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炎鐵旅

胤武帝北離二年二月二十五日,白清羽頒布詔書要求實施“換防”制度,意圖在宗祠黨控制的羽林天軍中滲透自己的力量,而宗祠黨警覺皇帝開始染指他們控制的軍權。 胤武帝北離十年四月四日,白清羽終於踏上北陸,第一次風炎北伐開始。 胤武帝北離十五年,蘇睿為白清羽產下皇子,白清羽以此為由再次試圖廢掉皇后,但遭到宗祠黨的頑固抵制,而白清羽終立該皇子為太子。

架空奇幻類雜誌《九州志》中一支軍隊的名字,以召集這支聯軍的皇帝,胤武帝白清羽的別號“風炎”命名。按照九州的設定,九州中的人族在地域上被天拓峽分割成居住在北陸的蠻族和東陸的華族。前者以遊牧為主要生活方式,精於騎射。而後者以農業手工業和商業為主。在糧食出產上,北陸的產量遠遠遜於東陸,一年只有一熟而東陸往往可以兩熟三熟,這導致北陸蠻族經常掠奪東陸沿海城市以補貼出產的差距。在胤仁帝期間蠻蝗達到了頂峰,甚至有一次一支蠻族騎兵在掠奪時竟闖入了帝都天啟城。以至東陸每年要上繳大量的歲幣來求和。
風炎皇帝白清羽正式由於這一原因決定北征,野史也記載他小時的玩伴秋絡離被嫁到北陸也是這一原因。而同時金吾衛中的團體‘獅牙會’也對華族的懦弱深感憤怒,兩方遂決定連手。最終在“帝師”公山虛的幫助下,獅牙會領到5000金吾衛在太清宮政變,白清羽登基。在說服了商會和征討了不服從的諸侯後,風炎皇帝以巧妙的手腕壓制了各懷異心的勢力,召集了當時東陸十六個諸侯國的軍隊主力總計三十一萬人,組成了聯軍“風炎鐵旅”北征。這支軍隊的實力之強,以致數十年後的東陸四大名將之一的息衍稱其為天下第一強兵。史料記載,風炎鐵旅的北征共進行了兩次,史稱風炎第一鐵旅和風炎第二鐵旅。風炎第二鐵旅的規模甚至超過了第一次,達到了空前的三十三萬人。
不過,風炎鐵旅並沒有達到它的目標。北征初期進行的很順利,但此時的北陸蠻族的領袖正是北陸歷史上最出色的領導者之一的欽達翰王納戈爾轟加,這位大君以他堅韌的意志統一了北陸七部零散的力量,並在辰月教的秘密支持下組建了“弓箭對其根本無用”,號稱“騎兵皇帝”的鐵浮屠,以這支歷史上從未有過的重騎兵和青陽部的精銳“虎豹騎”為主力的蠻族軍隊,在雪嵩河一帶的決戰中死死拖住了風炎鐵旅北進的腳步,迫使其無功而返。以致其後百餘年,面對蠻族鐵騎,“何當重整風炎血,再起龍旗向阿山”,成為了無數東陸人內心的寫照。
風炎鐵旅的北征與我國歷史上漢武大帝北伐匈奴很類似,這一戰過後,北陸蠻族戰死超過二十萬,被“殺寒了膽”。事實上,北陸的軍事力量此後數百年也未能向東陸作任何實質性的行動。從這點上講,風炎鐵旅雖未能達到軍事目標,但政治目標已經達到。不過,由於東陸的政治格局本就處於分崩離析的狀態,風炎鐵旅極大地消耗了皇室的力量,在風炎帝死後,皇室就再沒有了左右東陸政局的可能。
風炎鐵旅名將 別稱
姬揚 真武侯
葉正勛 悽惶月
蘇瑾深 破軍之將
李凌心 風波將軍、大胤李將軍
彭千蠡 龍壁將軍
翼天瞻 天武者
風炎鐵旅構成 人數
羽林天軍 18萬
風虎鐵騎 3000
出雲騎射 5000
紫荊長射 3000
楚衛山陣 1萬
陳國炬石車 150乘,3000人
各國雜兵 6萬
水軍 5萬
 歷史
胤仁帝修文五十年至五十七年間,白清羽隱姓埋名的浪蕩於帝都的下層社會,並四處結交義士,以“十三公子”之名迅速崛起於天啟黑街;偶然機會,於市井廝混的白清羽在貪杯館巧遇獅牙會眾並發生衝突,在躲避金吾衛的過程中,白清羽和獅牙會眾被暗地觀察的公山虛施秘術所救,白清羽和其後舉世聞名的鐵駟之車,以及改變白清羽一生的帝師公山虛首次風雲際會。而此次之後白清羽對蠻族的仇恨使他通過獅牙會眾的試探和考驗,在獅牙會的安排下,他也開始結識軍下層軍官和稷宮的學生;在白清羽母親捲入後宮醜聞被凌遲處死後,白清羽在公山虛的勸說下隱藏了仇恨,忍辱並暗地展開對皇位爭奪的準備。在公山虛授意下,白清羽以征服蠻族的志向接納了獅牙會眾,並改名為“薔薇黨”,作為自己的班底來取得帝位和軍權;另一方面,白清羽逐步掌握航道資源,並控制“海事監”,並以此為便利獲得宛州商會在經濟方面的支持;有了金錢支撐的獅牙會網路逐漸擴張至羽林天軍甚至於諸侯的軍隊,權利從下層軍官不斷向“十三公子”白清羽手中匯聚; 
胤仁帝修文五十七年,胤仁帝遇刺病危。藉助於金吾衛駐紮城內而天啟城九門封閉的便利,白清羽依靠獅牙會眾兵力的絕對優勢發動政變,擊殺朱王白慎之,奪取帝位。奪權後的白清羽面見垂死的胤仁帝,等待他的是胤仁帝早已寫就他名字的傳位詔書;在遺詔、受命大臣、受命長老的認可下,白清羽終於登上了皇位; 胤武帝北離二年二月,白清羽恢復“辟除”制度,以完善自己在文官政治上的缺陷,而最終只召集到大量的工匠和少數有特殊技能的人,未能彌補自己薄弱的政治家底; 
胤武帝北離二年二月二十五日,白清羽頒布詔書要求實施“換防”制度,意圖在宗祠黨控制的羽林天軍中滲透自己的力量,而宗祠黨警覺皇帝開始染指他們控制的軍權。另一方面,白清羽也開始迫不及待的調撥國庫,用以強兵,宗祠黨和各諸侯國主也再次確認白清羽北伐的意圖,從而白清羽逐漸失去了宗祠黨的信任; 胤武帝北離三年九月三十日,貨殖府失火,長吏姬惟誠被發現中毒而死,賬簿被焚,財庫上千萬金銖消失,白清羽劇震,指派蘇瑾深徹查此案; 
胤武帝北離三年十月十七日,羽林天軍軍餉出現問題而不能用於交易,引發兵變。受謠言唆擺的士兵闖入天啟要求皇帝補發軍餉,白清羽親自出宮阻止亦無濟於事。關鍵時刻,宛州商會主人江棣攜巨額金銖來援,暫時壓制了帝都的動盪; 
胤武帝北離三年十一月七日,剛從兵變中解困的白清羽遭遇姬揚當街刺殺貨殖府前任副使蕭中行一案。由於姬氏宗祠同時宣布姬揚為姬氏家主,白清羽才可以藉機安排御史台“天啟七御史”對姬揚一案的會審,以求營救姬揚。由於白清羽死保的決心,姬氏宗祠的支持,宗祠黨的猶豫等多方面的綜合權衡,使得姬揚最終脫困; 胤武帝北離三年十一月,白清羽封三年思過期滿的公山虛為“蘭台令”,試圖挽回帝都危如累卵的政局,並且隨後頒布公山虛帶來的《十一宗稅法》; 
胤武帝北離三年十二月,受宗祠黨挑撥的國公對《十一宗稅法》公開表示反對並叛亂,白清羽率五千金吾衛御駕親征;十二月十九日,翊邡之戰結束,翊公白長平、邡公白仲康死。翊邡之戰雖然給白清羽以立威的機會,但也暴露了其弱點,宗祠黨明確各諸侯對皇帝也非真心擁護; 
胤武帝北離四年,翊邡之戰後,各諸侯派使節入帝都表示無法交納宗室特稅,不堪其擾的白清羽無法應對,暫時休朝一個月; 胤武帝北離四年四月初三,白清羽在太清閣召集各諸侯使節,提議諸侯可以向宛州商人借款繳納宗稅,並發布詔書於七月十五在宛州淮安召開“宛州義商宗稅特貸會”。而宗祠黨提出由治粟寺平準令——青王白禮之出任代表皇室的使團領隊。面對宗祠黨的提議,白清羽把獲得全權授權的公山虛以及姬揚編入使團,以節制青王; 
胤武帝北離四年七月,宗稅特貸會在血腥中結束,而宗祠黨暗中支持的、白清羽的最大敵人青王白禮之在前往會所的途中被混入亂民中的翼天瞻射殺; 胤武帝北離四年至七年間,宗稅特貸會後,白清羽又趁機推出“兵甲勤王制”,明露北伐之意;其後,白清羽先後下詔修正軍制,並設立軍功爵制度,還下令國的姬揚養馬,李凌心製作廂車備戰北伐;作為白清羽對宗祠黨的暗示,白氏宗祠長老白純澹獲封“北武君”; 
胤武帝北離十年四月四日,白清羽終於踏上北陸,第一次風炎北伐開始。同年冬,在後勤補給和帝都宗祠黨蠢蠢欲動的壓力下,白清羽面對秋陌離的求和信,最終接受議和,班師回朝; 
胤武帝北離十三年,出於對當年力主把秋陌離送往青陽和親的報復心理,白清羽選擇太師謝剛羽的孫女謝明依作為和親的犧牲品,嫁給青陽主君呂戈?納戈爾轟加?帕蘇爾; 
胤武帝北離十四年,經過與宗祠黨的一番爭鬥,以及公山虛和蘇瑾深的堅持,白清羽終於妥協,立宗祠黨屬意的國公之女百里昭為皇后,而青陽公主呂舜皇貴妃,蘇瑾深之妹蘇睿為德貴妃; 
胤武帝北離十五年,蘇睿為白清羽產下皇子,白清羽以此為由再次試圖廢掉皇后,但遭到宗祠黨的頑固抵制,而白清羽終立該皇子為太子。僅僅是表面上太平相處的帝黨和宗祠黨再次決裂,而導致決裂的太子三歲夭折; 
胤武帝北離十七年春,白清羽率軍重臨北陸,第二次風炎北伐開始,同年十月,陷入僵局中的白清羽又最終接受議和,慘勝班師;此次風炎北伐的失利給白清羽帶來沉重的打擊,不僅失去了最堅定的盟友淳國公敖庭慎,也失去了鐵駟之車之二的葉正勛和李凌心,而且他還將面臨宗祠黨及諸侯國的政治風暴。天下大同夢想的破碎及盟友的死亡,使白清羽在撤軍途中病倒; 
胤武帝北離十七年十月,白清羽在苦候公山虛無果的情況下,相信了已經投向宗祠黨的敖庭慎之子敖毅川,在敖毅川的鼓動下,白清羽終聽從了蘇瑾深的建議,由姬揚護衛,先行帶風虎鐵騎和各諸侯國騎兵首先返回畢止,從而陷入了宗祠黨設定的騙局中;白清羽返回畢止下榻於嵋宮的當夜,風虎鐵騎受新國主敖毅川的遊說和脅迫發動秘密兵變,並在次日以查處內奸之名解除了畢止港北圖大營中其他騎兵的武裝;得到訊息的姬揚明確形勢,試圖帶病中的白清羽衝出包圍,然而寡不敵眾最終被擒,而白清羽和先行已被緝拿的公山虛被送往帝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