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絳

韓絳

韓絳(1012年—1088年),字子華,原籍真定靈壽(今屬河北)人,後遷居開封雍丘(今河南杞縣)。北宋大臣,參知政事韓億第三子、太子太保韓縝之兄。 宋仁宗慶曆二年(1042年)進士及第,歷任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要職,後官至司空、檢校太尉,封康國公。卒於哲宗元祐三年(1088年),追贈太傅,諡號“獻肅”。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韓絳書法 韓絳書法

韓絳於宋仁宗慶曆二年(1042年)高中進士甲科第三名探花(狀元是楊寘,榜眼是王珪,第四名是王安石),除太子中允、通判陳州。 歷戶部判官,擢右正言、知制誥,遷龍圖閣直學士、翰林學士、御史中丞。

嘉祐年間,歷知慶州、成都府、開封府。為三司使。

宋英宗即位,遷給事中。治平二年(1065年),權知開封府(《開封府題名記碑》)。

宋神宗即位,拜樞密副使。熙寧三年(1070年),拜參知政事,罷知鄧州,徙許州、大名府。

元豐元年(1078年),任建雄軍節度使、知定州。又入朝授西太一宮使。

元豐六年(1083年),改知河南府。夏季,河南府突降暴雨,受災的百姓十分之五、六。韓絳開倉賑濟災民,延城築堤。數月後,大水又到來,百姓依賴新堤得以倖免。

宋哲宗即位,韓絳改任鎮江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封康國公,又任北京留守。黃河小吳埽再次決堤,都水監建議在大名府城旁鑿渠,使其向東流至黃河下游的金堤,以分水勢。韓絳說:“這個計畫一定失敗,白白浪費國力,而讓大名人流離失所,這不是治河良策。”他上次向朝廷上奏,最終得以罷修河渠。

元祐二年(1087年),韓絳告老辭官,哲宗命其以司空、檢校太尉致仕。

元祐三年(1088年)九月三日,韓絳去世,享年七十七歲。哲宗為他輟朝兩日,追贈太傅,諡號“獻肅”。 關於其逝世月日,史料有三月初九 、三月二日 、九月三日 三種說法。

人物評價

蘇軾:而況卿出入四世,師表萬民。身任安危,位兼將相。永惟三宗眷遇之重,宜極一品褒崇之榮。 ( 《賜新除檢校太尉守司空依前開府儀同三司致仕韓絳辭免恩命不允批答》)

范純仁:公方嚴莊重,望其容貌,知其為大人、長者。而仁愛愷悌,即之益親,居家烝烝,友睦親族,內外無間。……立朝端方,剛毅任重,得大臣體。遇事果敢,臨義勇發,不為後顧。樂善疾惡出於天性,故其論奏雖一時有行與不行,而讀之皆知其心本出於忠義,感激而為之也。當時賢豪多出其門,其後往往至公相、列侍從。其未顯時而指以為賢者,尚多有也。雖高年家居,猶與賢士大夫終日宴樂不厭。 ( 《司空康國韓公墓志銘》)

王稱:億有子位公府,而行各有適。絳適於同,維適於正,縝適於嚴。嗚呼,維其賢哉! ( 《 東都事略 》)

個人作品

《全宋詩》錄有韓絳詩十三首。

親屬成員

輩分關係姓名簡介
家世曾祖父韓處均累贈太師、開府儀同三司、周國公。
曾祖母李氏追封周國太夫人。
祖父韓保樞累贈太師、開府儀同三司、陳國公。
祖母郭氏追封陳國太夫人。
周氏追封陳國太夫人。
父親韓億歷任參知政事、太子少傅。累贈太師、開府儀同三司、冀國公,諡號“忠憲”。
母親蒲氏追封冀國太夫人。
王氏太尉王旦之女,追封冀國太夫人。
平輩兄長韓綱官至知光化軍,後因罪被除名,編管英州。
韓綜字仲文,官至刑部員外郎、知制誥。
弟弟韓繹字仲連,歷任秘書丞、職方員外郎等職。
韓維字持國,歷任門下侍郎、左朝議大夫等職,封南陽郡公。
韓縝字玉汝,官至太子太保,卒贈司空,諡號“莊敏”。
韓緯官至比部郎中。
韓緬官至光祿寺丞。
——妻子范氏太子太傅范質之曾孫女,先於韓億逝世,追封韓國夫人。
子輩兒子韓宗師字傳道,官至集賢殿修撰、知河中府。
女兒韓氏嫁進士范紳,早逝,追封仙居縣君。
孫輩孫子韓瑜曾為承事郎。
韓璧曾為假(試銜官)承事郎

表格參考資料:

史料記載

《范忠宣集·卷十五·司空康國韓公墓志銘》

《名臣碑傳琬琰集·韓獻肅公絳忠弼之碑》

《東都事略·卷五十八·列傳四十一》

《宋史·卷三百一十五·列傳第七十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