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文化

馬來西亞文化

馬來西亞人的生活豐富多彩,舞蹈是夜生活的特色之一。馬來西亞的氣候沒有四季,只有雨季、非雨季,一年四季都是“夏天”。

馬來西亞歷史

馬來西亞歷史是歷史悠久的馬來亞-印度尼西亞歷史的一個近代分支。從文化上和語言上一直到近代今天的馬來西亞與馬來群島沒有多少區別。出於外部的影響這個地區今天分為六個國家: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汶萊和東帝汶。
地理上馬來西亞位於重要的文化中心之間,在其西部是印度教的印度、伊斯蘭教的中東和基督教的歐洲,在其東北則是中國和日本。從印度、中東和歐洲去往中國的船隻必須經過馬來西亞地區,而最直接的海路就是經過馬六甲海峽。因此馬來西亞自古是各個文化相交的地區,是重要的商路,這個地理位置為馬來西亞帶來了巨大的財富,同時也使得當地人一再淪入外國勢力的影響和支配。
馬來西亞獨立前馬來亞地區的歷史可以按照外界影響的主要因素分為四個階段:
在第一個階段中從印度來的印度教文化占支配作用,從蘇門答臘起家的三佛齊是這個階段的頂峰階段,從7世紀至14世紀它統治著馬來文化的大部分地區。
第二階段從伊斯蘭教的到達開始。伊斯蘭教是於10世紀到達馬來亞地區的,並逐漸擴散到馬來半島-印度尼西亞的大多數地區。三佛齊覆滅後這個地區分裂為眾多小的蘇丹國,其中最重要的是馬六甲蘇丹國。伊斯蘭文化對馬來人影響深刻,但是同時也受到馬來人的影響。
第三個階段是歐洲殖民勢力的入侵。1511年葡萄牙占領馬六甲,荷蘭和英國繼踵而至,建立了檳城和新加坡等基地。1824年的英荷條約分割英國與荷蘭在馬來亞地區的勢力圈,人為地將英屬馬來亞與荷屬東印度分開,後來荷屬東印度成為印度尼西亞。
歐洲殖民勢力同時也引入了第四個影響勢力:為了滿足其殖民經濟的需要大量中國和印度勞工移居到英占馬來半島和北婆羅洲。中國和印度移民成為經濟和職業上的支配勢力,對當地的馬來人(祖先也是外來民族)造成巨大的威脅,馬來人(祖先也是外來民族)甚至面臨在馬來半島上成為少數民族的危險。
1942年至1945年日本占領這個地區,給英國在東亞的勢力與以致命打擊。雖然日本占領的時期相當短,但是它激起了馬來亞和其它地區的反殖民民族主義。馬來人的民族主義又激起了華人的反對。華人怕馬來人和伊斯蘭教的支配地位,許多華人因此參加馬來亞共產黨。在英國軍方的強烈鎮壓和馬來人和華人政治領袖的協商退讓下共產黨暴動被撲滅,1957年獨立的、多民族的馬來亞聯合邦成立。
1963年英屬的新加坡和北婆羅洲加入聯邦,馬來亞更名為馬來西亞。1965年華人占多數的新加坡被迫獨立(因為當時的馬來精英懼怕星加坡的華人人口會進一步的削弱馬來人占大多數的人口比列)。馬來西亞克服了這個危機,也克服了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衝突的危機,但其內部的矛盾導致了1969年的種族衝突。馬來西亞進入緊急狀態,政治生活和國民自由受到限制,這個措施維持至今。從1970年開始馬來西亞全國巫人統一機構在華人和印度人領袖的協助下組成國民陣線,在馬來西亞幾乎達到一黨制的地步。
在巫統的統治下馬來西亞經濟發展巨大,1990年代幾乎達到已開發國家的水平。經濟的發展有助於削弱政治上的不和,但也掩蓋了政治上權利轉向馬來人的趨勢。在巫統不停的統治下華人對經濟的壟斷和印度人對職業的壟斷皆被巫人有系統地以行政權力打破。馬來人的商業和職業階層建立。馬來語成為學校里必修語言,系統的反歧視運動也對馬來人有利。雖然這些措施也導致了許多不滿,但是總的來說在這些偏向單方面的措施下一個只對某種族更有利的、一步一步邁向通化的社會產生了。

馬來西亞宗教介紹

馬來西亞是個以農立國的民族,因此維持著許多原始信仰,特別是各民族濃厚的宗教色彩。其宗教融合了伊斯蘭教、印度教、佛教,其中以印度教影響尤為深遠。由於多民族的長期共同生活,形成一種多元的文化特色。

馬來人信仰伊斯蘭教。由於馬來人在政治上勢力很大,伊斯蘭教也成為馬來西亞的國教,馬來西亞有近53%的人信奉伊斯蘭教,一般說來馬來人一出生便是穆斯林教徒,不允許改宗。在馬來西亞,伊斯蘭教也不是完完全全純粹的伊斯蘭教。它受萬物有神論、印度教、爪哇印度教的影響。除伊斯蘭教以外,馬來人還保留著原始宗教,其代表性的儀式是稱作昆德利的共食儀式。這種共食儀式起著維持社會連帶關係的重要作用。可以說馬來人的社會組織是由伊斯蘭教規範和傳統習慣二者合一共同維繫的。

佛教的信奉者多為馬來西亞的華人。馬來西亞華人的宗教就像雞尾酒,混合了他們最初接受的宗教,萬物有神論,儒教,道教以及中國佛教。但在大多數情況下,萬物有神論和民間道教占統治地位。有代表性的佛教寺院有吉隆坡的觀音寺、三寶洞、霹壢洞;馬六甲的青雲寺;檳榔嶼的極樂寺、白雲寺等。寺院規模多宏偉壯觀,大多成為名勝之地,充分反映了支撐馬來西亞經濟的華人的社會力量。佛道混合是這些寺院的特徵,一個寺院裡往往同時供奉著福德正神、玉皇大帝和釋迦牟尼、觀音菩薩。

住在馬來西亞的印度人多為印度南部的泰米爾族。其代表性的宗教當然是印度教,這是印度人特有的宗教。教眾約占到馬來西亞人口總數的7%。印度教的核心是轉世思想,堅信因果報應,一生行善積德,以圖轉世投胎到高級的種姓。印度教的特點是一無教祖,二無教會組織,三無至高無上的經典,人們崇拜村鎮神、家族神和個人神三種神氏。印度教有許多外國人很難理解的地方,比如作為社會基本制度的種姓制度。印度教終極理想是達到梵我如一,而要達到這種至高的境界需要做瑜珈等種種苦行。供奉的神有維鳩奴神、濕婆神。馬來西亞泰米爾人所信奉的並不是印度教中最純粹的婆羅門教,正統的印度教徒拒絕參加“大寶藏節(ThaiPusam)”。
馬來西亞約有100萬的基督教徒,主要為部分華人,歐亞混血兒以及部分土著居民。另外還有加里曼丹島各土著部族信仰萬物有神論以及錫克教徒信奉錫克教。
馬來西亞的各種宗教都非常活躍,因此,一年之中的宗教節日應接不暇。一般宗教性質的節日都十分正,、充滿狂熱與活力,非常有趣。

馬來西亞的日常生活簡介

一、吃

馬來西亞是美食家的樂園,世界各地的風味菜餚如中國菜、印度菜和葡萄牙特色菜隨處可以品嘗到。但既然來到這裡,最主要的還是品嘗馬來菜。
馬來西亞人的主食除米飯外還有桑粑,桑粑是將蝦發酵後做成蝦醬,拌上辣椒,放在石臼里搗碎,澆上酸橙汁使之略帶藥味。米飯、桑粑加蔬菜是最基本的飯菜,若再加上洋蔥、大蒜、生薑、香料種、小乾魚等,就是比較豐盛的一餐。馬來西亞最具代表性的一道名菜,叫“沙嗲”;此外,酸對蝦、椰漿飯(用大米、肉及各種蔬菜作成)、羅惹(用生果摻以甜辣調味料拌成)和酸辣魚等,都是頗受遊客喜愛的馬來食品。
將雞蛋、豆類、大豌豆、蝦、魚、牛羊雞肉放在火上炒,這就是馬來西亞家庭必不可少的家常菜。餐後點心有木薯糕和炸香蕉等。餐後水果有又香又甜的各種南國水果,如柑橘類、香蕉、鳳梨、西瓜等;季節性水果,如水果之王榴槤、奇異果等。飲料主要有椰汁。穆斯林禁酒,但馬來西亞國產啤酒,一向頗受好評,如果要點這種啤酒,一定要向店家說清楚,因為進口啤酒品牌很多。

二、住

馬來西亞飯店種類繁多,旅客可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飯店以某某飯店為名的住宿設施最多,但檔次不同。有淋浴室、廁所均屬於公用的低檔旅館,有客房中安裝空調、帶淋浴和廁所的中級飯店,還有附設游泳池、健美中心的Hotelclub國際高級酒店。
招待所是面向外國旅遊者的簡易住宿設施,多集中在旅遊者很多的城市及旅遊區。一般房間狹小,設備簡單,房費便宜,住宿者多為年輕人。多人宿舍是最便宜的一種,就是在一個房間擺好幾張床,幾個人同住,淋浴、廁所都是公用的。單間中有的帶淋浴和廁所,有的不帶。後者稍便宜一些。房間雖多安有電扇,也有的安裝空調。招待所的好處一是費用較低,二是便於和其他旅遊者交流。有的招待所設有很大的公共活動空間,旅遊者可在大廳里看電視或錄像、喝茶、打牌等。服務員也大多很熱情,容易接近,旅遊者通過他們能了解不少當地旅遊方面的信息。
旅社是華裔經營的賓館。招牌上一般同時寫明“某某旅社”和“某某飯店”。它們多為鋼筋混凝土樓房,檔次有低級的,也有中級的。
木屋是建在海濱或高原度假區、山上國立或州立公署內的木房子。一般為單門獨戶式,或者一座房子分成幾戶,比一般旅店更接近自然。椰林繁茂的海邊點綴著幾排這種木屋,南國風情就撲面而來。Hut是非常簡樸的小屋,房費很低。Chalet比Hut稍好一些。Bungalow英語原義為“帶陽台的別墅式平房”,在高級度假村它的檔次比Chalet要高。一般簡陋的小屋也叫Bungalow.此外還有一種A-Frame(屋頂尖尖的木屋),結構最簡單。
度假村一般建在遠離城市的海濱、高原和叢林。一般旅遊者在此住宿時間相對較長。高級度假村都設有餐廳、運動設施、娛樂設施。旅遊者可以幾天內不出度假村。度假村還組織潛水、跳水、到叢林中探險等娛樂活動。還有些度假村由房費較低的Hut和Chalet組成,各種運動娛樂活動與高級度假村相同。

三、行

到馬來西亞旅遊,不用擔心交通的問題。馬來西亞的飛機、鐵路、汽車、渡輪和水翼船等交通工具設施非常完善,能滿足你的任何需求。
1、飛機
吉隆坡梳邦國際機場有3個航站大樓,第一座航站大樓負責國際航線,第二個航站大樓處理往來吉隆坡與新加坡間的航班,第三座大樓則提供國內班機的起降。為了適應快速成長的市場,馬來西亞政府在雪蘭莪州地區興建了另一座全新的國際機場。這座全新的國際機場於1998年落成啟用,內部現代化設施完善,可以帶給旅客一個最舒適的停留時刻。
馬來西亞的國內航線十分便利,除了馬航之外,還有PelangiBerjayaAir,AirAsia,Transmile和MofazAir.這5家航空公司均提供定時的航班,能夠把旅客安全送到每一個要去的城市。
馬來西亞航空運輸相當發達,除了馬來西亞航空公司提供飛越全球110條國際航線外,另外還有50多家國際航空公司飛抵馬來西亞。(具體可查詢本網站預定中心)
2、鐵路
馬來西亞的鐵路網,從馬來西亞半島北部延伸到南部,從東伸展到西,為旅客提供便利的交通。鐵路主幹線有兩條,分為西海岸線和東海岸線。東西海岸線上各有一些支線,比如吉隆坡-丁生港支線。城市人在周末經常走這條線去海濱。吉隆坡-巴生港、吉隆坡-石洞,塔壩路-安松海灘之間也有線,支線火車上乘客很少。東馬來西亞也有鐵路。連線哥打基納巴盧-帕帕爾-泰儂的沙巴鐵路全長154公里。當初修建這條鐵路目的是為了把泰儂的天然橡膠運到港口。沙巴州1910年開始出口橡膠。現在這條線上每天有兩班車,用內燃機機車牽引,速度較慢,但卻讓人充分體會火車旅行的情調。沿著婆羅洲島唯一的鐵路去訪問那些默默無名的小鎮,這樣的旅行,確實有浪漫情懷。在馬來西亞還可以使用旅客鐵路通行證。
3、渡輪和水翼船
定時來往於馬來半島與凌家衛島、檳城、邦喀島以及刁曼島這幾個著名的島嶼之間。此外從新加坡的漳宜碼頭至柔佛州迪沙魯的TanjungBelunkor之間也有渡輪。
4、汽車
a)馬來西亞公共汽車
分為連結全國各個城市的長途汽車;往來於城市與附近村鎮的郊區車;行駛於城市中的市內車三種。
同一條路線上常常有幾家公共汽車公司競爭,各種車的設備與票價也不同。最便宜的是無空調車,到郊區去乘這種車就很好。空調車票價雖貴,但座位舒服,適合長途旅行。有的城市有大公共汽車還有小公共,小公共汽車走的路線與大公共相同,有時可以當作合乘式計程車來使用。
b)長途車和近郊車
汽車站一般都在市中心,很容易找到。有些大城市設有幾處汽車站。站上有各個汽車公司的售票處,在這裡標明行車方向、票價、發車時間。買票時到各售票處看一下,選擇最合適的買,買票時要向售票員說清楚目的地和發車時間。除了節假日等交通擁護時候之外,一般可以買到當日票。但為保險起見,每到一個城市就應將到下一個目的地去的汽車情況了解清楚。汽車站裡一般都有候車室、餐廳、商店,有的還有行李暫存處。除了在車站上買票外,在旅遊代理公司、一些飯店、招待所也可買車票。
始發車一般都準點開車,最好早上車。路上要查幾次票,因此注意保存好車票。
旅遊者在路上可以招手攔過路車,上車後再買票。
5、計程車
馬來西亞的計程車分為兩種:市內和郊區的短途車和長途。計程車站一般在市中心,緊靠公共汽車站。車頂上安著一塊牌子,寫明“TEKSI”或“KERETASEWA”,車門多不是自動的,需自己開關。下車時不要忘記關門。
一般城市市內計程車與長途計程車共用一個車站,一些大城市則各有各的車站。車站問訊處貼著每輛車的收費表。告訴工作人員要去的地方,他會指示你該乘哪輛車。在大街上打車時,先說明目的地,講好價錢才上車。關於收費標準可先在旅遊局或飯店裡問好。
合租式計程車定員人,車費雖比公共汽車稍貴一些,但乘客夠4個人就能出發。速度比公共汽車快,並能一直送到賓館。乘客若急著趕路,而又不足4人時,可多付些錢讓司機提前發車。
此外,一般機場裡有計程車專櫃,向工作人員說明目的地,根據距離遠近付錢後既可領到一式兩份通票。一份給司機,一份自己保留。
6、人力三輪車
檳榔嶼、馬六甲和哥打巴魯等城市依然存在著人力三輪車,這是一種既方便又有情趣的交通工具。它可以很靈活地在小胡同里穿行,收起車篷時視野開闊。
坐計程車時如果用英語與司機談價錢,15(FIFTEEN)與50(FIFTY)往往分不清,13-19之間的數字最好說成ONETHREE,ONENINE,就不會出錯。
齋月間司機往往很疲勞,開起車來也會讓人不放心。若覺得不太安全可以換乘一輛車,因為齋月間事故發生率很高。
7、租借汽車和機車
在馬來西亞租借汽車或機車時,需要國際駕駛許可證。開車者年齡要求在21-60歲之間。有的租車公司要求在23歲以上,領到駕駛執照不滿一年者,有的公司不借給車。車輛都靠左行駛,必須系好安全帶。馬來西亞人一般都遵守交通規則,但有時也有機車狂奔亂跑,或者有動物跑到公路上,開車時要小心。
在檳榔嶼或蘭可微島租借機車週遊是很經濟的。租金每天20馬元以上,各租車公司的車種並不相同。開機車必須戴頭盔。公路雖然很好,但速度太快則十分危險,沿海岸的公路上常堆積著沙子,造成車輪打滑,這也應該注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