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李學派倫理思想研究

顏李學派倫理思想研究

《顏李學派倫理思想研究》是由吳雅思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將於2016年出版的圖書。

作者簡介

吳雅思 1981年生,湖北武漢人。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博士,英語高級翻譯。現任職於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方向為中國傳統倫理思想史、中西倫理思想比較。2012年主持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一項。曾在CSSCI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多篇,參與了多部學術著作、教材的撰寫和多項國家、省部級課題的研究工作。

內容簡介

本書旨在從倫理思想史和經濟學史的視域,以明末清初的實學思潮為背景,結合與同時代英國亞當·斯密的經濟倫理思想的比較,探討顏李學派倫理思想中的人性論、義利觀、“習行”修養方式、“經世致用”思想的內在邏輯與理論內容,揭示其在中國明末清初資本主義萌芽時期學術興衰的緣由和在現代的理論價值

顏李學派的倫理思想作為傳統儒家文化的重要構成部分,值得深入研究。本書主要包括七個部分:顏李學派倫理思想產生的歷史文化背景、理論基礎、社會價值取向、實踐方式、終極目標、歷史命運及價值啟示。

目錄

導論

第一章時代背景及學派特色

第一節顏李學派產生的時代背景

第二節顏李學派的理論特色

第二章人性一元論——顏李學派倫理思想的哲學基礎

第一節“氣質性善論”的源流

第二節顏李學派人性論的內容

第三節顏李學派人性論價值評價

第三章“正誼謀利,明道計功”——顏李學派倫理思想的

價值取向

第一節“義利”問題的產生與演變

第二節“正誼謀利,明道計功”的義利觀

第三節顏李學派義利觀的價值

第四章“習行”——顏李學派倫理思想的修養方式

第一節理想人格的由來及界定

第二節“習行”:理想人格的培養方式

第三節“習行”之意義

第五章經世致用——顏李學派倫理思想的旨歸

第一節經世致用思想的歷史回顧與明清之際的現狀

第二節經世致用思想的主體內容

第三節經世致用理論的價值評價

第六章命運興衰——從與亞當·斯密的比較看

第一節比較視野下的倫理基礎理論

第二節“經世致用”與“富國裕民”:構建理想社會的

思想體系

第三節思想理論命運迥異的分析及其啟示

第七章顏李學派倫理思想的時代生命力

第一節顏李學派倫理思想在20世紀的生命力

第二節顏李學派倫理思想在當今中國的生命力

參考文獻

索引

精彩片段

在政治上,農民起義伴隨著民族紛爭,社會處於改朝換代的動盪之中。其中,土地問題一直困擾著明清兩朝統治者。明末急劇的土地兼併帶來嚴重的社會惡果,農民起義在全國範圍內此起彼伏,致使明王朝政權風雨飄搖。同樣,在清初時期,土地兼併也達到令人咋舌的嚴重程度,影響了社會正常的農業生產。這些矛盾不斷升級,致使思想家們開始質疑宋明理學的官學地位,希望能夠改變社會現狀,這促進了經世思想的發展。

在經濟上,資本主義萌芽開始在封建經濟的母體中生長。新興市民階層的出現為國家帶來了強大的經濟推動力,商品經濟得以迅速發展。“商業的規模、商人的活動範圍和商業資本的積累,都大大地超越了前一個歷史階段的水平。”傅衣凌:《明清時代商人及商業資本,明代江南市民經濟試探》,7頁,北京,中華書局,2007。然而封建經濟體系仍然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新興市民階層尋求自身利益的呼聲不斷高漲。這一狀況反映在思想領域,特別是在義利觀方面,就是肯定利益,注重實效理念的出現,並促進了實學中致用思想的形成。

在思想上,西學的傳入為當時的思想領域增添了新的學術力量,拓展了國人關於自然科學的新視野。實學思想家們將學術研究的範圍擴展到了自然、天文、地理、兵革、醫學等方面。並且,長期重農抑商的傳統得到改善,工商與農業並重的新觀念得以傳播。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實學思想家們飽含著對民族、社會和國家的責任意識,開始對宋明理學進行反思批判,形成了明末清初的實學思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