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揚的快樂教育

飛揚的快樂教育

《飛揚的快樂教育》高舉“快樂教育”的大旗,倡導“遇物而誨,擇機而教”,介紹家長如何教育孩子,如何避免冠冕堂皇、枯燥呆板的說教,讓孩子快樂地學習。全書分為十個章節,共有76個精彩、鮮活的案例。每一個案例都來源於生活,真實、有趣,且很強的操作性。專門討論如何讓孩子“學中玩、玩中學”的一些具體技巧,對家長具有很大的啟發性,是一本親子教育實踐的好書。

基本信息

飛揚的快樂教育

編輯推薦

幾大教育網站的熱力論帖,創意老爸與兒子的快樂博弈。

作者簡介

莫雄飛,1989年師範畢業。從事教育工作16年,現為湖南省教育協會會員;華羅庚國家級教練員。一直致力於親職教育的研究。

目錄

享受學習

前言

開篇

兒子學習的四件寶

家庭為孩子減負

我對看電視積極一面的看法

我的親職教育路

第一章 生活——一本無字的好書

01 參加文娛活動兒子收穫大

02兒子玩四驅賽車

03跟兒子“打電話”

04了解名山背後的故事

05 在地圖前

06兒子為小蝌蚪“找”食物

07去郊外採摘桑葉和桑葚

08兒子與大輪胎比高矮

09與兒子四次說到秦檜

10走近偉人毛澤東

11妻子教兒子寫作文

第二章 影視——一個知識的視窗

12看《再說長江》 講“龍芯”

13看《再說長江》 話世界橋樑

14看《大國崛起》 追尋海上歷史

15看《大國崛起》 領略帝王風采

16看《海上鋼城》 導出航空母艦

17看《探索》 談火箭發射

18看《世貿大廈》 “築”孩子夢想

19看《飛彈旅長》 識軍入肩

20慶祝香港回歸說屈辱歷史

21 看電視新聞長雷電知識

第三章 書報——開闊孩子的視野

22給兒子講《臥薪嘗膽》的故事

23兒子看《魯西西送王昭君出塞

24看《小鹿斑比》 樹“斑比”形象

25兒子重新捧起了《三國演義》

26看《衡陽晚報》 說“WORD之父”

27讓兒子為湖南選省鳥

28參觀長征圖片展

第四章 觀察二二孩子思考的眼睛

29兒子站在街頭數車輪

30看!春來泡桐花滿枝

31兒子觀察兩則

32培養孩子觀察的習慣

33車牌號碼學問多

34月有陰晴圓缺

第五章 提問——孩子求知的動機

35兒子的問題多

36與兒子的一次經典對話

37兒子看城市的地下管道

38城市裡的單行線

39兒子發現紅綠燈的奧秘

40飛蛾為啥撲火

41誰是烏龜,誰是王八?

第六章 旅遊——盡享遊學的快樂

42與兒子游石鼓書院

43南嶽之行(上)

44南嶽之行(下)

45在五星級大酒店裡

46與孩子共游廣東新會梁啓超故居

第七章 課外——課堂知識的延伸

47幫助兒子理解課文中的難題

48由《和平鴿》講到第二次世界大戰

49人民幣上的風景知識

50教兒子辦“手抄報”

51綠茵地上的故事

第八章 方法——為孩子的學習助跑

52我為兒子制訂學期計畫表

53兒子填寫的“興趣調查表”

54玩出來的速度

55玩出來的專注力

56激勵要針對孩子的需求

57孩子不願檢查作業時

58培養兒子讀書的興趣

第九章 情商——奠定成功的基石

59送給媽媽的生日禮物

60有了笑話書兒子變可愛了

61 兒子安排自己的生日

62鼓勵兒子認識班上的同學

63兒子有主見了

64兒子是這樣學會獨立自主的

65教兒子不要亂丟垃圾

66儲錢罐的故事

67兒子學游泳的“美”事

68兒子學圍棋的故事

69培養孩子的同情心

70鼓勵孩子戰勝自己

71 當孩子提出各種要求時

72 “修理”兒子“丟三落四”的毛病

73關注孩子的生活細節

74兒子與人家吵架

75孩子受委屈時

76兒子買東西上當了

媒體評論

讓孩子們從國小會關心生活、關心社會、關心國家吧,不要讓孩子們成為一個只會讀死書的“書呆子”。

——李忠輝(全國陶行知教育研究會特邀研究員,深圳首席親職教育指導師)

飛揚,你的帖子寫得太好了,比任何空洞的說教都有說服力和感染力,雖然還沒看完,但已收穫頗豐。

——心語(網友)

看了飛揚的帖子,感覺飛揚很會調動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動力。聯想到自己教育孩子,因為缺少方法,總是喜歡對孩子施予外在的逼和壓,所以,孩子的興趣總是無法調動起來,就像老牛拉賓士——牛累得要死,賓士的發動機卻生鏽了。

——伴兒成長(網友)

飛揚的帖子通俗易懂、操作性極強。我最喜歡看了。相比那些純理論、深奧的家教書,我更愛看飛揚寫的這些真實的教育故事。

——愛無飄(網友)

書摘

兒子學習的四件寶

我家有四樣東西,它們分別為:中國地圖和世界地圖、中國歷史朝代表、課外閱讀登記表和一個精美漂亮的“采蜜本”。在求知的海洋里,兒子經常用到,它們給了兒子許多幫助。

一、中國地圖和世界地圖 從兒子背上書包的第一天起,我就沒想過給他買什麼語文、數學教輔書,而是從書店買回兩張精美的地圖——中國地圖和世界地圖。我跟兒子講地圖的作用,又和兒子把地圖端端正正地貼在客廳的牆上。以後,只要兒子看書或看電視時,出現了不管是世界上哪個國家、中國的哪座城市或者名山大川,我都會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在地圖上尋找它們。就這樣,兒子在這方寸之地,走遍了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城市、大洋和高山,對它們的地理位置也相當熟悉了。兩年下來,兒子養成了有地理問題就找地圖的習慣。

比如,閱讀《環遊世界八十天》。這本書的內容很精彩。書中的主人公,英國的福格紳士,與朋友打賭,計畫用八十天時間環遊地球一周。福格從英國倫敦出發,先是乘坐一艘氣球船來到法國南方;接著乘氣輪船趕到西班牙;然後又到了瑞士、印度、中國、日本、舊金山、紐約;最後橫渡大西洋,回到英國本土。主人公每到一個新的地方,兒子就到地圖上找出相應的位置。就這樣,書中的主人公環遊了地球一圈,兒子也在地圖上“環遊”了地球一圈。一本書看完了,對世界上許多國家和一些著名城市的位置,兒子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又如,《再說長江》和《大國崛起》這兩部電視紀錄片拍得很好,兒子一直陪我看完了。片中每提到一個地方,或講到某個大國,我總會適時地引導兒子在地圖上找出這些地方的位置。現在兒子對地圖是越來越熟悉了。

二、中國歷史朝代表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知識的獲取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特別是對於一個孩子來說,他不可能在一時之間系統地學習完某一方面的知識,剛入學校,他們在學習上都是“蜻蜒點水”式的。今天在這兒看一個故事,明天在那兒聽一個故事;今天有些收穫,明天又有另一些收穫;在課堂上學一點兒,與朋友聊天時學一點兒。他們所得的知識基本上都是單個的、孤立的知識點,沒有什麼系統可言。他們也不會整理,更不會把知識系統化。例如,兒子聽了那么多的歷史故事,了解那么多的歷史人物,為了讓孩子掌握得更有成效,我曾經做過一份中國歷史朝代表。按照歷史朝代排序:夏、商、周、春秋、戰國、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中華民國。上面同時註明了每個朝代的起始和終止年份。這張表的最大特點是,在每個朝代的最後,我都特意留了一塊很大的空白位置。告訴兒子可以把自己知道的歷史名人、歷史故事填到這張歷史朝代表中。

看書、看電影和電視時,每次看到歷史名人,我也提醒兒子把這些名人的名字填人中國歷史朝代表。兒子看了電視《鴻門宴》,我就讓他把劉邦、項羽、張良的名字填人“秦朝”;看完了《三國演義》,就讓兒子在歷史朝代表中“三國”那一欄里填入三國名人曹操、劉備、諸葛亮、關羽等;背了蘇東坡的詩,就讓兒子在“宋朝”那一欄里填人蘇東坡;看了《孟姜女哭長城》這個民間故事,就在“秦朝”那一欄里填入孟姜女的名字,兒子知道了這個故事發生在秦朝;看了《荊軻刺秦王》這個歷史故事,就讓兒子在“戰國”那一欄里填人荊軻的名字;看了《指鹿為馬》這個成語故事,就讓兒子把趙高的名字填人“秦朝”;了解了岳飛這個人,就讓兒子把岳飛、秦檜的名字填入“宋朝”那一欄……

一來二去,兒子在看書、看電影、看電視時便有了這樣一種隨時記錄的意識。現在,那張歷史朝代表上已經積累了200多個歷史名人的名字了,它們按歷史朝代的順序排列著。因為記的次數多了,現在兒子的頭腦里已經有了一張清晰的歷史脈絡圖,知識也稱得上“網路化”了。沒事的時候,我們一家就對著牆壁上的這張“寶圖”看著,討論一下表中的人、表中人的事,真是其樂無窮。

三、課外閱讀登記表 素質教育給了孩子更大的學習空間。作為其中的一項,課外閱讀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有效地進行課外閱讀,不僅可以使孩子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培養良好的自學能力和閱讀能力,還可以進一步鞏固孩子在課內學到的各種知識,對於提高其認讀水平和作文能力甚至整個學科學習都起著極大的推動作用。另外,有益的課外閱讀,對孩子的道德素質和人格塑造也有重大影響。

所以,在兒子的學習中,我和妻子是十分鼓勵孩子進行大量課外閱讀的。兒子的作業寫完後,就可以讀自己喜歡的書。在這兩年多的時間裡,他閱讀了大量的課外書籍,內容包括歷史、地理、自然科學、童話和神話故事、詩歌、笑話、智力開發等。廣泛的閱讀讓兒子的知識豐富了,內心感受也豐富了。

為了肯定孩子的閱讀能力,更好地調動兒子讀課外書的興趣,鼓勵兒子讀更多的課外書,我專門做了一張課外閱讀登記表,並為它取了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做個陝樂的啃書蟲。每讀完一本課外書,兒子就找出一支顏色最亮的水彩筆,站到凳子上,仰著頭在表格上一筆~畫地寫上書名。每登記一本書,兒子的臉上就會多一分成就感。有時,他一本本地數著,然後大叫著說:“老媽,老爸,還差X本,就達到15啦!”然後,兒子就會高興地從凳子上蹦下來……

表格上所體現的是兒子讀書的“數量”,作為家長,我們也有一種成就感。但對於一個年紀尚小的孩子來講,還要來一點兒“實”的。我們給了兒子相應的獎勵,例如,每看完15本課外書,我們就會完成兒子一個小心愿。當然精神方面的獎勵更多,當著兒子的面,我經常表揚兒子。如果有朋友到我家來玩,我都讓他們看看兒子的那張“閱讀登記表”。朋友們會讚嘆不已:“呵!小小年紀就看了這么多的課外書,不錯呀!”兒子的整個身心都會被快樂和成就感所充盈。現在兒子已經看了85本課外書了,登記表上的空格也越來越少了。看來,我要給兒子換一張更大的閱讀登記表了。

四、“采蜜市” 古人云:“不動筆墨不讀書。”讀書動筆,能夠幫助孩子集中精力,潛心閱讀;有利於孩子儲存資料,積累寫作素材;也有利於擴大孩子的知識面,提高分析綜合能力。妻子是個喜歡摘抄的人,以前讀書曾經做了大量的讀書筆記,為了鼓勵兒子摘抄,我找出了妻子原來的摘抄本給兒子看,讓兒子向媽媽看齊。我也拿出自己平時看的書,讓兒子知道:爸爸也愛看書,也愛在書上寫寫畫畫做筆記,兒子自然感到摘抄的必要。

“與媽媽比比,看誰最勤勞,采的花多,是勤勞的小蜜蜂!”我故意挑逗兒子,兒子可不是一般的可以服輸的人噢!

我還告訴兒子,“小蜜蜂”應該怎樣“採花”——每次看課外書時,在身邊要放一支筆,看到好詞、好句,或者精彩的段落,在書上先打上記號。等到這篇文章或這本書看完了,再把書上打上記號的內容摘抄到“采蜜本”上。

那一陣子,兒子還真像一隻勤勞的小蜜蜂,飛到東來飛到西,忙個不停。我們也不失時機地說:“小蜜蜂呀小蜜蜂,采的花兒多。釀的蜜兒甜。”

兒子讀書摘抄的習慣在慢慢地養成。看到兒子讀書時能在文章中批畫,或者在認真摘抄,我們也總會及時地表揚兒子。當然,兒子有時看書入迷了,不記得摘抄了,或者也有偷懶,我們也會慢慢地引導他。到現在為止,兒子已經摘抄了1000多條名人名言、成語故事以及精彩優美的句子。“溫故而知新”,早上起來,我也要求孩子讀讀自己的“采蜜本”。

家庭為孩子減負

經常提到要切實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還孩子一個陝樂的童年。怎么減?我個人認為減負有三種減法。

1.在“減”字上做文章。一般人談到減負,首先想到的是減少課程、減少作業量。這是硬減!!這種減法是一種比較被動的做法,這樣做有可能導致學生基礎知識掌握得不紮實。

2.在“加”字上做文章。如增加課文的趣味性、遊戲性,增加教學手段的多樣性,增加課程的吸引力,等等,使學生們因興趣的增加而在心理上減輕對學習的“負擔”。

相對來說,人們進行一項有趣味的活動,往往就會在心理上減少負擔,儘管活動並不輕鬆;而開展一項沒有趣味的活動,多數會感到負擔,儘管這項活動並不勞累。快樂的感覺是可以讓孩子們感到更加輕鬆的,這就是現在所提倡的——愉樂學習法。

3.在提高學習效率上做文章。比如通過訓練“提高學生讀寫算記的速度和準確度”來減負,這種減法更科學、更長久。比如提高計算速度,有的學生做10道題需要30分鐘,而有的學生卻只要10分鐘。再比如提高閱讀速度,有的學生1分鐘只能看300字,而有的同學經過訓練1分鐘能看3000字,速度提高了10倍。你看一本書,別人卻能看10本書。可以想像,在讀、寫、算、記這方面快的同學,在學習上,當然比一般的同學要輕鬆得多,快樂得多。

所以我認為,家長還應在後兩種減負上多想想辦法。後兩種減負是積極主動的減負,它真正做到了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讓學生有個快樂的心情去學習,並且提高孩子的學習自信心和學習興趣,讓孩子在學習上產生一種成就感。

我對看電視積極一面的看法

曾聽到一位家長抱怨:“湖南電視台的《金鷹動畫城》真是亂搞,沒日沒夜地放片子,我那個孩子也沒日沒夜地看!我要向電視台提個建議,怎么能這樣……”

看得出,這位家長對卡通片很沒好感,對孩子看卡通片已經沒轍了。其實,孩子看電視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長缺乏引導,不知道如何挖掘看電視的積極面。那么,我就先簡單談談孩子看卡通片的問題。

卡通片的故事情節一般都充滿了奇思妙想,滑稽,幽默。色彩鮮艷,配音效果強烈,人物造型誇張。小孩子就特別喜歡能引起視、聽等多項感官刺激的動畫作品。

我兒子現在讀國小二年級,回想他看過的卡通片,從兩三歲開始看《天線寶寶》,再到《西遊記》、《獅子王》、《藍貓淘氣三於問》、《虹貓藍兔七俠傳》、《四驅兄弟》、《海盜王》、《遊戲王》、《圍棋小子》、《名偵探柯南》……只要孩子願意看,我就給他買影碟。到現在至少看了四十部了,特別是四五歲的時候看得最多(但要注意用眼衛生)。我敢說,他的同齡人沒有誰比他看得更多。我一有時間,就會陪他一起看,共同討論片中的情節。

等孩子年齡稍大以後,家長就可以適時引導孩子看一些更有趣的電視內容:如《動物世界》、《名人介紹》、《成語動畫廊》、《探索·發現》、《自然災害》、《科技博覽》、《歷史知識》、《宇宙知識》、《軍事知識》、《體育知識》等。家長有意識地陪孩子一起看,與孩子一起討論,引導孩子慢慢喜歡上這些節目。我的孩子現在就喜歡看《再說長江》、《大國崛起》、《世界地理知識》、《長征》、《少帥張學良》、《恰同學少年》,等等。我和他媽媽平時看書時間多、看電視時間少。即使看電視,也以風光紀錄片、名人傳記和新聞類居多,所以孩子也喜歡上了看這類片子。這樣一家三人也就不會出現搶遙控器的“鬧劇”了。至於孩子看電視的時間安排,我要求孩子自己學會管理自己,一天最多看一個小時。

為了不讓孩子總是沉浸在電視中,我們要適時地幫助孩子從電視中走出來,走進書本中去,走進生活中去。例如,當發現孩子對某一方面的或某個具體的電視節目感興趣時,我們可以試著帶孩子逛逛書店,再選上幾本與其內容相關的書給孩子。孩子一定備感親切。這樣,可以把孩子對電視的興趣漸漸地往書本上牽引。可以把卡通片中的“英雄形象”樹立在孩子的真實生活中,讓孩子們在生活中學習心中的榜樣,以此影響自己的言行。同樣,孩子學習時,我們也可以幫助孩子從書里走出來,走進影視中去。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讓學習變得有趣。

我認為看卡通片至少有下面幾個好處:

1.極大地豐富了頭腦里的各種元素,為以後開發思維、創造發明提供了條件。

2.很好地開發了孩子的右腦。中國的教育,尤其是學校教育普遍偏重於開發左腦(強調機械記憶和邏輯推理),對右腦的開發欠缺。而看卡通片無疑可以開發孩子的右腦,因為右腦是影像腦。這樣可以做到左右腦平衡,為以後打通左右腦、進行“全腦”學習做準備,而不會出現只用半個腦袋學習的笑話。

3.極大地豐富了孩子各方面的知識,淨化了兒童的心靈,讓孩子知道人間的真、善、美。

4.孩子看卡通片,性格會變得開朗些,會從中學到幽默。

我的親職教育路

一、發現孩子的“亮點”

哈佛大學教授霍華德·加德納在他的“多元智慧型理論”中提到:每個人都有各自獨特的智力組合,有的孩子是左半腦發達,有的是右半腦發達。為什麼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設了那么多的獎項?就是因為有的人跑得快,有的人跳得遠,有的人肢體靈活,有的人力量很大……但很多父母看不到這一點,他們對孩子的要求非常高、非常多:門門功課要考第一,樣樣特長都要具備。

什麼是教育?在我看來教育就是挖掘潛能。每個人都有顯現的或潛在的不同於他人的優點,發現並培養這些優點,才是增強孩子自信的關鍵。成功的教育不是把孩子都培養得像筷子一樣齊,而是把每一個孩子的不同潛能都充分激發出來。

優秀的父母一定是善於看到和挖掘孩子優點的父母,同時也是能夠善待孩子缺點的父母。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