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努國家公園

馬努國家公園

瑪努國家公園中,受保護的生物種屬堪稱世界之最。該公園幾乎囊括了秘魯東部地區的所有生態環境因素:低層的熱帶叢林、山區森林和普納草地。每一種生態環境中都生長著各自的動物群及植物群。瑪努公園也因此成為亞馬孫盆地中最富有特色、也最具有代表性的公園。植物學家認為,該公園所含的植物種類勝於世界上其他任何一個受保護的地區。1987年根據自然遺產遴選標準N(II)(IV)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基本信息

馬努國家公園(英文:Manu National Park),位於秘魯東南部的馬德雷德迪奧斯省。瑪努國家公園的面積有一百五十萬公頃,從海拔一百五十米到四千兩百米之間各層分布著不同種類的植物。在低層的熱帶叢林中,生活著珍稀的動物和植物。此處已發現八百五十多種鳥類以及罕見的巨型水獺和龐大的犰狳等動物。美洲虎也經常出沒在這個公園裡。馬努國家公園占地面積為一百五十萬公頃,海拔高度為一百五十米到四千兩百米之間不等。氣候介於安第斯的寒冷、乾燥與亞馬孫森林的酷熱、潮濕之間,變化多樣。但是對公園中降雨量的記載並不多見。每年的十月份到第二年的四月是雨季,月均降水量超過200毫米,而五月初到九月末月均降水量減少到100毫米。全年氣溫變化不大。六月份溫度最低,平均氣溫為11.1℃;十月份最熱,平均氣溫為25.4℃。瑪努國家公園中,受保護的生物種屬堪稱世界之最。該公園幾乎囊括了秘魯東部地區的所有生態環境因素:低層的熱帶叢林、山區森林和普納草地。每一種生態環境中都生長著各自的動物群及植物群。瑪努公園也因此成為亞馬孫盆地中最富有特色、也最具有代表性的公園。植物學家認為,該公園所含的植物種類勝於世界上其他任何一個受保護的地區。在不同高度的地理位置上,生長著不同的植物群。然而比較常見的植物類型是低層的熱帶雨林、山區熱帶雨林和普納草原。低層的叢林一般生長於沖積平原和河間山地。由於受到周期性水源的影響,生長於河間山地的植物隨著月降水量的不同而有所變化;沖積平原上的植物則很可能會受到周期性洪水泛濫的影響;山區森林則有相對比較穩定的水源供給,並且處於溫度較低的外界環境中。雖然公園中的植物種類繁多,但花神依舊鮮為人知。這是一個令人深思的話題。
馬努國家公園中的鳥類總計有1000餘種,約占世界上所有鳥類的15%。其中200多種哺乳動物已經得到了識別,有13種猴子,蝙蝠類約有100種,至少有13種鳥類是全球已知的瀕危動物,包括黑凱門鱷、巨型水獺和虎貓。此外,還有各種各樣的魚類、兩棲動物和無脊椎動物;據估計,公園內的節肢動物至少有500,000種。公園中至少有四個不同的民族部落長期居住,其中以阿拉瓦克民族中的馬奇根家族部落最大,也是最著名的一個。移植栽培是該地居民主要的農業耕作方式。這些種族已被視為公園的一個天然組成部分,他們在公園中可以隨心所欲的活動,並且其生活方式對公園不會造成任何傷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