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城“諫公”鼓吹樂

韓城“諫公”鼓吹樂

古樂曲譜“諫公”是韓城市西莊鎮楊村王門後裔尊神敬福的一種獨特表演形式,古韻古味,優雅動聽。“諫公”曲譜由來已久,清順治年間,王姓家族每年春節正月初一祭拜祖先,在祖先牌位前敲打“雲鑼”、“海牛”等樂器演奏的這種樂曲,以示不忘祖恩。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思想觀念的轉變,人們不再集體祭祖、敬神,加之文革中,大批祠廟被摧毀,甚或一個村都沒有一個祠堂,古樂曲譜不再演奏。目前,楊村只有王乃敏(現年85歲)老先生一人懂得此曲並能熟練演奏外,再無人能熟練演奏此曲,如不挽救,只能面臨失傳。

簡介

陝西非物質文化遺產第二批省級保護項目名錄

古樂曲譜“諫公”是韓城市西莊鎮楊村王門後裔尊神敬福的一種獨特表演形式,古韻古味,優雅動聽。“諫公”曲譜由來已久,清順治年間,王姓家族每年春節正月初一祭拜祖先,在祖先牌位前敲打“雲鑼”、“海牛”等樂器演奏的這種樂曲,以示不忘祖恩。康熙年間,因天下安定,王姓人丁興旺,生活富裕,祭祖時感到樂曲單調,樂器破爛,後購置回鐃、鈸、雲鑼、海牛等樂器,經過精心探討,將曲譜起名曰“諫公”(即尊長之意),從此每年春節、清明節都演奏此曲,代代流傳至今。

..

古樂曲譜“諫公”演奏獨特:一、有固定的表演程式,分別是金鐘破曉、海牛淨宮、道士清堂、雲鑼祭拜、古樂震宇。二、有特定的表演時間、地點。(一)樂器按順序在祭祖敬神時演奏;(二)在巷道中行進時遇到人多集中之地,改奏“諫公”曲,還敲打其它樂曲。三、曲調獨特。“諫公”曲譜分為八節,另外還有雲鑼四曲,囔囔鑼一曲,鐃鈸行進曲一曲以及小鑼小鑔曲調各不相同,演奏時有獨奏、合奏,音色高、低、快、慢各異,十分中聽,四、鼓陣前後執事的擺設莊嚴肅穆,數目眾多,服裝顏色豐富多彩。
古樂曲譜“諫公”演奏所用銅器較為特殊,鐃、鈸每副重5.5斤,小鑼、小鑔,面小、較厚,不同一般,特別“雲鑼”一副10個,音色不同,各具特色,且難以製作,十分珍貴。
“諫公”曲譜流傳至今已三百餘年,韓城境內僅楊村居民可演奏這一古曲,其音量高低快慢有序,恭敬祭神,祭拜結束,方可演奏其它曲譜,以示歡樂。總之,“諫公”曲譜悠揚悅耳,周邊縣市少有,確有保護價值。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思想觀念的轉變,人們不再集體祭祖、敬神,加之文革中,大批祠廟被摧毀,甚或一個村都沒有一個祠堂,古樂曲譜不再演奏。目前,楊村只有王乃敏(現年85歲)老先生一人懂得此曲並能熟練演奏外,再無人能熟練演奏此曲,如不挽救,只能面臨失傳。

基本內容

一、金鐘破曉:打金鐘五響(打五更),“嗡……嗡……嗡,嗡……嗡,”此時,天快亮了,催人早起,一天的活動即將開始。
二、海牛淨宮:兩個海牛齊吹五聲,“嘟……嘟……嘟……嘟……嘟”,此時,天色即亮,東方破曉,一切牛鬼蛇神聽到海牛叫都逃跑了。祠堂、廟宇清淨安寧。
三、道士、和尚、仙女清堂:清堂人士手拿雞毛撣子、掃帚、進祠廟清堂。打掃完畢後,手持小鑼、小鑔、小鼓拍打,仙女舞蹈,迎接祭祖或敬神來人。祭祖、敬神人入堂時,拍打即停。
四、雲鑼祭拜:祭拜前,雲鑼在門口敲迎接曲(食擺式)……反覆敲打,直到貢品擺放完畢,香上好後,即開始跪拜,跪拜時即換曲譜(樂酒式)……反覆祭祖或敬神跪拜完畢即停。

基本特徵

“諫公”曲譜富有獨特的表演形式,古韻古味,優雅動聽,拍打曲調獨具一格。
..

一、固定的表演程式。其程式為(一)金鐘破曉:打鐘五響(即打五更之意),示意天快明了,催人早起。(二)海牛淨宮:海牛吹五響(意即驅逐妖魔),趕走牛鬼蛇神清淨祠廟。(三)道士清堂:(道士、和尚、仙女)清掃祠廟,清除神像牌位塵土,以備長者祭拜。(四)雲鑼祭拜(雲鑼按曲調順序敲響)祭拜人雙手端貢品,盤盛香燭,祭獻佳釀,磕頭跪拜。(五)古樂震宇:跪拜祭獻完畢,長者出廟祠,古樂大奏振奮人心。
二、有特定的表演時間、地點。(一)樂器按順序在祭祖敬神時演奏;(二)在巷道行進時遇到人多集中之地,改奏“諫公”曲,還敲打其他鼓曲,以示熱鬧。
三、曲調獨特。“諫公”曲譜分為:前序一節,曲調五節,身子一節,尾馬子一節,另外雲鑼4曲,囔囔鑼1曲,鐃鈸行進曲1曲以及小鑼小鑔曲調各不相同,演奏時,有獨奏,合奏,音色高、低、快、慢各異,十分中聽。
四、衣著各異,有著黃色古裝,著便服馬褂。現時已改作彩色衣、帕、腰帶。
五、鼓陣前後排列,有古執事列陳——抬神樓、村牌、肅靜牌、迴避牌、例授儒林郎木牌等,還有金瓜、鉞斧、朝天鐙、鬼頭大刀、仙人掌、玉皇棍、青龍刀、宮燈、黃羅傘等70餘件古執事分列神樓前後,莊嚴擺設,以示敬重。

歷史淵源

“諫公”曲譜,據王乃敏(1924年生)老人說,古樂曲譜在該村由來已久,清順治年間,王姓家族在每年春節正月初一祭拜祖先,在祠堂祖先牌位前敲打著由“雲鑼”、“海牛”等樂器演奏的這種樂曲,以示不忘祖恩。
清康熙繼位後,天下逐漸太平,國事日漸安寧,人民安居樂業。此時王姓人丁興旺,生活富裕。春節祭祖時,王族後裔感到樂曲單調、樂器破爛,祭祖不熱鬧,萌生再添樂器改進曲譜,後託付在外經商的親屬購置回鐃、鈸、雲鑼、海牛、小鑔等樂器。後裔子孫則按樂器聲響再精心探討曲譜,起名日“諫公”(即尊長之意)。在祭祖入堂演奏時,敬獻、跪拜,敲打音低的嚴肅樂曲。跪畢則吹、打高音曲調,十分好聽,從此每年清明節祭玉皇神和敬法王時都演奏此曲。這套曲譜是王門後裔尊祖敬神之特有曲譜,凡參與敬神之人無不讚揚。這套曲譜,從康熙二十三年敬神至今已320餘年,雖經後人改進,但保持了原曲風貌,是一種古樂曲譜,很有保護價值。

相關器具與製品

鐃10副(每副重5市斤)鈸10副(每副重5.5市斤)
鼓3個(直徑1.5市尺)小鑔2副(直徑約4市寸)
小鼓1個(直徑6市寸)雲鑼2副(每副10個小鑼)
海牛2個(粗細音各1個)銅鐘1個(鐘口直徑約1尺)

主要價值

拍敲“諫公”的樂器,鐃、鈸、囔囔鑼,大小鼓還可買到,但所用“雲鑼”、“海牛”是較難買或目前還買不到,特別是楊村現存的古樂“諫公”十幾個曲譜更是難找。
一、“諫公”曲譜自康熙二十三年(1683年)流傳到楊村,迄今三百餘年,韓城境內僅有楊村人會演奏這一古曲,音量高、低、快、慢有序,不像其他曲調玩、跳、扭腰、列胯。它是莊嚴有序,恭敬祭祖敬神。祭拜完畢,才敲其他曲譜,以示歡樂。總之,“諫公”曲譜確屬古曲悠揚悅耳,周邊省市縣少有,確有保存價值。
二、“諫公”曲譜使用銅器特殊,鐃、鈸、每副重5.5斤,小鑼、小鑔,面小、較厚,不同一般,特別是“雲鑼”一副10個,音色不同,各是各音,兩副音量相同,實屬不易,市場商店沒有,要做也不容易。這些“樂器”和“曲譜”價值無法估計,確有保護必要。

瀕危狀況

一、這套古樂器:鐃、鈸、小鑔、小鑼、囔囔鑼按樣聽音還可製作。但像現存的兩副“雲鑼”十個音,二十個數,每兩個音色相同,製作較為困難,市場更難買到。
二、“諫公”這套古曲,所用的樂器,打、拍曲調,原來只有王姓家族人會拍打。文革中,祠廟大部分被摧毀,甚或一個村都沒有一個祠堂、廟宇,在節目期間,只舉行扭秧歌、跑船等社火項目,古樂曲譜不再演奏。這套古樂曲譜現在只有王乃敏(現年85歲)一人懂得此曲並能熟練演奏外,再無人能熟練演奏此曲。如不挽救,只能失傳。

所在區域及地理環境

據考證,楊村始建於北宋初年,迄今已千餘年歷史。最先在這裡居住的是幾戶焦姓人家,故起名日“焦家莊”。後來楊姓人家逐漸移居,年復一年,人口增多,到明、清兩朝時期,楊姓人增多,遂將村名改稱“楊村”。後來王、李、陳、張等姓人相繼移入定居,至今全村戶數四百之多,人口接近兩千。

..

楊村位置優越,村子緊鄰108國道、西韓鐵路和西禹高速公路,西依呂梁山,當地人稱“伏鳳山”,因山形似伏臥的一隻大鳳凰而得名。北有盤河,韓城第二大水庫——盤河水庫就居其中,由於水庫常年儲量較多,故楊村的地下水源豐富,人畜飲水、莊稼灌溉十分方便,常年豐收有餘。村中建有老年公寓,起名日“伏鳳山莊”,炎夏暑月,室外清涼,入冬高山擋風,室內溫暖,可謂冬暖夏涼的神仙聖地,此處可居住老年人200餘名。村內巷道平整,規劃統一有序。村委會院內民眾健身器材多樣,文化活動室定時開放,報刊種類多,圖書萬餘冊,是村民學習健身的最佳場所。
2004年,楊村被劃為生態工業園區,引進多家民營企業,安排楊村青壯年男女200餘人。村北高崖處新建一所食宿國小,學生食宿方便,美麗的楊村正在向富裕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發展。

保護計畫

已採取的保護措施:
(一)由楊村王姓後人王乃敏老先生整理了《“諫公”曲譜》,並列印成冊;
(二)組建的鼓隊總計一百人,由王乃敏老先生傳授,現有部分成員已會演奏此曲;
(三)每年的正月十五、清明節、重陽節,由鼓隊演奏“諫公”曲譜。

內容保護:

(一)保護古樂所用的一切樂器,並有專人保管。
(二)對“諫公”曲譜列印成冊,妥善保存,代代相傳。
(三)積極收集“諫公”曲譜一切內容,使其更加完善,並在此基礎上再加發展。
(四)積極組織拍打樂曲隊伍並出資訓練,逐漸擴大。

十年保護目標:

(一)成立保護小組,全面負責“諫公”曲譜保護與發展工作的管理、協調、督導及資金的落實;
(二)完成“諫公”曲譜的收集、整理、歸檔,搞好錄製工作;
(三)加強鼓隊的訓練,熟練掌握“諫公”曲譜的演奏,並承擔對外表演,擴大影響;
(四)注重加強年輕藝人的培養,要將這一珍貴曲譜一代一代傳下去;
(五)在原有表演基礎上,擴大規模,上升規格,使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更好的保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