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寒犯肺

風寒犯肺證,中醫病證名。是指由於感受風寒之邪,肺衛失宣而致出現的證候。常見於咳嗽。

病因病機

本證多因風寒外邪,侵襲肺衛,致使肺衛失宣而成。

辨證要點

肺司呼吸,外合皮毛,風寒外感,最易襲表犯肺,肺氣被束,失於宣降而上逆,則為咳嗽、氣喘;肺津不布,聚成痰飲,隨肺氣逆於上,故咯痰色白質稀;鼻為肺竅,肺氣失宣,鼻咽不利,則鼻塞、流清涕、喉癢。風寒襲表,衛陽被遏,不能溫煦肌表,故見微惡風寒;衛陽抗邪,陽氣浮郁在表,故見發熱;風寒犯表,凝滯經絡,經氣不利,故頭身疼痛;寒性收引,腠理閉塞,故見無汗;舌苔薄白,脈浮緊,為感受風寒之證。

臨床表現

咳嗽,咯少量稀白痰,氣喘,微有惡寒發熱,鼻塞,流清涕,喉癢,或見身痛無汗,舌苔薄白,脈浮緊。

治法

疏風散寒,宣肺止咳,化痰平喘。

常用方劑

三拗湯合止嗽散加減。

常用中藥

麻黃、杏仁、紫蘇、百部、桔梗、陳皮、白前、甘草。

常用腧穴

天列缺、合谷、肺俞、風門。

預防調護

咳嗽的預防,重點在於提高機體衛外功能,增強皮毛腠理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遇有感冒及時治療。若常自汗出者,必要時可予玉屏風散服用。咳嗽時要注意觀察痰的變化,咳痰不爽時,可輕拍其背以促其痰液咳出,飲食上慎食肥甘厚膩之品,以免礙脾助濕生痰,忌食辛辣動火食品,戒菸戒酒,避免接觸煙塵刺激。

轉歸預後

咳嗽一般預後好,若治療失當,其轉歸總是由實轉虛,虛實兼夾,由肺臟而及脾、腎,正所謂肺不傷不咳,脾不傷不久咳,腎不傷不喘,病久則咳喘並作。部分患者病情逐漸加重,甚至累及於心,最終導致肺、心、脾、腎諸髒皆虛,痰濁、水飲、氣滯、瘀血互結而病情纏綿難愈,甚至演變成為肺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