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姓家譜

韓姓家譜

韓姓家譜的內容和體例、格式,一般包括譜名、序、凡例、遺像、像贊、祠規、族約、家法、世系、傳記、遺事、藝文、派字、碑記、婚冠喪祭、族產、墳塋、墓志銘、祠記、遺稿、跋等。其中,最為常見的是序、世系、傳記、派語等。北宋宰相韓琦於嘉祐七年(1062年)中秋日作《韓氏家譜序》,明代劉基於洪武三年(1370年)仲春作《黟北南陽韓氏宗譜序》,明代文學家程敏政作《南陽韓氏宗譜敘》。

基本信息

韓姓家譜

韓姓家譜的內容和體例格式,一般包括譜名、序、凡例遺像像贊祠規族約、家法、世系、傳記、遺事、藝文、派字、碑記、婚冠喪祭、族產、墳塋、墓志銘、祠記、遺稿、跋等。其中,最為常見的是序、世系、傳記、派語等。

韓姓家譜韓姓家譜

韓姓家譜的序的內容,一般都是寫本支派之來歷,有的序,不僅溯源,而且旁及有關分支分派;寫先世事跡;闡明家譜的意義;修譜經過,等等。韓姓家譜的序,其中不少都出自名人手筆。

北宋宰相韓琦於嘉祐七年(1062年)中秋日作《韓氏家譜序》,明代劉基於洪武三年(1370年)仲春作《黟北南陽韓氏宗譜序》,明代文學家程敏政作《南陽韓氏宗譜敘》。

韓姓家譜的序的內容,一般都是寫本支派之來歷,有的序,不僅溯源,而且旁及有關分支分派;寫先世事跡;闡明家譜的意義;修譜經過,等等。韓姓家譜的序,其中不少都出自名人手筆。

創作信息

北宋宰相韓琦於嘉祐七年(1062年)中秋日作《韓氏家譜序》,明代劉基於洪武三年(1370年)仲春作《黟北南陽韓氏宗譜序》,明代文學家程敏政作《南陽韓氏宗譜敘》。

文獻目錄

《汾陽韓氏支譜》,1冊,清韓診敬重修,同治六年福蔭堂校刊本。

《汾陽韓氏支譜》,4卷,清韓鎮岳等纂修,光緒十年恭壽堂刻本。

《洪洞韓氏家譜》,2冊,明韓景伶編,乾隆年刻本。

《洪洞韓氏家譜》,明韓文等纂修,清韓殿魁等續修,鹹豐七年鈔本。

《洪洞韓氏重修宗譜》,2卷,清韓有慶等纂修,嘉慶二十年刻本。

《松江韓氏支譜》,2卷,清韓文衍重修,民國四年鈔本。

《松江韓氏文若公支宗譜》,民國十年韓綺章鈔雜本。《揚州韓氏支譜》,4卷,清光緒十八年活字本。

《延令韓氏族譜》,8卷,清韓長貴等重修,光緒十七年活字本。

《潤州韓氏家乘》,3卷,清韓復纂修,嘉慶二十年繼錦堂木刻本。

《鎮江韓氏宗譜》,2卷,清韓有和主修,同治七年廣德堂刊本。

《金陵韓氏族譜錄》,1冊,清韓印纂修,光緒六年活字本。

《潤州大沙韓氏宗譜》,2卷,清宣統元年廣德堂刻本。

《毗陵韓氏宗譜》,原道堂活字本。

《金埴韓氏家乘》,12卷,清韓樹榀重修,光緒二年永思堂活字本。

《錫山韓氏宗譜》,20卷,民國韓念祖等修,民國九年敦倫堂活字本。

《春暉韓氏宗譜》,16卷,首1卷,清韓勰修,光緒八年晝錦堂活字本。

《雲東韓氏家譜》,5卷,清韓奕輯,嘉慶間刊本。

《晉陽韓氏世譜》,1冊,清韓學韓等輯,清光緒二十八年刊本。

《杭州韓氏譜》,3冊,鈔本。

《義橋韓氏家譜》,10卷,清韓乃建重修,同治九年永思堂活字本。

《義橋韓氏家譜》,10卷,首1卷,民國韓拜旒接修,民國四年永思堂活字本。

《湘南韓氏續修宗譜》,40卷,末1卷,清韓家坤主修,光緒元年重修,晝錦堂活字本。

《湘南韓氏家譜》,68卷,清韓殿揚等增修,宣統三年晝錦堂活字本。

《一都韓氏家譜》,16卷,首1卷,民國韓沛金等修,民國十八年晝錦堂活字本。

《寧波相韓家譜》,清晝錦堂活字本,3冊。

《寧波韓氏宗譜》,6冊,民國周頌清等纂修,民國十六年晝錦堂活字本。

《餘姚韓氏東岙支宗譜》,7卷,清韓明和修,韓明盛纂,光緒三十一年活字本。

《鹹安韓氏宗譜》,16卷,民國韓叔金等主修,韓思溶纂修,民國三十五年大本堂木刻本。

《重編羊山韓氏宗譜》,4冊,民國韓迪周、韓百年重修,民國二十年晝錦堂鉛印本。

《遷東陽高陽韓氏宗譜》,6卷,民國葛樹棠纂,民國十七年活字本。

《徽州韓氏宗譜》,1冊,清鈔本。

《黟北南陽韓氏宗譜》,1冊,明萬曆二十四年鈔本。

《南陽郡韓氏族譜》,清韓家相等纂,嘉慶三年刻本。

《袁郡韓祠主譜》,3卷,清韓修五纂修,道光二十一年南陽堂活字本。

《袁郡韓祠主譜》,3卷,清韓文蔚等纂修,同治七年南陽堂活字本。

《韓煥先祠主譜》,4卷,清韓毓淇等纂修,光緒二年南陽堂活字本。

《韓煥先祠丁享譜》,4卷,清韓毓淇等纂修,光緒二十三年南陽堂活字本。

《萬載韓氏世譜》,1冊,清韓文禎等纂修,康熙四十七年刊本。

《萬載韓氏族譜》,1冊,清嘉慶六年南陽堂活字本。

《萬載韓氏族譜》,1冊,清道光二十八年南陽堂活字本。

《萬載韓氏榮公支譜》,3冊,清韓聯俊纂修,光緒十五年南陽堂活字本

《萬載韓氏族譜》,1冊,清南陽堂活字本。

《淄川韓氏世譜》,4冊,清韓瀛州等修,光緒十三年刻本。

《淄川韓氏邑乘》,5卷,首1卷,民國韓振銘續輯,民國七年刻本。

《棲霞韓氏譜書》,清韓元英纂,光緒二十六年鈔本。

《臨沭韓氏宗譜》,鈔本。

《武漢韓氏宗譜》,清韓洪蔗、韓國海總理兼纂修,光緒三十三年韓氏南陽堂活字本。

《花山韓氏宗譜》,民國韓繼海等采輯,民國三十六年晝錦堂闔族同刊活字本。

《新洲韓氏宗譜》,民國韓溶等續修,民國三十四年木刻本。

《韓氏南渡支譜》,3冊,清韓學志撰,道光十五年刻本。

《雲湖韓氏四修族譜》,19卷,首1卷,清韓朝瀛修,民國十五年活字本。

《長沙韓氏支譜》,12冊,清韓文龍等纂修,同治六年南陽堂木刻本。

《長沙韓氏支譜》,6卷,民國韓開錫纂修,民國九年南陽堂刻本。

《紫泥韓氏族譜》,1冊,清韓勉茲編,鹹豐九年鈔本。

《宣漢韓氏宗譜》,1卷,民國韓艷如修,民國元年木刻本。

《合州南陽郡韓氏支譜》,1卷,民國韓氏宗祠編,民國間十四世裔孫忠槐鈔本

《禮縣韓氏家譜》,清稿本。

《莊浪韓氏世系源流》,4卷,民國唐維翰纂修,民國十七年鈔本。

《韓氏宗譜》,23卷,首1卷,末1卷,清韓寰康等修,乾隆五十六年晝錦堂活字本。

《韓氏宗譜》,12卷,民國韓國霖等纂輯,民國二年有懷堂活字本。

《韓氏族譜》,4冊,明韓士鰲纂輯,鈔本。

-------------------------------------------------------

2字輩派語

《相韓譜》載,宋室南渡前,宋忠獻王韓琦創訂的8世派語為:

玉彥口胄,鄉卿立甫。

《義橋譜》載,宋中散大夫韓休卿所訂蕭山韓氏8世派語為:

心之言可,山問日世。

《越韓譜》載,明刑部尚書韓邦問為紹興韓姓所訂16世派語為:

人淳禾溥,金信水貞,火明土永,木茂竹承。

《相州韓氏文獻》載,民國十三年(1924年),經南北宗族會同集議

訂32世派語,咨明內務部備案並通咨宗族占籍省分行政長官

,同時轉行族屬繁衍縣分,俾資遵守。32字為:

一本大宗,子孫千載,一修寸念,門尚中行,

示以文為,工其力作,曰惟、善,卜兆方長。

《春暉譜》,所載當地韓姓20世派語為:

學以全為范,衷其,填是舉,作求躬昉迪,遵集受敷宜。

《雲湖譜》,為本宗原定5字,後又增加20字,實定為25派:

學應辵知金,世映興朝久,

家承建業傳,作忠培遠澤,

篤孝紹先賢。

《紫泥譜》載本支韓姓派字為10字:

元受祖宗善,德福慶昌隆。

《麻陽姓氏》載全縣韓姓派語15字:

友文遷通上,啟朝正天子,宗景志永仲。

《洛陽韓氏》韓姓派語10字:

子秉公維大思嗣佳兆興

安徽六安舒城附近,宗祠位於舒城湯池:

同延泰吉春

天向中國

承運復興

修明禮教

建樹功勳

《臨沭韓氏》宗譜

臨沭韓氏,清,由大部東遷徙而來,系韓氏三兄弟,應是80氏左右,由克勤、克儉、(另一名不詳),長兄落戶臨沭縣大韓莊村,以大韓命名村莊,隨從解氏亦在此落戶,社會動盪,有逃亡至此,不知姓氏戶,落戶後遂姓韓。

臨沭大韓派語6字:克、奉、兆、寶、佃、善

規律

一種情況

凡逢字輩的單數,則取其為人名的偏旁,人名取單名;凡逢字輩的雙數,則取其獨立而人人名,人名取雙名。如第一組“玉彥口胄”等8字,韓琦兄弟逢字輩單數“玉”字,故人名都以“玉”字為偏旁,取單名,如韓琦、韓琚、韓碹。忠獻王韓琦的子侄,逢字輩雙嫩“彥”字,故皆取“彥”字獨立人人名,起雙名,如韓琦有五子,名忠彥、端彥、純彥、粹彥、嘉彥;他的侄子有考彥、方彥等。第三字“口”,系單數,故取其為偏旁,單名,如韓治、韓浩、韓邕等。第四字“胄”,系雙數,故取“胄”字獨立,雙名,如韓肖胄、韓膺胄、韓仁胄、韓保胄、韓述胄等。余此類推。

另一種

派語的使用方法,還有一種情況,即人數較少又處偏遠之地的支族,其派語不是用完若干字,又另起新的派字,而是採用周而復始的辦法。如湖南麻陽縣栗坪鄉的韓姓,就是以“友文遜通上,啟朝正天子,宗景志永仲”這15字,輪轉使用下去。

社會功能

簡要說明

派語的功能與作用,簡單地說,就是用來區分同姓同系人的輩分。如果沒有字派,而僅僅只知道年齡,就很難判斷同姓者某某的輩分,因為有的人年齡大反而輩分小,有的人年齡小反而輩分在前,這就會輩分不分,尊卑難辨。有了派語,在同姓交際的過程中,互通派字,祖孫父子叔侄兄弟等等關係,就一清二楚了,才不至於產生輩分世次的混亂。

原文引用

《相州韓氏文獻》的一段話,很清楚地說明了派語的這種功能:“相韓本支得與聖賢孔、顏、曾、孟諸氏後裔同,能世次毫不紊亂,實賴有此命名、宗派維繫所致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