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心殿造辦處

紫檀四開光坐墩(《中國美術全集·竹木牙雕卷》第135件) 四開光香草紋坐墩(《中國美術全集·竹木牙雕卷》第133件) 紫檀嵌剔紅靠背寶座(《中國美術全集·竹木牙雕卷》第157件)[1]

養心殿造辦處,簡稱“造辦處”,位於紫禁城外廷西部,慈寧宮以南,是清朝官辦作坊。[1]

歷史

養心殿造辦處創設於清朝康熙初年,最初設在養心殿四周的平房內,故稱“養心殿造辦處”。後來因為宮內需求增加,造辦處需要擴大,康熙三十年(1691年)自養心殿遷至慈寧宮,房屋共有一百五十一間。雖已遷至慈寧宮,但仍沿習稱作“養心殿造辦處”。[1]
《大清會典事例》卷1173載:“養心殿設造辦處,其管理大臣無定額,設監造四人,筆帖式一人。康熙二十九年增設筆帖式一人。三十年奉旨東暖閣裱作移至南裱房,滿洲弓箭匠亦留在內,其餘別項匠作俱移出,在慈寧宮茶飯房做造辦處。三十二年,造辦處設立作房;三十五年,奉旨設立玻璃廠,隸於養心殿造辦處,設兼管司員一人;三十六年,增設監造二人;四十二年,增設筆帖式一人;四十四年,奏準武英殿造辦處硯作改歸養心殿,增設監造二人;四十七年,奉旨養心殿匠役人等俱移於造辦處;五十七年,奏準武英殿琺瑯作改歸養心殿,增設監造一人……”[1]
養心殿造辦處初期設炮槍處、油木作、玻璃廠、盔頭作、燈裁處、鑄爐處、輿圖房金玉作、匣裱作、做鍾處、鞍甲作、銅餒作等機構。後來先後擴大規模、增加項目。[1]
養心殿造辦處是官辦作坊。可以集中全國優秀工匠到北京進行製作。還可以購置最好的材料,例如木材便有紫檀木、黃花梨木、雞翅木、鐵梨木、烏木、紅木、花梨木、金絲楠木等珍貴木材,輔助材料則可取優質的藤、棕、魚鰾、蜂蠟、金、銀、白銅、寶石、玉石、螺鈿等等。另外還可令會設計的匠師出樣、燙樣,從而提高設計水平,而且從《欽定總管內務府現行則例·造辦處卷》、《造辦處活計庫各作成做活計檔》等文獻中可見,養心殿造辦處的許多家具均在皇帝親自授意及修改、參與下設計並製作。[1]
養心殿造辦處在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達到鼎盛,其中以乾隆朝達到高峰。例如清式家具中的精品,幾乎全都在這一時期製作,比如:[1]
紫檀荷葉荷花紋大寶座(《明式家具珍賞》第59件)
紫檀四開光坐墩(《中國美術全集·竹木牙雕卷》第135件)
四開光香草紋坐墩(《中國美術全集·竹木牙雕卷》第133件)
黑漆描金靠背(《中國美術全集·竹木牙雕、卷》第140件)
紫檀嵌樺木大雲頭靠背扶手椅(《中國美術全集·竹木牙雕卷》第148件)
紫檀嵌剔紅靠背寶座(《中國美術全集·竹木牙雕卷》第157件)[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