1997年,用液膜萃取從稀土浸出液中提取稀土的研究 ,《礦冶工程》,第3期,47-50頁

88. 張培新、馬榮駿等,1998年,MgO-BO-SiO系分相分形與計算機模擬 ,《有色金屬》(季刊),第2期,53-66頁

89. 馬榮駿,1996年,新萃取劑MOCTM-100TD及其對銅的萃取 ,《湖南有色金屬》,第1期,34-37頁

90. 馬榮駿,1996年,溶劑萃取的乳化及三相問題 ,《有色金屬》(冶煉部分),第3期,42-45頁

91. 馬偉、馬榮駿等,1995年,磁場效應對三氧化二砷結晶過程的影響 ,《中國有色金屬學報》,第5卷,第4期,59-62頁

92. Liu Song,Ma Rongjun,1996,Synthesis and Structure of Hydrated Lanthanum Carbonate, Prpc.Of Inter.Symp.Nonferrous metal and Material Metallurgy,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Shenyang

93. 馬偉、馬榮駿等,1996年,磁場效應在冶金中的套用 ,《物理》,第7期,430-432轉444頁

94. 馬榮駿、馬文驥,1997年,新萃取劑-MOC-100TD萃取分離銅鎳的研究 ,《有色金屬》(冶煉部分),第3期,10-12頁

95. 馬偉、馬榮駿等,1996年,磁場效應對As(V)萃取的影響 ,《有色金屬》(季刊),第2期,68-71頁

96. 馬偉、馬榮駿,1996年,從含砷廢水中濕法回收砷的方法評述 ,《濕法冶金》,第3期,59-63頁

97. Liu Song,Ma Rongjun,1996, Synthesis and Structure of Hydrated Terbium Carbonate ,《Indian J.of Chemistry》, Vol.35A,992-994

98. Liu Song,Ma Rongjun,1996,Synthesis and Structure of Hydrated Europium Carbonate ,《J. of Crystal Growth》, 169,190-192

99. 馬榮駿,1997年,針鐵礦濕法煉鋅中用萃取法回收銦 ,《濕法冶金》,第2期,58-61頁

100. 柳松、馬榮駿,1997年,RE~(3+)-NH_4~+-CO_3~(2-)體系的研究 ,《礦冶工程》,,第1期,59-61頁

101. 周志良、馬榮駿,1997年,冶金軋鋼酸洗廢水的利用 ,97冶金環保學會論文集(優秀論文),威海,178-184頁

102. 邱電雲、馬榮駿,1997年,人造金剛石及其合成理論探討 ,《稀有金屬與硬質合金》,第4期,40-42頁

103. 馬偉、馬榮駿,1997年,從廢鹽酸溶液製備鹼式硫酸鋅及磁場效應影響 ,《礦冶工程》,第3期,55-58頁

104. Liu Song,Ma Rongjun,1997,Synthesis and Structure of Hydrated Lanthanum Carbonate , J.of South China Universith of Technology, No.10,23-26

105. Liu Song,Ma Rongjun,1997,Synthesis of A Crystalline Hydrated Basis Ytterbium Carbonate, YbO.2·17CO·6·17HO ,《Synth. React. Inorg. Met-Org-Chem》, 27(8),1183-1190

106. 李揚、馬榮駿,1997年,原地浸出及數學模型的研究進展 ,《中國有色金屬學會第三屆學術會議論文集》,271-251,中國工業大學出版社

107. 馬偉,馬榮駿,李揚等,1997年,硫酸溶液硫化沉砷過程及磁場對沉砷的影響 ,«中國有色金屬學報»,第1期,33-36頁

108. 馬榮駿,1997年,在磁場作用下用三辛胺萃取釩的機理研究 .《濕法冶金》,第4期,20-22頁

109. Liu Song,Ma Rongjun,1997,Synthesis of Hydrated Lutetium Carbonate ,《Acta. Chem. Scan.》,51(9),893-895

110. 馬榮駿,1998年,在磁場作用下用乙醯胺萃取五價砷 ,《濕法冶金》,第2期,42-44頁

111. 馬偉、馬榮駿,1998年,磁場效應對氯化銅浸出硫化砷強化過程研究 ,《有色金屬》(季刊),第3期,76-79頁

112. 馬偉、馬榮駿,1998年,磁場處理對活性氧化鋅製備的影響及其機理探討 ,《有色金屬》(季刊),第3期,85-89頁

113. Ma Wei,Ma Rongjun,1997,Effect on Magnetic Field on Arsenic Sulfide Sedimetation in Arsenical Waste Water ,《ICEECE’97》, ,10 Gouang Zhou

114. 柳松、馬榮駿,1998年,混合稀土碳酸鹽晶型沉澱的製備 ,《中國有色金屬學報》,第2期,331-334頁

115. 馬偉、馬榮駿,1998年,硫化法與磁場協同處理含砷廢水的研究 ,《礦冶工程》,第3期,44-46頁

116. 馬偉、馬榮駿,1998年,磁場強化溶液蒸發的效果與機理 ,《中國有色金屬學報》,第3期,502-505頁

117. 柳松、馬榮駿,1998年,沉澱過程的理論和套用的新進展 ,《中國稀土學報》(冶金物化專輯),第8期,555-561頁

118. 馬榮駿,1998年,關於湖南省環保問題的探討 ,湖南省科委編《世紀的呼喚》(書),長沙,國防科技大學出版社,50-56頁

119. 馬偉、馬榮駿,1998年,硫化砷渣氯化銅浸出及還原回收單質砷的研究 ,《環境工程》,第1期,49-51頁

120. 馬榮駿、邱電雲,1999年,濕法製備納米級氧化鋁粉 ,《濕法冶金》,第2期,31-35頁

121. Liu Song,Ma Rongjun,1999, Synthesis and Structure of Hydrated Neodymium Carbonate ,《J. of Crystal Growth》,203(1999):454-457

122. 馬榮駿、肖松文,1999年21世紀生物冶金展望 ,《有色金屬科技進步與展望》(書:有色金屬雜誌創刊50周年專刊),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247-257頁

123. Liu Song,Ma Rongjun,1999,Precipt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erous Carbonate ,《J. of Crystal Growth》,206:82-85

124. Liu Song,Ma Rongjun,2000,Synthesis and Structure of Hydrated Yttrium Carbonate ,《Synthesis-organic Chemistry》,30(2)271-279

125. 肖松文、馬榮駿,2000年,生態環境友好鋅材料及其清潔生產——我國鋅工業發展方向 ,《有色金屬》(季刊),第3期,84-87頁

126. 肖驍、肖松文、馬榮駿等,2000年,生命周期評價(LCA)及生態環境材料開發 ,《材料導報》,第11期,22-24頁

127. 胡毓藝、馬榮駿,2000年,神經網路在冶金工業中的套用 ,《湖南有色金屬》,第5期,16-19頁

128. 馬榮駿、邱電雲,2000年,富勒烯碳分子的結構、性質與套用 ,《礦冶工程》,第4期,4-6頁

129. 馬榮駿、邱電雲,2001年,濕法製備納米級固體粉末材料的進展 ,《濕法冶金》,第1期,1-8頁

130. 馬榮駿、羅電宏,2001年,溶劑萃取的新進展及其新世紀中的發展方向 ,《礦冶工程》,第3期,6-11頁

131. 馬榮駿、羅電宏等,2001年,電爐煉鋼煙塵的處理 ,《2001年全國固體廢棄物處理與利用學術會議論文集》, 6月,10-18頁,北京

132. 肖松文、馬榮駿,2001年,材料的顯微結構形貌控制及其界面作用機制 ,《中國有色金屬學報》,增第2期,1-4頁

133. 馬榮駿,2002年,改進濕法煉鋅工藝的新構想 ,《湖南有色金屬》, 第2期,11-16頁

134. 馬榮駿、羅電宏,2002年,對超細粉末團聚問題的探討 ,《濕法冶金》,第2期,57-61頁

135. 馬榮駿、羅電宏,2002年,在磁場作用下乙醯胺萃取稀土元素 ,《稀有金屬與硬質合金》,第3期,14-16頁

136. 肖松文、馬榮駿,2002年,四針狀氧化鋅晶須製備及其形貌控制 ,《中國稀土學報》, 20卷(下):492-494頁

137. 肖松文、馬榮駿,2002年,特殊形貌氧化鋅開發及套用 ,《中國稀土學報》, 20卷(增)(下):495-497頁

138. 馬榮駿、羅電宏,2002年,濕法製備納米級粉末晶體生長理論探討 ,《濕法冶金》,第4期,169-174頁

139. 胡毓藝、馬榮駿,2002年,神經網路技術在濕法煉鋅礬法除鐵中的套用 ,《礦冶工程》,第4期,69-72頁

140. 馬榮駿、羅電宏,2003年,用溶劑萃取技術從含微量金的廢液中回收金 ,《有色金屬》(季刊), 第1期,34-36頁

141. 朱超英、馬榮駿,2003年,微電解法處理製糖及啤酒工業廢水 ,《礦冶工程》,第6期,43-45頁

142. 朱超英、馬榮駿,2003年,微生物絮凝劑及其研究與套用綜述 ,《礦業工程》,第4期,19-22頁

143. 何靜、馬榮駿,2003年,繪製同時平衡E-pH圖的一種新方法 ,《湖南有色金屬》, 第6期, 31-34頁

144. 馬榮駿,2003年,對《對嵌入原子法理論及其在材料科學中的套用》一書的評價 ,《礦冶工程》,第5期,後插頁

145. 馬榮駿、羅電宏,2004年,金屬電子理論在合金材料研究中的套用 ,《有色金屬》(季刊),第4期,45-50頁

146. 馬瑩、馬榮駿,2005年,三價鐵離子在酸性水溶液中的行為 ,《湖南有色金屬》第1期,36-39頁

147 馬榮駿,2005年,原子力顯微鏡及其套用 ,《礦冶工程》,第4期,62-65頁

148. Li Xiaobai,Ma Rongjun etal.,2005, A Study of preparation of lithium-ion Batteries Grade -CoSO ISEC'2005, Binjing, Sept.19-23

149. 曾光明、馬榮駿等,2005年,運用動力學模型研究鹽度對厭氧生物的抑制作用 ,中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第4期,600-604頁

150. 何靜、馬榮駿等,2006年,生命周期評價在鋅冶煉加工過程中的套用 ,《有色金屬》(季刊),第2期,99-101頁

151. 馬榮駿,2006年,TiO的光催化作用及其研究進展(Ⅰ) ,《稀有金屬與硬質合金》,第2期,40-43及54頁

152. 馬榮駿,2006年,TiO的光催化作用及其研究進展(Ⅱ) ,《稀有金屬與硬質合金》,第3期,3-29頁

153. 李先柏、馬榮駿等,2006年,BP神經網路在濕法煉鋅浸出工藝中的套用 ,《礦冶工程》,第6期,42-64頁

154. 馬榮駿,2008年,鋰離子電池及其正極材料的研究進展 ,《有色金屬》(季刊),第1期,1-5頁

155. 馬榮駿,2008年,細菌浸礦及其對錳礦浸出的研究進展 , 《中國錳業》,第1期,1-6頁

156. 馬榮駿,2008年,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的研究及套用進展 ,《有色金屬》(季刊),第2期,38-45頁

157. 馬榮駿,2008年,銀基電接觸材料研究與套用的進展 ,《稀有金屬與硬質合金》,第4期,28-36頁

158. 馬榮駿、胡敏藝,2008年,電極用超細銅粉的製備及其研究進展 ,《礦冶工程》,第6期,54-57頁

159. 馬榮駿,2009年,金屬材料價鍵理論的發展與套用 ,《有色金屬》(季刊),第4期,5-13頁

160. 寧順明,馬榮駿,2013年,我國石煤提釩的技術發展及努力方向 ,《礦冶工程》,第5期,57-61期

161. 馬榮駿,馬玉雯,2014年,循環經濟的二次資源金屬回收 ,《礦冶工程》,第2期,68-72頁

162. 馬榮駿,馬玉雯,2015年,改善LiFePO/C電池高溫循環容量下降的研究進展 ,《有色金屬》(冶煉部分),第4期,63-68頁

社會兼職

1、1958年起參加中國金屬學會、中國有色金屬學會、中國稀土學會、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及湖南省的相應學會活動,曾任會組組長、學委會委員、學委會副主任、分會的副理事長及學會的理事、常務理事

2、被中南大學、東北大學、湖南大學及湘潭大學聘為兼職教授

3、1983年被國家科委聘為有色冶金專家組成員

4、1988年被湖南省政府環保委員會聘為顧問

5、1990年在湖南省環保局支持下,組建湖南省環保工程公司(該公司由長沙礦冶研究院、湖南大學、航天設計院及省建六公司組成),併兼任該公司總工程師

6、被第一、二、三屆國際濕法冶金學術會議聘為學術委員

7、20世紀80年代兼任冶金部聯合環境評價公司理事,並任該公司南方的法定代理人

8、1996年起被湖南省環科院聘為首席研究員

9、曾被10餘個單位聘為顧問、理事、學術委員及期刊的編委

榮譽稱號

1、在長沙礦冶研究院工作期間多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優秀幹部、模範及優秀黨員

2、1978年被冶金部評為先講工作者,榮登冶金部科學大會光榮榜

3、1987年被評為全國優秀環境科學工作者

4、1991年起成為國家政府特殊津貼享受者

5、2000年被斯洛伐克國家工程院選為外籍院士

馬姓名人盤點

盤點馬姓當中一些在各行各業有著突出成績的人物,包括教師,研究員,科研人員以及機關幹部等名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