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花炒鴨腸

韭菜花炒鴨腸

韭菜花炒鴨腸,是一道美食,主要原料有鴨腸200g、韭菜花300g,輔料有乾辣椒、食用鹼、大蔥、姜、花椒、八角等,該菜製作簡單易學,操作方便,口感舒適,是一道營養價值極高的家常菜餚。

基本信息

材料

主料

韭菜花炒鴨腸韭菜花炒鴨腸
鴨腸200g

韭菜花300g

輔料

乾辣椒適量

食用鹼適量

大蔥適量

適量

花椒適量

八角適量

生抽適量

桂皮適量

胡椒適量

製作步驟

1.用食用鹼來清洗鴨腸;
2.洗過的鴨腸再用水沖洗,重複一,兩次;
3.燒鍋水,加入花椒,乾辣椒,薑片,大蔥段,八角,桂皮等大料,加入適量的料酒和醬油,熬煮三分鐘,再下入洗好的鴨腸
4.煮開後再上兩,三分鐘,瀝乾控水,切成小段;
5.準備好其他配料,韭菜花,新鮮紅辣椒和姜;
6.將鍋燒熱,加入適量的油,下入紅辣椒和姜爆香;
7.下入韭菜花翻炒;
8.翻炒到韭菜花微微發軟時下入炒過的鴨腸一起翻炒;
9. 翻炒幾下後加入鹽和胡椒調味;
10.翻炒均勻即可,出鍋裝盤。

營養分析

韭菜的營養價值很高,每100克可食用部分含蛋白質2~2.85克,脂肪0.2~0.5克,碳水化合物2.4~6克,纖維素0.6~3.2克。還有大量的維生素,如胡蘿蔔素0.08~3.26毫克,核黃素0.05~0.8毫克,尼克酸0.3~1毫克,維生素C10~62.8毫克,韭菜含的礦質元素也較多,如鈣10~86毫克,磷9~51毫克,鐵0.6~2.4毫克,此外,韭菜含有揮發性的硫化丙烯,因此具有辛辣味,有促進食慾的作用。韭菜除做菜用外,還有良好的藥用價值。其根味辛,入肝經,溫中,行氣,散瘀,葉味甘辛鹹,性溫,入胃,肝,腎經,溫中行氣,散瘀。韭菜活血散瘀,理氣降逆,溫腎壯陽,韭汁對痢疾桿菌,傷寒桿菌,大腸桿菌,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本草綱目》中說:"韭籽補肝及命門,治小便頻數,遺尿,"民間常用韭菜治療身體虛弱,肺結核盜汗,噎嗝反胃,婦女產後血暈,吐清水及跌打刀傷腫痛,神經性和過敏性皮炎,新生小兒硬皮症等。

1. 補腎溫陽:韭菜性溫,味辛,但無壯陽成份;

2. 益肝健胃:韭菜含有揮發性精油及硫化物等特殊成分,散發出一種獨特的辛香氣味,有助於疏調肝氣,增進食慾,增強消化功能

3. 行氣理血:韭菜的辛辣氣味有散瘀活血,行氣導滯作用,適用於跌打損傷、反胃、腸炎、吐血、胸痛等症

4. 潤腸通便:韭菜含有大量維生素和粗纖維,能增進胃腸蠕動,治療便秘,預防腸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