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專業

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是1996年教育部修訂研究生專業目錄後出現的一個新的專業名稱。在此之前,本科生專業目錄中有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研究生專業目錄中也有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兩者是一致的;1996年以後,本科生專業目錄中仍然保留著“思想政治教育專業”,而研究生專業目錄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專業被改為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兩者出現了不一致。由此也就帶來了一個問題:本科專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研究生專業中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兩者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

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含義

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是1996年教育部修訂研究生專業目錄後出現的一個新的專業名稱。在此之前,本科生專業目錄中有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研究生專業目錄中也有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兩者是一致的;1996年以後,本科生專業目錄中仍然保留著“思想政治教育專業”,而研究生專業目錄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專業被改為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兩者出現了不一致。由此也就帶來了一個問題:本科專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研究生專業中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兩者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權威的說法是修改後的《專業目錄及名稱代碼表》把原來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合併了。[1]但是如此一來,卻產生了這一專業的學科定位問題。 一、新專業名稱產生的學科定位問題 從研究生專業目錄修訂後的這六七年的情況來看,本科的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在數量上沒有大的發展,而研究生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卻獲得了突飛猛進的進展,增設該專業的學校如雨後春筍,幾乎所有的重點高校都在短短的幾年中擁有了該專業的碩士點、博士點。表面上的繁榮掩蓋了該專業的學科定位問題。 首先,從“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這個專業名稱來看,至少可以產生如下幾種理解: 1.“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這種理解把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看作兩大板塊的合成,但是對這“兩大板塊”的理解也可能產生歧義,一種理解是“兩大板塊”就是兩個專業,“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是更高層面的一個大專業;另一種理解是“馬克思主義理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內容,“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主要內容的“思想政治教育”。前一種理解的缺陷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從來沒有在本科生專業目錄和研究生專業目錄中出現過,“馬克思主義理論”被視為一個專業的依據不足;後一種理解的問題是,“思想政治教育”當然是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主要內容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聯結為一個專業名稱顯得多餘。 2.“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的“教育”,即“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這種理解有兩個問題,第一是不合乎閱讀習慣,因為“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是一個完整的概念、一個有歷史的專業名稱,長期以來已經被習慣於簡稱為“思政”,因此通常人們不會這樣來斷句和理解;第二是這種理解會把“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視為教育的內容,“思想政治教育”本來的專業性被抹殺了。“思想政治教育”作為專業和學科並不是“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而是“怎樣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如果這樣來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就失去了學科的差別性,也就不需要這種“重複”。 3.“馬克思主義理論”包括“思想政治教育”。這種理解主要是一些原本沒有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或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基礎薄弱的學校、領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和與馬克思主義理論沾邊的專業教師的理解,是一種為了拓展自己的發展空間而故意扭曲的理解。但是事實上這種理解已經成為主流。 其次,本科的“思想政治教育”專業難以同研究生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對接。 由於對“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學科定位存在著不同的理解,因此各高校在該專業中開設的課程也不同,開設的專業方向也不同。特別是除了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碩士點仍然保留了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類課程外,大量新增加的碩士點大多沒有思想政治教育類課程,實際上把“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專業變成了“馬克思主義理論”或“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專業。由此帶來了三個結果:第一,研究生入學後的迷茫和重新適應;第二,研究生畢業前找工作發生困難,因為他們和用人單位都搞不清和說不清這個專業到底是什麼專業、到底做什麼工作合適,專業、方向、所學的課程攪成了一鍋粥;第三,教師晉升職稱遇到麻煩,大量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的教師理所當然地申報“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高級職稱,擠占和壓抑了從事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教師的職稱名額。 因此,事實上的趨勢是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本科與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對接,轉變為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本科與研究生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專業的對接。換言之,研究生專業目錄的調整,事實上把原來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兩個專業合併成了“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一個專業,“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無形中被取消了。 二、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關係 馬克思主義理論以《共產黨宣言》的誕生為標誌,產生於19世紀中期,它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包括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和理論武器。而思想政治教育則是一種社會實踐活動,對這一社會實踐活動進行系統的、上升到理論層面研究的思想政治教育學學科,產生於20世紀80年代中期的中國。因此,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兩者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繫,但是又有著重要的區別。區別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產生的年代和背景不一樣 產生於19世紀中葉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是在“資本主義在全世界獲得了勝利”的歷史背景下,關於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共產主義必然勝利的無產階級和全人類解放的學說;[2]而產生於20世紀80年代中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學則是在馬克思主義誕生以後130多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的基礎上,對“思想政治教育豐富的實踐經驗的理論概括,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識體系,對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具有理論指導意義”。[3]由此可見,首先是有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然後才有了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主要教育內容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然後才有了建立在思想政治教育正反兩個方面經驗教訓和大量實踐基礎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學。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學產生的年代正是中國共產黨開始撥亂反正的年代,思想政治教育學的產生本身反映了在思想政治教育實踐領域內撥亂反正的迫切要求。 2.包含的研究內容不一樣 馬克思主義理論包含的內容,從橫向的方面來看,主要包括列寧所概括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三個組成部分,因此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科設定和課程設定,長期以來主要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中共黨史和20世紀50年代及以前的聯共(布)黨史。所以,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中共黨史等本來應該屬於歷史學研究範疇的學科,在共產黨執政的國家卻屬於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範疇。馬克思主義理論包含的內容,從縱向的方面來看,主要包括馬克思和恩格斯所創立的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這是從發展的角度來概括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而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從它一開始誕生就主要包括三門主幹學科: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史。1991年原國家教委思想政治工作司組織有關高校的專家、教授編寫出版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系列教材,總計12本,1994年又正式啟動第二套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統編系列教材,主要包括《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基礎》、《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著作導讀》、《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工作史論》、《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比較思想政治教育》等。[4] 3.學科涵蓋的範疇不一樣 由上述可知,馬克思主義理論所包含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中共黨史、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等實際上都已經發展成為相對獨立的學科,也即馬克思主義理論並不是單個的學科,而是一個學科群。不僅如此,馬克思主義理論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還滲透在各個學科尤其是文科的各個學科之中,因此它甚至不僅僅是一個學科群,它是每一個學科的理所當然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思想政治教育則只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學科。這也就是說,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思想政治教育在學科分類上並不在一個層面,馬克思主義理論是學科群和學科面,而思想政治教育則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學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