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狀蜈蚣藻

頂狀蜈蚣藻

頂狀蜈蚣藻為海膜科、蜈蚣藻屬海水藻類植物,藻體叢生或單生,紅帶黃色,黏滑,叉羽狀分枝,基部有短柄。中國分布於遼寧省、山東省,國外分由於日本、韓國。生長在中、低潮帶的岩石上或石沼中,北方沿岸生長的藻體每年6~7月間開始成熟,南方生長的可在2~3月間開始成熟。本種為我國新記錄。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頂狀蜈蚣藻頂狀蜈蚣藻
藻體叢生或單生,紅帶黃色,黏滑,叉羽狀分枝,基部有短柄,柄長約2~3M,略扁平,向上成為扁平帶狀或披針形、線形葉片,葉片邊緣兩側小枝成羽狀排列,有的葉片表面亦有小枝突起,葉片末端一般尖細,體高20~30㎝以上,葉片寬1~2㎝以上。藻體橫切面觀;藻體葉片厚度200~600μm由皮層和髓部組成。皮層厚度50~70μm,由4~6層細胞組成,背斜排列。外皮層由2~3層長橢圓形或卵圓形細胞組成,頂細胞為長橢圓形或卵圓形,長5~10μm,寬4~6μm。內皮層亦由2~3層橢圓形或圓錐形細胞組成,長5~15μm,寬4~10μm。髓絲縱走,長10~40μm,寬2~3μm。雌配子體的果胞枝枝叢由內皮層產生,主枝由6~7個以上細胞組成。果胞枝為2個細胞,即果胞與下位細胞,果胞末端有一條細長受精絲。輔助細胞枝枝叢亦由內皮層細胞產生,主枝由6~10個以上細胞組成。輔助細胞圓球形,染色較深。囊果縱切面觀為半球形,直徑為260~380μm,基部與胎座相連的殘餘的枝叢絲體呈波浪形向四周包裹著囊果。四分孢子體的內皮層產生廣橢圓形的四分孢子囊,呈十字形分裂,四分孢子囊長25~40μm,寬15~20μm。雄配子體未發現。

生活習性

生長在中、低潮帶的岩石上或石沼中,北方沿岸生長的藻體每年6~7月間開始成熟,南方生長的可在2~3月間開始成熟。本種為我國新記錄。

地理分布

中國的遼寧山東日本韓國

分布分類

海水

藻類(四)

藻類是原生生物界一類真核生物(有些也為原核生物,如藍藻門的藻類)。主要水生,無維管束,能進行光合作用。體型大小各異,小至長1微米的單細胞的鞭毛藻,大至長達60公尺的大型褐藻。一些權威專家繼續將藻類歸入植物或植物樣生物,但藻類沒有真正的根、莖、葉,也沒有維管束。這點與苔蘚植物相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