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牛[即“養牛仔褲”,指多穿少洗的牛仔褲著穿方式。]

養牛[即“養牛仔褲”,指多穿少洗的牛仔褲著穿方式。]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膳食結構有了新的變化,對動物性產品的需求不斷增加,這就要求畜牧業不斷提高畜產品的產量以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動物性產品的需要。從現在起到下個世紀初的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我國人均糧食占有量將可能一直停留在400kg的水平上,飼料用糧不足的狀況一時難以根本解決,因而,對糧食依賴性強的養禽、養豬業受到其嚴重影響。但另一方面,我國有著巨量的粗飼料資源,僅農作物秸稈每年的產量就有5億多噸,這是發展以秸稈畜牧業為主的節糧型畜牧業的雄厚的物質基礎,而養牛業是秸稈畜牧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基本信息

簡介

養牛養牛
牛在育肥牛上分為3個階段,即育肥前期(適應期)、育肥中期和育肥後期。

1、育肥前期(預飼期)約為15天左右,也是架子牛轉入強化育肥的適應期。新購入的架子牛,在飼料搭配上以優質粗飼料為主,適當增加食鹽,並給予充足的飲水。從進場的3~4天起可餵給精料,日糧蛋白質含量為12%,每天餵1.5~2公斤,使其儘快適應舍飼育肥環境和飼養管理條件。

2、育肥中期為50~60天。這個時期育肥牛已完全適應各方面的條件,採食量增加,生長速度快,應增加各種飼料的餵給量,日糧蛋白質含量為11%,精料日餵量3~4公斤,粗飼料自由採食,以滿足牛高速生長的需要。

3、育肥後期為30~45天。這個時期脂肪沉積加強,應調整日糧的能量和蛋白質比例,增加日糧中的能量飼料,減少日糧中的蛋白質飼料。日糧蛋白質含量為10%,精料日餵量應在5公斤以上。育肥結束時體重要達到450~550公斤才出欄。

肥牛每天在固定的時間餵飼2~3次,每次飼餵1.5~2小時。飼餵時按照每頭育肥牛應供給的營養所確定的飼料量來飼喂,不可任意增減。一般的飼餵次序為先粗後精,即先餵乾草(玉米秸稈),再餵酒糟、精料、飲水。冬季每天在餵飼後各飲水1次,中午再飲1次。夏秋季除按冬季的飲水次數外,增加1次夜間飲水。

架子牛的育肥管理

購入的架子牛在驗收前,要嚴格進行健康檢查,患有嚴重疾病的牛應嚴禁入舍。健康牛入舍前,首先要稱重,然後按體重、品種、年齡及營養狀況分為若干組,並對每頭牛進行編號。架子牛在進場的3~5天內進行驅蟲、健胃。

育肥牛採取短拴系,這樣可減少牛的活動。一般韁繩拴系長度為50~60厘米。

肉牛的最適宜溫度為7~27℃,寒冷和暑熱均影響牛的生長發育。為提高冬、夏季架子牛的育肥效果,牛舍必須冬暖夏涼,冬季實行舍飼育肥肉牛,舍內溫度應保持在5℃以上。夏季防暑降溫,可在舍內安裝電風扇或用涼水噴灑地面的方法降溫。

每頭牛每天必須刷拭2次,每次至少5分鐘。每天要定時清掃牛舍2~3次。牛舍、牛床、牛槽應每周消毒1次。育肥牛出欄後,下批牛入舍前要對牛舍進行徹底清掃、刷洗和消毒。

育肥牛最好每月稱體重1次,以便了解牛的增重情況,根據增重情況分析飼料效果,以便調整日糧,達到最佳育肥效果。

就一般規律來說,每年買牛的最好時機在農曆的10~11月份,夏季在5~6月,賣牛的最好時機是在農曆的2~3月。

山東省牛羊驢繁育推廣站提醒您選擇優質牛羊良種,優質種驢,先到基地進行實地考察後在引種。

牛場建設

牛場場址的選擇

養牛場建設設計圖牛場要建在地勢高、乾燥、背風向陽、空氣流通、土地堅實、地下水位低、便於排水並且有斜坡的開闊平坦地方。土質應是乾燥、透水性強、保溫良好的沙壤土地。被有機物、病原菌污染過的土壤不宜建牛場。牛場應水源充足,水質良好,能保證生活生產、牛群等用水。交通應便利,供電方便,要求距道路不少於100米,距交通幹線200米以上。牛場應當在居民點的旁邊,在住宅區的下風頭,距住宅區150-300米,肉牛最適合的溫度是9℃-17℃,溫度低於0℃或高於24℃,對肉牛有一定影響,尤其是高溫高濕的環境,對生長影響較大。應採用半開放式牛舍,設有頂棚,四面敞開。肉牛舍多為雙列式,中間有一條通道,寬1.5-1.8米,牛床應做成斜面,一般坡度為1%-1.5%,成年牛的牛床長1.8-2.0米,寬1.2-1.3米,床下坡面設有排糞溝。寬30㎝,深8㎝。牛床前設有固定的水泥飼槽和頸枷,飼槽寬0.5米,深0.25-0.3米。每棟牛舍的前面或後面,要有運動場,在場內設有飲水池,同時有涼棚、鹽槽,運動場面積根據每頭牛占20㎡-25㎡計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