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石竹立枯病

香石竹立枯病

苗期、成株均可染病。初發病時下部的一側葉片輕微失綠,新枝發育遲緩,嫩枝向一側歪扭或捲曲,後失綠葉片繼續增多,逐漸變黃,莖變軟,易折倒;嚴重時全株失綠、萎蔫乃至枯死。剖開病莖可見維管束組織變褐或在維管束中現淡褐色細斑點,有的延伸到根部。此外由數種鐮刀曹引起的莖腐病,症狀是莖基部乾腐、開裂,整個莖橫切面紅褐色;病株由下向上緩慢萎蔫,病株經較長時間後才枯死,別於瓶黴菌引起的萎蔫病。

症狀

又稱莖腐病、基腐病。初在近地面的莖基部生暗褐色橢圓形或不規則形水漬狀病斑,後變黑產生粘滑性濕腐或軟腐,葉片逐漸變成灰白色;當病部形成環狀腐爛時,
..
全株突然萎蔫,引起扦插苗大批死亡。濕度大時,病部或根頸處土表出現蛛絲狀菌絲或褐色小菌核

病原形態特徵

Thonatephoruscucumeris(Frank)Donk.病原屬擔子菌門真菌。以菌絲體隨病殘體或以菌核在土中越冬,且可在土中腐生2-3年。菌絲能直接侵入為害,通過水流、帶菌肥料、帶菌土、農具傳播。病菌發育適溫24℃,最高40-42℃,最低13--15℃,適宜pH3--9.5。播種過密,間苗不及時、溫度過高易誘發本病。菊花嫩枝扦插莖組織未木栓化時易發病。

發生規律

病菌主要以菌核或菌絲體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且可在土中腐生2-3年,病菌通過水流、農具傳播後直接侵入寄主。播種或栽植過深、溫度較高;土壤過濕易誘發本病,露地栽培時也易發病。尤其在溫暖多雨季節連作地發病重。

防治方法

(1)苗床或育苗盆消毒。用20%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倍液或95%綠亨1號精品3000倍液,噴在過好篩的50~60kg基質中,噴後拌勻,用塑膠膜覆蓋2-3天,然後把基質填回苗床,澆水後扦插或播種。
(2)扦插深度以10mm為宜,扦插介質應通透性好,扦插後保持適宜的土壤溫濕度,輕澆水,增強土壤通透性,促苗迅速生長,以減輕發病。
(3)採用避雨栽培法。
(4)發病後及時噴淋20%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倍液或95%綠亨1號精品3000倍液,也可在發病期用40%五氯硝基苯粉劑500g對水400L淋溶於土壤中。
(5)扦插或移栽前將Trichoderma viride或T.harzianum稱木黴菌營養液倒入圃地土壤中,可有效抑制該病發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