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勒第五交響曲

馬勒第五交響曲

馬勒的《第五交響曲》,升C小調,作於1901—1902年,1904年10月18日在科隆的喬爾采尼希演奏會上由馬勒指揮首演。

馬勒第五交響曲馬勒第五交響曲

簡介

馬勒:第五交響曲
MAHLER:Symphonie No.5

馬勒的《第五交響曲》,升C小調,作於1901—1902年,1904年10月18日在科隆的喬爾采尼希演奏會上由馬勒指揮首演。共5個樂章:
1.葬禮進行曲,升C小調,含有兩個中段。指示為“以精確的步伐,嚴格地,像葬禮行列”。以小號表示送葬鼓號的開始,小提琴與大提琴奏出悲哀的主題,然後出現送葬的行列。加快速度後,指示為“熱情而粗獷地”,進入降B小調的第一中段,在沉重的音響背景上,小號與小提琴作對位進行。長號奏出鼓號調,在第一段基礎上發展得比第一段更激烈。而熱情消退,又變成葬禮節奏後,到達A小調第二中段。在進入第二中段之前,獨奏中提琴奏馬勒自己的《亡兒之歇》中的《在這個世界上的喜悅之光》的旋律。第二中段只是以弦樂進一步渲泄悲哀,悲哀至極,便出現小號的送葬節奏,然後再趨於平靜。著名音樂評論家勞倫斯·吉爾曼對這個樂章的解讀是:“就像是令人心碎的失去理智的憂愁,一發而不可收拾,在低音提琴和大管的持續低音之上,小號尖厲的音響表現天昏地暗般的悲傷。與弦樂半音進行的哀泣互為呼應,這一段音樂描寫絕望之情,洶湧奔騰,前人的音樂中未有可與倫比者。”
2.A小調,“如暴風雨的激烈,並更加激烈”,奏鳴曲式。在低聲部激烈的序奏後,小提琴表現有力而不穩定的第一主題,它的發展加入前樂章的中段動機。第二樂章減慢速度,隨著第一樂章的送葬節奏,大提琴給予F小調處理。速度回到原速後,開始發展部。按序奏動機、第一樂章中段旋律、第一主題、第二主題的順序發展。第一主題變形後成為再現部,第二主題雖給予暗示,但不完全再現。最後邊將第一主題作九度音程大跳.邊輕輕地結束。
3.諧謔曲,D大調,指示為“強有力而不太快地”。由木管奏維也納舞曲的快樂的主題,展開別致的發展後,到達降B大調第一中段,小提琴奏鄉村氣息的旋律,大提琴給予糾纏。
接著第一段以自由形態再現。第二中段減慢速度,由圓號作引導,各樂器層層發展。第一段三現後,銅管奏第一中段旋律,木管奏第二中段旋律,第二樂章第一主題加入,發展成高潮結束。
4.稍慢的慢板,三段體,只用豎琴與弦樂。以豎琴伴奏,第一小提琴奏出抒情主題,變成厚重的對位後進入中段,第一小提琴奏躁動不安的旋律。第三段回到F大調,是對第一段的簡化。
5.迴旋曲,D大調。圓號與小提琴奏暗示性的有延長記號的單音,轉為快板後,管樂奏主題的斷奏。接著變成遊戲似的快板,圓號奏主題,其它樂器以賦格發展。大提琴奏巴赫風格的第一副主題,也作賦格發展,這一賦格樂段加入了小提琴所奏的優美新旋律。然後主要主題以小提琴開始,以賦格形態再現,接著再現第一副主題,加入了前面優美的動機,表現對位技巧、二重、三重賦格,進人結尾,銅管制造出強烈的對位高潮而結束。

作品

這首交響曲的版本可選:
1.巴比羅里1969年指揮新愛樂樂團版,EMI,CDM7 64749-2,《企鵝》評介三星帶花。
2.卡拉揚1973年指揮柏林愛樂樂團版,DG,CD編號447 450,《企鵝》評介三星。
3.阿巴多1993年指揮柏林愛樂樂團版,DG,CD編號437 789-2,《企鵝》評介三星。
4.伯恩斯坦1987年指揮維也納愛樂樂團版,DG,CD編號423 608-2。
5.滕斯泰特1988年指揮倫敦愛樂樂團版,EMI,CDC7 49888-2,《企鵝》評介三星。
6.西諾波里1985年指揮愛樂樂團版,DG,CD編號415 476-2,《企鵝》評介三星。
7.馬克拉斯指揮利物浦愛樂樂團版,EMI,1991年版,CDEMX2164,《企鵝》評介三星。
8.殷巴爾指揮法蘭克福廣播交響樂團版,DENO,CD編號CO-1088。
此曲的歷史錄音,馬勒有1905年第一樂章錄音,CARL,CD編號GLRS101。布魯諾·瓦爾特有1938年指揮維也納愛樂樂團第四樂章錄音版,PREI,CD編號90114。門蓋爾貝格指揮阿姆斯特丹音樂廳樂團有1926年第四樂章錄音,SYMP,CD編號SYMCD1078.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