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評估

項目評估

項目評估就是在直接投資活動中,在對投資項目進行可行性研究的基礎上,從企業整體的角度對擬投資建設項目的計畫、設計、實施方案進行全面的技術經濟論證和評價,從而確定投資項目未來發展的前景。論證和評價從正反兩方面提出意見,為決策者選擇項目及實施方案提供多方面的告誡,並力求客觀、準確地將與項目執行有關的資源、技術、市場、財務、經濟、社會等方面的數據資料和實況真實、完整地匯集、呈現於決策者面前,使其能夠處於比較有利的地位,實事求是地作出正確、合適的決策,同時也為投資項目的執行和全面檢查奠定基礎。

定義

項目評估,論證和評價從正反兩方面提出意見,為決策者選擇項目及實施方案提供多方面的告誡,並力求客觀、準確地將與項目執行有關的資源、技術、市場、財務、經濟、社會等方面的數據資料和實況真實、完整地匯集、呈現於決策者面前,使其能夠處於比較有利的地位,實事求是地作出正確、合適的決策,同時也為投資項目的執行和全面檢查奠定基礎。

項目評估一般指投資項目評估,是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礎上,根據有關法律、法規、政策、方法和參數、由貸款銀行或有關責任機構對擬投資建設項目的規劃方案所進行的全面技術經濟論證和再評估,其目的是判斷項目方案的可行性或比較不同投資方案的優劣。

基本原則

項目評估的基本原則

項目評估項目評估

1、客觀、科學、公正的原則;

2、綜合評價、比較擇優的原則;

3、項目之間的可比性原則;

4、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原則;

5、技術分析和經濟分析相結合的原則;

6、微觀效益分析與巨觀效益分析相結合的原則。

主要內容

投資必要性的評估

項目評估會議現場2項目評估會議現場2

項目是否符合行業規劃;通過市場調查和預測,對產品市場供需情況及產品競爭力進行分析比較;對投資項目在企業發展中的作用進行評估;擬投資規模經濟性分析。

建設條件評估

資源是否清楚,以礦產資源為原料的項目,是否具備相關機構批准的資源儲量、品位、開採價值的報告;工程地質、水文地質是否適合投資建廠;原材料、燃料、動力等供應是否有可靠來源,是否有供貨協定;交通運輸是否有保證,運距是否經濟合理;協作配套項目是否落實;環境保護是否有治理方案;購進成套項目是否經過多方案比較,是否選擇最優方案;投資廠址選擇是否合理。

技術評估

項目評估會議現場3項目評估會議現場3

投資建設項目採用的工藝、技術、設備在經濟合理條件下是否先進、適用,是否符合相關國家的技術發展政策,是否注意節約能源和原材料以獲得最大效益;購進的技術和設備是否符合投資實際,是否配套並進行多方案比較;投資項目所採用的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是否經過科學的試驗和鑑定,檢驗原材料和測試產品質量的各種手段是否完備;產品方案和資源利用是否合理,產品生產綱領和工藝、設備選擇是否協調;技術方案的綜合評價。

項目經濟數據的評估

(1)生產規模及產品方案數據;

(2)各項技術經濟指標;

(3)產品生產成本估算;

(4)銷售收人及稅金估算;

(5)利潤預測。

(6)財務效益評估:主要包括投資回收期分析,借款償還期分析,項目運營期內資金流動性分析。在投資回期分析中把握靜態投資回收期的計算方法,優缺點和動態投資回收期分析的方法,優缺點。在借款償還期分析中掌握等本償還,等額償還,最大可能還款的涵義,計算方法,在什麼情況採用。項目運營期內資金流動性分析要掌握反映資金流動比率的主要指標,包括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的含義,作用,計算方法。財務效益評估是項目評估中最主要的部分,它是根據項目財務與建設基礎數據,對整個壽命期內的財務成本與收益情況進行評估,從而論證項目是否具有經濟上的可行性。一般而言,財務效益評估是決定項目可行與否,銀行是否提供貸款的基本依據。

投資項目財務評價

項目評估會議現場4項目評估會議現場4

財務盈利能力分析。主要計算分析全部投資回收期、投資利潤率、投資利稅率、資本金利率、財務淨現值、財務淨現值率、財務內部收益率等評價指標;項目清償能力分析。主要計算分析借款償還期、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等評價指標;財務外匯效果分析。主要計算分析財務外匯淨現值、財務換匯成本等評價指標。

國民經濟效益評價

國民經濟盈利能力分析,即對經濟內部收益率、經濟淨現值等指標進行計算分析;經濟外匯效果分析,即對經濟外匯淨現值、經濟換匯成本等指標進行分析;輔助經濟效益分析,主要計算分析投資項目的就業效果和節能效果以及相關項目的經濟效益;對環境保護作一般評估。

國民經濟效益評估又稱經濟評估,是根據國民經濟長遠發展目標和社會需要,採用費用與效益分析的方法,運用影子價格,影子匯率,影子工資和社會折現率等經濟參數,計算分析項目需要國民經濟為其付出的代價和它對國民經濟的貢獻,評估項目投資行為在巨觀經濟上的合理性。它的作用有:(1)國民經濟效益評估是在巨觀經濟層次上合理配置國家有限資源的需要。(2)國民經濟效益評估是真實反映項目對國民經濟淨貢獻的需要。(3)國民經濟效益評估是投資決策科學化的需要。

基本程式

項目評估的基本程式

1、組織安排

組織安排是項目評估工作的第一步,即:組織力量、制定計畫。

2、收集資料

項目評估項目評估

為直接投資提供諮詢服務的投資銀行機構應收集這些資料數據,加以查證核實,並作進一步的分析研究;投資銀行還應根據評估內容和分析要求,通過企業調查和項目調查,進一步收集必要的數據和資料;根據查證發現的問題和疑問,通過調查,進一步核實清楚;根據收集的大量資料,加工整理,匯總歸類,以供評估中審查分析以及編制各種調查表和編寫文字說明之用。

3、審查分析

審查分析是在收集到必要的資料以後開始的,主要包括基本情況審查和財務分析兩個方面。具體內容包括:

企業和項目概況審查;市場和規模分析;技術和設計分析;財務預測;財務效益分析;經濟效益分析。

4、編寫報告

根據調查和分析結果,編寫投資評估報告。評估報告要對可行性研究中提出的多種方案,加以比較評估,肯定一種最優方案,並提出對投資項目的評估結論。評估報告要按規定程式送交企業最高投資決策機構審批。

評估方法

一、費用效益分析法

主要是比較為項目所支出的社會費用(即國家和社會為項目所付出的代價)和項目對社會所提 供的效益,評估項目建成後將對社會做出的程度。最重要的原則是項目的總收入必須超過總 費用,即效益與費用之比必須大於1。

二、成本效用分析法

效用包括效能、質量、使用價值、受益等,這些標準常常無法用數量衡評,且不具可比性,因此,評價效用的標準很難用絕對值表示。通常採用移動率、利用率、保養率和可靠程度等相對值來表示。成本效用分析法主要是分析效用的單位成本,即為獲得一定的效用而必需耗費的成本,以及節約的成本,即分析淨效益。若有功能或效益相同的多項方案,自然應選用單位成本最低者。

成本效用分析有三種情況:

(1)當成本相同時,應選擇效用高的方案;

(2)當效用相同時,應選擇成本低的方案;

(3)當效用提高而成本成加大時,應選擇增效的單位追加成本低的方案。

三、多目標系統分析法

若項目具有多種用途,很難將其按用途分解單獨分析,這種情況下應採用多目標系統分析法,即從整體角度分析項目的效用與成本,效益與費用,計算出淨收益和成本效用比。

分析方法

1.投資回收期法

新產品投資回收期是指企業用每年的新產品銷售所得的收益償還投資所需的年數。

a)按累計利潤計算

指自產品項目正式投產之日起,累計提供的利潤總額達到投資總額之日止的時間。

b)按年利潤計算

投資回收期=總投資/平均年利潤

2.淨現值(NPV)法

淨現值是指在項目壽命周期內,每年發生的現金流人量和現金流出量的差額,按照一定的折現率進行折現,所得出的淨現金流人現值的總和。

淨現值(NPV)=∑淨現金流量X折現係數。如折現率不變,則第n午的折現係數R=1/(1+r)n,其中r為折現率;n為年數。

折現率r又叫基準收益率,它可以—般市場利率或一般企業盈利率為基礎,結合企業在選擇項目時的政策來確定。

淨現值的衡量標準,如NPV為正數,則說明它的收益水平超過了折現率,可行,多力案進行比較時,淨現值越大越好,淨現值為負數,會虧損,不可行。

3.內部收益率(IRR)法

內部收益率(IRR)是指在項目壽命周期內現金流入的現值總額與現金流出的現值總額相等時的折現率,即使淨現值(NPV)為零時的折現率。內部收益率的經濟含義是;項目方案在此利率下,到項目壽命期末時,用每年的淨收益正好回收全部投資.即項目對投資的償還能力或項目對貸款利率的承擔能力。

IRR一般用內插逼近法計算,假設r1時,計算NPV1>0,r2時,計算NPV2<0,則IRR介於r1和r2之間,逐步改變r1和r2,使NPV1接近NPV2,當達到一定的範圍時,則IRR=(r1+r2)/2。

4.盈虧平衡分析法

盈虧平衡分析全稱產量成本利潤分析。用於研究價格、單位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總額等因素之間的關係。通過盈虧平衡點分析產品對市場需求變化適應能力的一種方法。

設某企業生產產品A,固定成本投入總額C1,單位售價為P,單位變動成本為C2,設銷售量為Q,銷售收入為Y,總成本為C,利潤為TP。

則有以下關係:

“C=C1+C2×Q

Y=P×Q

TP=Y-C=(P-C2)×Q-C1”

收入線與成本線的交點稱之為盈虧平衡點。在該點上,該產品收入與成本正好相等,稱保本狀態。盈虧平衡點越低,承擔風險的能力越大,競爭能力越強。如盈虧平衡點較高,則只有維持在高產量的水平上才能保證盈利,這樣,一旦在未來某一不確定因素髮生變化時,就會導致虧損。

在實際進行盈虧平衡分析時,會對銷售量、銷售價格分別進行盈虧平衡分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