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林斯基

馬林斯基

芭蕾舞團是俄羅斯乃至全世界最著名的芭蕾舞團之一,她的每一次到來都引起上海的轟動。馬林斯基劇院(俄語:Мариинский театр‎)是位於俄羅斯聖彼得堡的一個歷史性的歌劇和芭蕾舞劇院。馬林斯基劇院的芭蕾舞學校培養了許多卓越的舞蹈家如瑪蒂爾德·克謝辛斯卡婭、安娜·帕夫洛娃、塔瑪拉·卡莎維娜、瓦薩拉夫·尼金斯基、喬治·巴蘭欽、佳麗娜·烏蘭諾娃、魯道夫·紐瑞耶夫、納塔利亞·馬科洛娃、米哈伊·巴雷什尼科夫等等。馬林斯基劇院的《天鵝湖》歷經一個多世紀的演繹,不僅保存了幾代人傳授下來的純正的古典風格與神韻,還充分展示出現代芭蕾舞演員超凡的藝術造詣和完美的表現力。

馬林斯基劇院

馬林斯基馬林斯基

馬林斯基劇院芭蕾舞團曾經出現過烏蘭諾娃、巴蘭欽、紐里耶夫等世界級芭蕾大師。馬林斯基劇院上演的《天鵝湖》,在世界上也被公認為是最權威的版本

馬林斯基歷史

馬林斯基劇院(俄語:Мариинский театр‎)是位於俄羅斯聖彼得堡的一個歷史性的歌劇和芭蕾舞劇院。從1988年開始該劇院的指導是瓦列里·格吉耶夫,此前尤里·特米爾卡諾夫任劇院指導。

馬林斯基馬林斯基

馬林斯基

從18世紀初開始在俄羅斯宮廷里有一個來自義大利的芭蕾舞團表演。最初聖彼得堡的芭蕾舞和歌劇劇院是一個木結構的建築。此外冬宮門外還有一個艾爾米塔什劇院,這個劇院是供沙皇邀請貴族看戲用的。1783年葉卡捷琳娜大帝下令建造一座皇家歌劇和芭蕾舞劇院。

1783年聖彼得堡的大劇院啟用。1836年該劇院按照一個新設計重建。

1849年1月29日一個木結構的、新拜占庭式的馬戲院在劇院廣場上建成。這個馬戲院也可以擴建為劇院。1859年這個木結構建築被焚毀後,在馬戲院的位置上建成了一座更大的劇院,其舞台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觀眾席按照義大利式的劇院呈U形環繞舞台。這座劇院共可容納1625名觀眾。1860年10月2日這座新劇院啟用。它被以當時皇后的名字命名為馬林斯基劇院。

越來越的舞台也促使音樂家編排越來越大型的歌劇,這最後也為芭蕾舞帶來了一場革命。原來的聖彼得堡大劇院在與馬林斯基劇院相比下失去了其效果,其藝術水平也不斷下降。1890年代它被拆除。在原地建造了聖彼得堡音樂學院,原來的劇院成員全部被馬林斯基劇院吸收。

19世紀末,劇院又經兩次改建,更名為聖彼得堡帝國歌劇芭蕾舞劇院。1935年,為紀念蘇聯著名黨務活動家、列寧格勒州委書記謝·基洛夫,劇院改稱列寧格勒基洛夫歌劇芭蕾舞劇院。蘇聯解體後又恢復馬林斯基的舊稱。

2003年後現代主義建築師多米尼克·佩羅贏得了為馬林斯基劇院建造一座新建築的比賽。這座新建築將位於老建築邊上。老建築也將翻新。因此估計從2006年秋開始它將關閉14個月。

米哈伊爾·伊萬諾維奇·格林卡、莫傑斯特·穆索爾斯基和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的所有歌劇均是在馬林斯基劇院及其前身的大劇院首演的。1886年皇家芭蕾舞團和皇家歌劇團全部轉到馬林斯基劇院。舞蹈設計師馬留斯·彼季帕的大多數傑作,包括《睡美人》(1890年)、《胡桃夾子》(1892年)、《天鵝湖》(1895年)全部是在馬林斯基劇院首演的。此外尼古萊·里姆斯基-科薩科夫、謝爾蓋·普羅科菲耶夫、阿拉姆·伊里奇·哈恰圖良等的許多傑作也是在馬林斯基劇院首演的。

馬林斯基劇院的芭蕾舞學校培養了許多卓越的舞蹈家如瑪蒂爾德·克謝辛斯卡婭、安娜·帕夫洛娃、塔瑪拉·卡莎維娜、瓦薩拉夫·尼金斯基、喬治·巴蘭欽、佳麗娜·烏蘭諾娃、魯道夫·紐瑞耶夫、納塔利亞·馬科洛娃、米哈伊·巴雷什尼科夫等等。現代著名舞蹈家包括絲維蕾娜·查卡諾娃等。

出身“名門”的交響樂團

在俄羅斯,沒有一個樂團在“出身”方面可與馬林斯基媲美。該樂團前身是由優秀的歐洲音樂家組成的宮廷樂團,經過一百餘年的發展,到19世紀初,俄羅斯擁有了已完全掌握歐洲音樂經驗的帝國歌劇舞劇院獨

馬林斯基馬林斯基

馬林斯基

立交響樂團。實際上,馬林斯基樂團發展的歷史就是俄羅斯民族音樂和芭蕾舞誕生和發展的歷史,被譽為“俄羅斯民族音樂之父”的格林卡、“強力集團”成員鮑羅廷、穆索爾斯基、里姆斯基-柯薩科夫以及柴可夫斯基、格拉祖諾夫、普羅科菲耶夫、蕭士塔高維奇等許多音樂大師的作品都曾首演於這個舞台。

一批聲名顯赫的指揮家曾執棒於該樂團。19世紀下半葉,俄羅斯指揮流派的奠基人愛德華·納普拉夫尼克身兼馬林斯基樂團首席指揮和俄羅斯音協交響樂分會主席於一身,他數十年的音樂活動成就了劇院發展史上第二個鼎盛時期。這時也正是俄羅斯藝術迅猛發展時期,與西方藝術相互交流並影響,一些音樂巨匠如華格納站到了馬林斯基劇院的指揮台上。蘇聯時期,俄羅斯指揮流派被德拉什尼科夫、姆拉文斯基、西梅奧諾夫等指揮家發揚光大。70~80年代,天才指揮大師尤里·捷米爾卡諾夫為樂團的歷史寫下了最輝煌的篇章。

今天的馬林斯基樂團身兼劇院活動與交響音樂會演出於一身。樂團已躋身於世界著名的音樂會樂團行列,在穆索爾斯基(1989)、普羅科菲耶夫(1992)、里姆斯基-柯薩科夫(1994)音樂節以及每年一屆(從1993年起)的“白夜之星”國際音樂節中擔綱主力。

近兩年,樂團在首席指揮瓦列里·蓋爾吉耶夫的領導下數次與外國同行成功地進行了合作,聲譽鵲起。1997年在義大利,馬林斯基樂團與多明戈、維奧萊塔·沃曼、馬蒂·薩利寧等人共同上演了華格納的名劇《帕西法爾》,好評如潮。多明戈甚至為沒能及早與蓋爾吉耶夫以及馬林斯基樂團合作而感到惋惜。

民族歌劇的發祥地

馬林斯基不僅是最高水平芭蕾藝術的代名詞,同時也是俄羅斯民族歌劇的發祥地,俄羅斯的首批歌劇就誕生在這裡。格林卡的《為沙皇獻身》(後改為《伊萬·蘇薩寧》 )於1860年年10月2日在該劇院舞台上演,也就是在這一天,被稱為“馬林斯基”的劇院正式啟用。近一個半世紀裡,幾代天才歌唱家像葉爾紹夫、夏里亞賓、普列奧布拉任斯卡婭等曾享譽世界。在該團的保留劇目中,既有俄羅斯的傳統代表作,《鮑里斯·戈東諾夫》、《葉甫蓋尼·奧涅金》、《黑桃皇后》、《伊戈爾大公》、《魯斯蘭與柳德米拉》、《霍瓦斯基叛亂》,又有世界經典之作,如《堂·卡洛斯》、《卡門》、《費加羅的婚禮》、《蝴蝶夫人》(與紐約大都會歌劇院合作)、《奧賽羅》、《浮士德》、《阿依達》等。

今天的馬林斯基歌劇團傾心致力於拓寬新劇目,在短短的幾年內,將眾多觀眾久違甚至從未排演過的劇目搬上了舞台,像斯特拉文斯基的《夜蔦》、理察·施特勞斯的《莎樂美》 、莫扎特的《魔笛》 、普羅科菲耶夫的《修道院裡的訂婚》、蕭士塔高維奇的《卡捷林娜·伊茲邁洛娃》、華格納的《漂泊的荷蘭人》等。

更令人欣喜的是,馬林斯基的歷史上從未像今天這樣人才輩出、新星屢現,觀眾們不止一次地目睹了出次登台者的輝煌成功,不少明星已躋身於世界級歌唱家行列。這都是劇院10年改革的碩果。1988年,傑出的指揮家瓦列里·蓋爾吉耶夫當選劇院首席指揮,給一度陷入困境的劇院注入了新的活力。這是一個新型的現代指揮家,他不僅擁有藝術天賦,而且將其與無比旺盛的創作激情和令人難以置信的組織經紀才能融為一身。他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帶領全院以巨大的努力從根本上改變了以往的藝術政策,演員終身制的廢除,給劇院帶來前所未有的競爭機制,從而產生了新的流派、新的風格。10年前,西方人甚至不能構想將來自列寧格勒的基洛夫劇院列入國際優秀歌劇團體的行列,然而今天,他們已經不能無視該劇團的存在,它正以全新的面貌和高超的藝術表現力引起人們對俄羅斯傳統歌劇的尊重,俄羅斯歌劇對世界歌劇藝術發展的影響已顯而易見。

劇院與《天鵝湖》

1876年,柴可夫斯基運用交響樂手法為馬林斯基劇院創作了《天鵝湖》這部形象鮮明、內容豐富、意境深邃和富於戲劇變化的完美的舞劇音樂,為芭蕾編導發揮浪漫主義想像提供了廣闊馳騁的天地,從而改變了芭蕾史上音樂服從舞蹈、缺乏完整性和個性的歷史,並從根本上使音樂成為舞劇中塑造形象、敘述事件的基礎。1895年,天才編導佩季帕和伊萬諾夫對莫斯科大劇院排演的《天鵝湖》進行修訂,他們從音樂形象出發塑造舞蹈形象,把舞蹈作為刻畫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以音樂為紐帶,將大編隊舞蹈同獨舞、雙人舞及多人舞交錯編織,完成了芭蕾交響化的歷史性變革。可以說,新版《天鵝湖》首演的成功使馬林斯基芭蕾舞團攀上了世界芭蕾藝術之巔。馬林斯基劇院的《天鵝湖》歷經一個多世紀的演繹,不僅保存了幾代人傳授下來的純正的古典風格與神韻,還充分展示出現代芭蕾舞演員超凡的藝術造詣和完美的表現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