饢[漢字]

饢[漢字]
饢[漢字]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饢在新疆的歷史悠久,外皮為金黃色,古代稱為“胡餅”、“爐餅”。饢以麵粉為主要原料,多為發酵的面,但不放鹼而放少許鹽。饢大都呈圓形,最大的饢叫“艾曼克”饢,中間薄,邊沿略厚,中央戳有許多花紋,直徑足有40-50厘米。這種饢大的要1-2公斤麵粉,被稱為饢中之王。最小的饢和一般的茶杯口那么大,叫“托喀西” 饢,厚約1厘米多,是做工最精細的一種小饢,還有一種直徑約10厘米,厚約5-6厘米,中間有一個洞的“格吉德”饢,這是所有饢中最厚的一種。饢的花樣也很多,所用的原料也很豐富。

基本信息

基本字義

● 饢

nángㄋㄤˊ

◎ 一種烤制的麵餅,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等民族當作主食。是一種十分美味的食物。

nǎng

◎ 拚命地往嘴裡塞食物。

English

◎ bread (persian naan)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集韻》乃浪切,音。與儾、同。《類篇》寬緩也。

詳細解釋

饢 [náng]

用小麥面或玉米面烤制的圓餅 [pancake of wheat or corn flour],為維吾爾、哈薩克、柯爾克孜等族的主要食物之一

他晚上送了一塊饢給我

另見 nǎng

饢 [nǎng]

拚命地往嘴裡塞食物 [cram food into one’s mouth]

你這饢糠的夯貨!——《西遊記》

又如:饢嗓(拚命往嘴裡塞食物);饢糠(詈詞。如畜生般吃糠);饢糟(如畜生般吃糟糠。也指吃糟糠的畜生)

另見 náng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