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度翩翩

風度翩翩

風度翩翩常用來形容人的舉止優雅,瀟灑超凡。中文,漢語,成語。

基本信息

簡介

詞目 風度翩翩
使用頻率常用
發音 fēngdùpiānpiān

釋義

風度:風采氣度,指美好的舉止姿態;翩翩:文雅的樣子。舉止文雅優美。

風度翩翩是用來形容一個人氣質高雅,瀟灑自然。

出處

史記·平原君列傳》:“平原君,翩翩濁世之佳公子也。”

示例

秦鳳梧連忙換上,走到著衣鏡前一照,覺得自己~,竟是個羊車中人物了。 (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五十五回)
近義詞 風華正茂
反義詞 尖嘴猴腮

用法

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形容男子

評說

風度翩翩心自美

歷史上司馬懿的兄弟司馬孚以心胸開闊,知識淵博著稱,《晉書》上說他“風度宏邈,器宇高雅”。風度,指的是人的言談、舉止態度作風等,“風度宏邈”則是對其風度宏達、高遠的一種讚美。可見,風度是美好的一種象徵;追求風度美,乃是人的一種美德。生活中人的風度美,可以說是形形色色:有的人瀟灑,有的人持重,有的人敏捷,有的人文靜,有的人熱情奔放,有的人含情脈脈,有的人恢諧幽默,有的人雍容華貴……
風度又跟人的職業和年齡有關:外交家有外交家風度;教授有學者風度;運動員有運動員風度;年紀大的人有長者風度;指揮若定的將軍有大將風度;陳毅陣前賦詩,人們說他有儒將風度……
風度之美,縱有形形色色,但無非是內心美的反映。當然,形體美跟風度不無關係,但如果徒有魁梧或苗條的形體,而無美好的心靈,“金玉其表,敗絮其中”,又談何風度!相反,相貌差一點,風度不見得就一定不美。

優雅的風度縱然形形色色,可也都是源於心靈的美麗。雖然形體美和風度息息相關,可是如果只有威武高大的身材或者是修長苗條的形體,而無純潔美好的心靈,如一句話叫“金玉其外而敗絮其中”,那又怎么再談風度?可是如果外表稍微遜色,不一定風度就不美。
風度之美,是內心美的自然流露,決不是裝腔作勢做出來的樣子。東施就不懂得這道理,故意去模仿絕代美女西施病痛時皺眉頭、捧心口的神態,結果弄巧成拙,愈加醜陋,鬧成“東施效顰”的千古笑話!

高雅的風度之美其實是人內心美的自然流露,並不是刻意模仿可以做出來的。比如說春秋時 期的鄉女東施就因為故意的模仿美女西施而出了笑話。美女西施因為身體不適常常輕皺眉頭 ,手護心口。她文雅的動作似乎讓人覺的她反而更加的美麗,同村的東施雖然長的不好看, 可是總想變的漂亮,她見西施皺眉,就故意皺眉,見西施雙手捧著心口,就效仿這個動作,結果不僅沒有變漂亮,反而變的更加的難看。於是就有了成語“東施效顰”。
美好的風度不是天生的,而是可以培養的。這首先要從培養心靈的美入手。“秀外而慧中”,有了心靈美才能表現出秀氣來。可以說,一個人的心靈美到什麼程度,他(她)的風度才能相應地美到什麼程度。

美好的風度來自於後天的培養,若要擁有高貴典雅的風度,需要保持美好的心靈,所謂“秀 外而慧中”就是說漂亮的外表來自於聰慧美好的心靈。只有擁有純潔美好的心靈,方能展示出動人的秀氣來。可以說心靈美好的程度潛移默化中影響著一個人風度的美好。

歷史故事

赤壁之戰前夕,曹操八十三萬大軍南下,劉備在危急關頭,派諸葛亮去東吳求援。當時東吳群臣多主張投降曹操。《三國演義》寫諸葛亮舌戰群儒,一點沒有卑躬屈節、苦苦哀求的影子,而是侃侃而談,縱論天下大事,使人不得不服,把諸葛亮的風度表現得淋漓盡致,反映了他確實比別人站得高、望得遠。“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東坡詞把諸葛亮的風度形容得多美! 
《世說新語》載:曹操個子比較矮小。有一次,匈奴派了使者來,禮當曹操接見。但曹操怕自己形體不美被使者取笑,便讓崔琰冒充自己,他則拿著刀扮成衛士,站在崔琰的床頭。崔琰是個長得很威武的漢子。接見之後,曹操派人暗中探聽使者的反映。使者說:“魏王(指崔琰冒充的“曹操”)雅望非常。然床頭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