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枯萎病

香蕉枯萎病

香蕉枯萎病是一種毀滅性病害,是國際植物檢疫對象,由尖孢鐮刀菌古巴專化型侵染引起。在我省主要分布1號和4號小種,1號小種主要為害粉蕉,4號小種為害粉蕉和香蕉。病原菌在土壤中存活時間達數年之久,一般減產20%以上,嚴重的田塊甚至絕收。

發病症狀

香蕉的各個生長期,從幼小的吸芽至成株期都能發病。由於各個生長期土壤類型等情況的不同,外部症狀也有些差異;病原菌的不同小種,也會導致不完全相同的症狀。

外部症狀

香蕉枯萎病香蕉枯萎病

感病的品種(如大密歇爾,CrosMichel)所表現的外部症狀如下:成株期病株起初在下部的葉片及在外邊的葉鞘先呈現特異的黃色,這種黃色病變初表現於葉片邊緣,後逐漸向中肋擴展,發病後的葉子迅速萎蔫,葉柄在靠近葉鞘外折曲下來,在幾天之內,其他葉子相繼下垂,由黃色變呈褐色而乾枯。也有一些葉子沒有變黃便垂掛下來,倒掛於假莖的四周。一般假莖中心的最後一張頂葉,往往很遲伸出或不能抽出。經過一段時間後,整株枯死,形成一條枯桿,倒掛著乾枯的葉子。有些病株假莖外面近地面處起,還常表現一條或長或短的縱裂縫。

內部症狀

香蕉枯萎病菌是侵染維管束的病害,當罹病初期在病株下部根莖處橫剖開觀察,可見中柱髓部和皮層薄壁組織間,有黃色或紅棕色的斑點。這是被病原菌侵染後壞死的維管束。這種變色也有集中在髓部和外皮層之間的,內皮層內面維管束形成一圈壞死。若縱向剖開病株根莖,可看到初發病的組織有黃紅色病變的維管束,近莖基部,病變顏色很深,越向上病變顏色漸漸變淡。在根部木質導管上,常產生紅棕色病變,一直延伸至根莖部;至後期,大部分根變黑褐色而乾枯。病莖旁所生吸芽的導管也會受侵染,縱剖球莖,可以看到紅棕色的維管束從母株延伸侵染的跡象。病害嚴重的植株,整個球莖內部明顯地變為深紅色及棕褐色,中柱和內層的葉鞘變褐色;剖開病組織,有一種特異而不是臭的氣味。只有在其他微生物再次侵染後,才腐爛發臭。

病原

香蕉枯萎病香蕉枯萎病

異名FusariumcubenseEFSmith香蕉枯萎病是由一種半知菌侵害香蕉引起,其病原菌是FusariumoxysporumSchl種中侵害蕉類的一個生理型,在形態上與Foxysporum基本種相同。根據目前所知蕉樹的其他部分及果實貯藏期中,還有若干不同種的鐮刀菌,可引起香蕉枯萎病例如:FusariummoniliformeSheld.,FmoniliformeSheld.varsubglutinansWoletReink.,FsambucinumFck.,FlateritiumNees,FsemitectumBerketRav.,Froseum(Lk)SnydetHans‘Gibbosum’等,但均不是侵害維管束的枯萎病,只有FoxysporumSchlfcubense是侵害香蕉和馬尼拉麻的導管,引致枯萎病。該菌是一種土壤習居菌,在土壤中可存活8-10年。此菌可分為不同的生理小種。據台灣報導,在台灣發現此病菌的生理小種4號,侵染香蕉,造成嚴重損失。在中國大陸還未有發現為害香蕉的生理小種。

病害傳播

香蕉枯萎病菌主要是從罹病蕉樹的根莖通過吸芽的導管延伸至繁殖用的吸芽內,當引用有病的吸芽進行繁殖時,病害就會傳播開來。病蕉根部周圍的土壤,也是病菌存留的場所。在環境條件適宜時,在感病寄主的病部能產生分生孢子。如在帶病的土壤上種植蕉苗,病菌可以從根部侵入,並通過寄主維管束向莖上發展。土壤中病菌侵入寄主的方式一般是通過受傷或無傷的幼根,或受傷的根莖,進而向假莖及葉部蔓延。在莖基部侵入病菌可以沿著導管系統而進入吸芽。當母株發病枯萎後,吸芽還可以帶病繼續生長一段時間。全株枯死後,病原菌能在土壤中營腐生生活。

防控措施

種苗檢疫和管理

香蕉枯萎病香蕉枯萎病

嚴格育苗管理:對用於組培苗生產的吸芽要嚴格檢疫,杜絕在病區及其鄰近蕉區選取。二級蕉苗大棚應選在地勢高、遠離蕉類作物的地方,需用無香蕉枯萎病病菌的土壤培養,用無污染的水灌溉,採用福馬林、多菌靈等藥劑消毒出入大棚的工具,進出口設消毒間,嚴禁非蕉苗生產人員進入棚內。

種植健康蕉苗:一、二級蕉苗需進行產地和調運檢疫,嚴禁病區的蕉苗(組培瓶苗和袋苗除外)和病土調到無病區,種植者應購買經過檢疫合格的香蕉種苗。

清除病株

發生香蕉枯萎病的蕉園要及時挖除病株,就地曬乾焚燒。有條件的可先用草甘膦溶液注入發病香蕉植株(在植株高15厘米處注入,大株10毫升、小苗3毫升),待植株枯死後,收集病株集中燒毀或深埋處理。零星發病區的蕉園必須改種其他非蕉類作物或作其他用途;重病區的蕉園要用石灰或多菌靈等藥劑對病株周圍的土壤進行消毒處理,並進行農業防治。

化學防治

採用多菌靈等藥劑對發病田塊進行2-3次土壤消毒,降低土壤中病原菌數量。

生物防治

藥劑防治: 對輕病株使用《青枯立克》50ml+80%乙蒜素5—10克兌水30斤淋灌根莖部,連灌2—3次,間隔3-5天。
備註:病情嚴重,植株長勢弱時,可同時配施《海藻生根劑——根基寶》300倍液,同時進行灌根,促進根系生長,強壯植株,提供抗病能力。

農業防治:

1.選用抗病品種和使用無病種植材料。
2.增施有機肥和鉀肥,增加根周圍有益微生物種群,增強植株抗病力。
3.適當輪作:在水源方便和土地平坦的重病園,在清除病株後進行淹水和休閒6個月以上或與水稻或甘蔗等輪作2年以上。淹水、輪作對破壞土壤中得病原菌有很好效果。

生物防治

植物可由多種因素被引發各種病害,相較於以往的化學防治方法,生物防治因其具有安全低毒,環境友好等特點,已經成為研究熱點的套用主流,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和前景。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