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華城連環殺人案

韓國華城連環殺人案

韓國華城連環殺人案是指1986年至1991年間,韓國京畿道華城市太安鎮一帶,有10名女性依次被害,殺人犯始終未被捕,最終成為未解決的殺人事件。1986年9月19日在京畿道華城市安寧里發現一位被勒死的71歲的老人,從此連環殺人事件開始了。1986年發生兩起殺人事件,1987發生3起事件,1988年發生2起事件,1990年和1991年各發生了1起事件。1996年首次經金光林導演拍攝成舞台劇Come and See Me並根據實際調查資料與採訪記錄等,2003年被正式拍攝成《殺人回憶》搬上銀幕,但由於案發不過才短短十年,案發地區及當時相關者、受害者家屬依然很敏感,加上還未結案,尤其源自真人真事,這無疑表明這是一個敏感指數頗高的素材。2014年,該事件被作為電視劇《岬童夷》的參照原型。

基本信息

案件概述

案件發生地點案件發生地點

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令韓國陷入一片恐慌的華城連環殺人案隨著抗訴時效終結,在人們的記憶中成為“殺人回憶”。華城連環殺人案是從1986年9月15日到1991年4月3日在京畿華城市泰安一帶發生的婦女強姦殺人案。在4年零7月內罪犯作案10次。截止到2日,第十起事件的抗訴時效(15年)宣告終結。即使今後抓到罪犯,也不能判刑。警方只抓到了與連環殺人案無關的第八起事件(1988年9月)的罪犯。第十起事件的受害者是權某(69歲,女)。

1991年4月3日下午9時左右,在東灘面盤松里荒山上發現了遭到暴行的權某的屍體。當時,權某的脖子上纏著長統襪。此後,殺人案再也沒有發生,罪犯仍是個謎。連環殺人案的受害者都被勒死,行兇工具是長統襪、襪子等受害者的衣物。而且從受害女性的陰部發現了各種異物,令國民為之震驚。根據前五起案件中收集到的兇手的精液、血液、毛髮等,確定兇手的血型為B型。據距離第四起事件發生半個月前遭到性暴力後,勉強逃出來的受害者提供的口供,兇手的年齡大約在20多歲,身高165~170厘米,身材偏胖。對兇手的全部資料只有這些。國立科學調查研究所保留了當時在現場採收集的兇手的遺傳因子。如果今後抓到嫌疑犯,就可以進行確認。警方說:“從殘忍、紊亂的手法看,可能是犯罪時沒有罪責感,反而享受殺人的‘精神病患者(psychopath)所為。”

華城連環殺人案華城連環殺人案

這起案件是有史以來警方動員人數最多的事件。警方先後投入了205萬名警察,嫌疑犯和證人達到21280人。40116人接受了指紋鑑定。另有570人和180人分別接受了遺傳基因(DNA)鑑定和毛髮鑑定。調查記錄裝滿了5個大塑膠袋。警方和檢察機關決定,與抗訴時效終結一年後銷毀所有記錄的其他事件不同,永久保留該記錄。這是考慮到事件的重大性和國民的關注程度,為了抗訴時效結束後也能查明真相。該事件還成為迫使警方儘快引入科學調查方法的契機。在第八起事件中首次採用了毛髮中子分析法。第九起和第十起案件委託日本對兇手的精液進行了DNA鑑定。DNA鑑定法正是從這時開始引入。

華城警察署的暴力第三組接手該事件,收集線索。2003年上映後吸引500萬名觀眾的影片《殺人回憶》

證明人們仍很關心華城連環殺人案。隨著該事件的抗訴時效終結日期的接近,再次掀起了延長重大犯罪的抗訴時效的爭議。也要追查到底。一定要查明真相。所以暫時將保留專門調查組。

案件特徵

韓國華城連環殺人案韓國華城連環殺人案

1,被害者全部是女性。

2,被害者的年齡沒有限定在年青層,其中被害人中,有52歲(第7起事件),69歲(第10起),71歲(第1起)等各種年齡層。

3,被害者的陰部被嚴重損害。(4,6,7,9起)

4,在現場或被害者的陰部內部中發現了精液,以及頭髮,菸頭等。

5,被害者大多數是脖子被緊緊纏繞而被害的 。

6,被害者的陰部中發現了9小塊桃子的碎塊 ,用刀子割(或挖) (第1起和第9起案件)被害者的胸部 ,而犯罪者對此殘忍的犯罪手法並不以為然。

在韓國發生的連鎖殺人事件中,最初把它當做一般性的殺人事件進行搜查。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案件的線索並沒有得到進展。在調查案件的期間,接二連三的案件陸續發生了。因此,連環殺人事件成為韓國全國民都緊密關注的事件。解決此案件時也集中了警力。

韓國華城連環殺人案韓國華城連環殺人案

除第8起案件外,沒有任何一個案件的罪犯被捕,因此,到底是罪犯的一個人行為還是多數人的行為,還是每個案件只是個別事件並無關聯,都沒有得到明確的結論。並且,7、9、10起案件被指認的3名嫌疑人分別結束了自己生命等不詳之事,反覆一再地發生,形成了‘華城怪談’這樣的話 。

唯一有重要線索的第八起案件,此案件的情況是犯罪現場中發現的陰毛和犯人的陰毛一致的證據,被採納通過,犯罪人被宣告無期徒刑,和其他案件是沒有明朗的關聯,第8起案件除外所有的案件依然沒有解決,這些案件被遺留下來,2004年時,所有的案件都過了殺人公訴時效15年。

事件記錄

1986年

9月15日,71歲從事農業的女子在9月14日從女兒家投宿完後,在回家途中遇害。隔天被發現陳屍于田地,下半身赤裸。手腳以X字捆綁,趴在田地上,死因是勒死。

10月20日,25歲家庭主婦在晚上8:00相親完後,再前往巴士站的途中遇害。手法如同上一個。胸口有4處刀傷,但死因是勒死

兇手疑容兇手疑容

12月12日,24歲主婦與丈夫聚餐完後,於晚上11:00搭巴士的回家途中失蹤(丈夫聚餐後返回了後公司),131天后遺體在距離自家只有50米的稻田田埂被發現。不過遺體已腐爛,死者的臉上被蓋上內褲,死因是勒死。

12月14日,21歲的公司女職員在水原市的咖啡店相親完後,於晚上11:00搭乘巴士的回家途中失蹤。7日後,被發現了陳屍在稻田的田埂,現場堆積了許多芝麻,雙手被胸罩反綁,頭被蓋上緊身短褲,死因是勒死。

1987年

1月10日,18歲的女學生於晚上8:50分放學與朋友分開後獨自乘坐巴士,之後為行蹤不明,隔日被發現陳屍在田地中。雙手反綁,嘴巴被襪子塞住,死因是被圍巾勒死。衣服被脫掉後再蓋到身體上

5月2日,29歲的主婦於晚上11:00從家中拿了2把雨傘準備接送丈夫的途中遇害。上半身赤裸,死因是被胸罩勒死,丈夫家中被強制搜尋。

1988年

9月7日,54歲主婦在幫助完長子經營的食堂之後,於晚上9:30在歸途途中遇害。被發現陳屍在農水路小河附近的草叢,陰道被放入桃子的碎片,雙手被胸罩反綁,嘴巴被襪子和手帕塞住,死因是勒死。犯罪現場是從水原市相隔了29公里的地方,巴士司機稱有目擊到嫌犯。

9月16日,13歲朴姓女子在晚上9:00前往教會的途中被歹徒從後面持刀威脅,強行拖到稻田的田埂,雙手被脫掉的衣服反綁,嘴巴被內褲塞住,頭被套上緊身短褲,嫌犯強姦得逞後,被害人在嫌犯洗劫財物的空檔逃跑。逃往對面村莊,是這10起案件的唯一倖存者。

1990年

11月15日,14歲的女學生回家在地下道與朋友分開後獨自回家,於晚上6:30在途中在石料店背面的山野遭強姦殺害。隔日被發現陳屍在同一個地點,屍體是由父母與警察的陪同下發現的,被發現的時候遺體被松樹樹枝掩蓋,雙手雙腳被反綁,嘴巴被胸罩塞住,胸口有兩道刀傷。陰道被插入原子筆、叉子、湯匙。

1991年

4月3日,69歲的無業女子於晚上9:00在回家途中遇害,陳屍在距離自家150米以外的松林。下半身只剩內褲。陰道被插入了襪子,死因是被長筒襪勒死。

兇手特徵

當地的居民

兇手對周圍環境非常熟悉。在第9 起案件中,他一定早就知道在樹林後面150m處有一片空地。

一個具有性心理障礙並仇視女性的人

兇手疑像兇手疑像

被姦殺的女人的屍體都被殘忍的折磨過。性變態通常比普通罪犯更冷靜,在案發後更細心。

20多歲甚至更年青

從罪犯制服受害者的手段和作案的範圍來看兇手很有力量。罪犯顯得對性器官非常著迷,這顯示他可能是一個性經驗相對較少的人。

堅忍沉穩

在1987年1 月的第5 起案件中,兇手在零下15度的雨中等了超過一個小時才捉住受害人並將她拖了700m的距離。

大膽有方

儘管警方調查非常賣力,兇手仍然持續犯罪。他通常會使用受害者的物品作為武器。犯罪現場非常乾淨。

B 型血

在1990年11月的第9 起案件現場,在捆綁受害人頸部和手腕的尼龍絲襪上發現的精液顯示罪犯是B 型血。

警方解密

京畿地方檢察廳刑警科重案系長河升均京畿地方檢察廳刑警科重案系長河升均

我知道你,我們一定會見面,我一定抓到你(寫給殺人犯的一封信中)” 曾任華城連環殺人案現場搜查組組長的警察幹部推出了自傳隨筆 《華城尚未結束》。

作者是京畿地方檢察廳刑警科重案系長河升均。隨著人們知道他是電影《殺人回憶》中影星宋康昊所扮演的“朴斗萬刑警”一角的原形,就成了著名人士。在“我仍然是負責華城連環殺人案的刑警”這一副題中表露出他一定要捉拿殺人犯的執著。

華城連環殺人案是從1986年9月15日到1991年4月3日在京畿道華城一帶有10名婦女接連受到性暴行後被殺害的慘案。除了被證實為模仿這一案件的第8次案以外,其他案件沒有查到真兇。

河升均以在現場調查案件時蒐集的資料和自己親自紀錄的搜查日記為基礎,按照案件發生順序詳細進行了分析。這本書以“追蹤尚未結束”為序言,將“惡魔的出現(第一次案)”、“破碎的新婚之夢(第三次案)”、“惡魔的肖像畫(第七次案)”、“最後一名犧牲者(第九次案)”等共在13章記錄了惡夢般的案件經過。

而7日恰巧是1988年9月7日發生的第7次案件的殺人嫌疑公訴時效(15年)到期,因此華城案中只有第9次案(1990年11月15日發生)和第10次案(1991年4月3日發生)還具有公訴時效。

河升均說,“推出這本書,是為了將案件的真相公布於世,並抓到犯人。”他還表示,“一定要在公訴時效到期之前抓到犯人。” 河升均是在1971年成為巡警後從事這一事業30多年的重案刑警。從“女大學生河某被殺案”到最近的“浦川農協搶劫槍枝案”,大部分在京畿道發生的大型案件都經過他的搜查得到解決。

附錄:擔當警事至犯人的信

新聞資料新聞資料

以下是本刑事擔當-京畿(キョンギ)警察庁ハ・スンギュン捜査指揮官退任前兩個月以信件的形式給犯人的訊息。

kaputori(韓國民謠中人名),我是這么稱呼你的。不知道你是否喜歡。為了不忘記你的存在10多年前我取的這個名字。雖然不知道你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還是更多的人,總之,為了和你,或者和你們相見,我至今花費了不少心機。你們或許會對此提出反對吧。

kaputori,去年末,華城帰宅途中女大學生失蹤並被殺害事件。該事件至今未被解決,因此我在這邊做搜查指導。

不過,這真是不能脫身的惡緣啊。本次事件中女大學生失蹤被害的場所就是那個城市。那個你或者你們曾殘酷的踐踏人們寶貴的生命的城市

第九回事件的公訴時效在下個月,最後的第10回案件則在來年4月期滿。我也將在來年6月退休。這次(21日)是在職中最後一次迎來警察節了。時效期滿加該案件擔當人退休……這或許又一次成為世間眾議的話題吧。我則更慘,當時想著一定要把手銬戴到 你的手上,不過我快要不能使用手銬了。

作為刑警我覺得自己是受到恩惠的人。1971年當上警察開始到擔任強力課刑警,以那292個殺人犯為代表,我送進牢房的人達數千之多。以上各 點功績被認同之故,2004年7月開始的一年間我還在全羅(チョンラ)北道・任実(イムシル)作為警正(總警之下的階層)擔任了所長一職。

新聞資料新聞資料

可是,這又能怎樣,始終沒有逮捕到你。

第一次和第二次事件發生以來,也就是86年12月作為水原(スウォン)警察署・刑事系長執勤開始到華城事件搜查本部工作來年剛好20年。

幾個月不回家,誓死要把你們抓住的念頭下瘋狂奔走。哪怕把妻兒的生日忘掉也能記得住你全部的犯罪日期時間和手法。

我有部下過勞倒下,至今半身不遂。還有另一個部下因為對疑犯亂審問而犯下了使疑犯死亡的錯誤。我也曾因此被解除職位。

就在這期間你也像嘲笑我們似的,從容的再次犯罪。為什麼呢。

你一定已經到了中年了吧,有著極端內向無社交性的性格,你結婚了嗎有孩子了嗎。

那個電影,殺人記憶,你也看了嗎?作為一個連犯人都抓不到的警察,我無論如何也不能走進熙熙攘攘的電影院,只能一個人在汽車放映場觀看。

受害人中連70歲的老婆婆都有。沒有想到過自己的母親嗎?還有剛結婚的女性,年輕的20歲姑娘,尚年幼的女國中生,高中生。她們肯定有向你哀求救命吧。

我去了你去的地方,看到屍體的時候我怒不可遏。我發誓抓到你一定不讓你站在法庭上,我要親自下手解決你。

可是這又能怎樣呢。我始終沒能逮捕你,對於晚輩和被害者遺族來說是一生的罪人。

新聞資料新聞資料

被全裸捆綁著施以充滿變態的暴行的如姐妹、兒女的女性們。還夢到明天像你這般的惡魔們是沒有公訴時效的,我退任之後我的後輩們會把你抓住。

得了癌症的話徹底的治療是理所當然的。可是對於要從世上除去你這樣社會的癌症而言居然存在公訴時效,你不覺得奇怪嗎

kaputori。知道嗎,但是還在華城。我打算搜捕你直至離任的那天。

然後只要公訴時效取消的話,沒有我,後輩們也必定會把你逮捕歸案。對比從前我們的變化也很大。

請務必不要比我先死。我們必定應該會晤的,對吧,kaputori。

最新動態

2007年1月10日朝鮮日報報導,“華城噩夢”再度出現。最近在京畿道華城附近,20天內2名女性接連失蹤,據警方調查失蹤位置顯示,她們的手機關機地點是華城市飛鳳面。從1986~1991年間在這附近曾發生10起“華

城連環殺人事件”,2004年10月份又發生了“女大學生失蹤、被殺事件”。這次兩名女性失蹤地點就在當時案發周圍10公里範圍內。

新聞資料新聞資料

華城市新南洞塑膠製造企業M公司會計朴某本月3日下午5時30分左右下班後失蹤,6天來杳無音訊。經警方調查確認,朴某的手機關機地點在離公司10公里左右的華城市飛鳳面兩老里。在此之前,也就是上月14日早4時左右,在練歌房做服務員的裴某失蹤之前,被確認在軍普市金井捷運站附近最後一次通過電話。據悉,裴某的手機關機地點也在華城市飛鳳面紫安里附近。

飛鳳面的兩老里和紫安里相鄰,僅隔一條街道。這與華城連環殺人案和女大學生被殺事件的發生地點台安邑安寧里、八灘面佳才里等地僅離10公里左右。

從8日開始,警方在2名失蹤者手機關機地點一帶展開了搜查工作。當年發生華城連環殺人事件和女大學生被殺事件時,警方也曾採取了這種措施。

朴某住在軍浦市堂洞的一棟公寓中。平日裡,朴某上午7時10分左右離開家,乘坐公司同事的車到華城市上班,下午5時30分左右乘坐公共汽車,大概在晚上7時左右回到家。

朴某的大女兒說:“媽媽是虔誠的基督教信徒,每天凌晨4點30分起床到家附近的教會參加凌晨祈禱後回家準備上班,在周三與周六還去參加晚間禮拜。”失蹤那天就是有周三晚間禮拜的日子,家人直到當天晚上為止,一直以為朴某是去了教會。但回家時間從不超過11點的朴某一直沒有回來,於是家人與周圍的親戚朋友進行聯絡,一直到第二天下午也沒有訊息,所以報了警。

朴某的丈夫明某說:“妻子的公司在比較偏僻的地方,村裡的公共汽車每隔30分鐘來一趟,估計她可能是沒趕上5點30分的車,為了趕上教會禮拜時間,而搭了經過的順風車。此前妻子也曾為了趕晚上7點的禮拜,搭乘陌生人的車到公車車站。”

家住在安養市萬安養區的裴某於上月13日晚8時50分左右,與住在首爾的女兒通話時說自己在軍浦市金井捷運站附近的小吃胡同。此後在14日下午4時左右,在與平時經常來往的朋友A某通話時也說在同一地方,此後就失去了訊息。

警方有關負責人表示:“確認了這些人的手機關機地點,正在對其相關人士展開詢問調查和手機通話紀錄查詢。雖然目前將重心放在犯罪受害上,但是否有關聯還沒有確認。”

在華城地區,1986~1991年發生過10起連環殺人案(第8次案件的犯人被拘捕),2004年10月,在連鎖殺人場所附近,又發生了一名女大學生失蹤被殺案件。

2006年4月,華城連環殺人案的最後一起案件的訴訟時效(15年)也已期滿,而女大學生被殺案件至今未能水落石出。

改編電影

基本資料

片名:殺人回憶

類型: 犯罪 / 劇情 / 懸疑 / 驚悚

電影殺人回憶劇照

製片國家/地區:韓國

語言: 韓語

片長: Canada: 129分鐘(Toront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 Germany: 127 分鐘(Filmfest Hamburg) / South Korea: 130 分鐘 / USA: 132 分鐘 / Argentina: 128 分鐘

上映日期: 2003-05-02

又名: 謀殺回憶 / 殺人記憶 / Memories of Murder

演員表

角色 演員 備註
徐泰尹Detective Seo Tae-Yoon 金相慶 Sang-kyung Kim ----
朴斗萬Detective Park Doo-Man 宋康昊 Kang-ho Song ----
曹容久Detective Cho Yong-koo 金羅河 Roe-ha Kim ----
申班長Sergeant Shin Dong-chul 宋在浩 Jae-ho Song ----
白光浩Baek, Kwang-ho 朴努植 No-shik Park ----
朴賢奎Park, Hyeon-gyu 朴海日 Hae-il Park ----
朴斗萬妻子Kwok Seol-yung 全美善 Mi-seon Jeon ----
具班長Sergeant Koo Hee-bong 邊熙峰 Byeon Hee-bong ----
權貴鈺Officer Kwon Kwi-ok 高瑞熙Seo-hie Ko ----
Du-man's father Jong-ryol Choi ----
言德女 徐榮華 Yeong-hwa Seo ----
看護 金舟齡 Ju-ryong Kim ----
片尾與朴斗萬對話的女孩 鄭仁仙In-seon Jeong ----

職員表

劇情簡介

1986年,某地發生了一系列相似的案件:雨夜裡,數個穿紅衣的少女被姦殺。警方迅速組織特別搜查組調查,其中包括朴探員和曹探員,以及來自漢城的蘇探員,朴探員習慣於相信自己的感覺,而蘇探員更重視理性推理和證據。探案過程中矛盾重重,兩個嫌疑人都被否定。最後一個人具有最大嫌疑,然而來自美國的檢驗報告作為證據不支持探員們的判斷。10年後,特殊搜查組早已解散,朴探員轉行成為商人,在經過從前的現場時候他停下來張望,一個小女孩告訴他,前些天也有一個人在這裡這樣張望。

時間會使人們離散,改變每個人,也會沖淡心中痛切的焦慮。當人們經歷過的時間轉變為一個被陳述的時間,已經過了多年,故事裡的人物還是不能釋懷。懸案仍然是懸案,事隔多年以後誰也沒有得到答案。究竟誰是這些命案的真兇呢?在基本上仍然符合偵探片結構的影片裡,敘述就在看似離真相最近的地方被一個來自遠方的、技術領先得大家幾乎沒有想到還可能加以質疑的判決中斷了。這個判決如此重要,如此確切,當它在被反覆期待和被反覆渲染的背景中抵達的時候,甚至完全沒有留下被質疑、顛復的可能,使得代表了那些被扼殺的生命要求追討的期待落空。

美國和技術,越過了朴探員的第六感直覺判斷,也越過了蘇探員的推理判斷。在那份被期待的鑑定報告中現身的不僅僅是這兩個中心概念,還有支撐這些概念的依據,即技術是如此地優於兩位探員原本習慣於依據的種種方法。他們對鑑定結果毫不懷疑的認同,無意中表現出一種不易覺察的臣服姿勢。

“只有美國才有的”技術鑑定結果在最後才姍姍出場,而前面對這個懸案的種種猜疑,所有嫌疑人的逐一出場又逐一被否定的過程與朴和蘇的磨合認同過程同步。追逐真兇的過程在一定程度上可視為兩個探員——朴探員和曹探員,這兩個本地的人——逐漸發現和被發現對於解決現實問題無能為力而不得不退出的過程;這種無能為力感可能是自覺的,無論如何,十多年以後經過故地還停下來張望的朴探員,已經成了一個商人,正在忙於送貨。曹探員一定也已經退出了警察這一行,因為他被曾經遭受他毒打的嫌疑人用一塊帶著生鏽鐵釘的木板打在小腿上,不得不截肢。蘇探員還有留在行內的可能,和其他兩位探員相比,他對現代科技有更多的自覺意識,他所擅長的推理強調的是邏輯關係,與技術進展方向一致;在緝兇過程中,他的那些模仿或者說學習的行為,被敘述得似乎比朴探員的重視直感的方法更為有效。

作為社會秩序的維護者,警察機構的組成部分,探員應當是一些可靠的、忠於職守的人,正是出於這種責任要求,緝兇的過程從另一個角度展示出這個象徵著社會秩序保證的隊伍的變化過程,在不斷變遷的價值觀念中,這樣的變異似乎不可避免。本地的朴探員和曹探員的行為顯得不僅有點可笑,還相當靠不住。由於他們的錯誤判斷和暴力逼供,一個弱智的男孩和一個老實的工人先後被屈打成招。如果說笨拙可笑尚能原諒,但冤屈造成了對無辜者的傷害,是不能被容忍的。

現代社會的警察局具有層級嚴密、分工合理等特徵,而在這個故事中卻並不完全如此,人數不多的工作團隊,與其說是一個現代組織單位,不如說是一個特殊的家庭,局長像是一個父親,朴探員和曹探員像晚輩。局長可以一腳把曹探員踢下樓梯,因為他在媒體虎視眈眈的目光下,居然還對嫌疑人暴力逼供。局長發現自己多次警告(這倒是符合組織管理倫理)完全沒有效用,氣急敗壞中就對曹探員使用原始的暴力。故事裡最終有效中止曹探員暴力行為的是曾經受到他毒打的弱智男孩,他用一塊帶釘的木板打擊了曹探員,不但暫時止住了他的瘋狂,也幾乎終結了他日後施暴的能力——破傷風的危險使他失去一條腿。曹探員一無所有,朴探員在為他的手術簽字的時候說,曹探員把他當成哥哥。還有,這個“家庭特別小組”中一個做助手的女職員,也像是大家的妹妹,她做各種輔助工作,後來還以女性的細緻提供了可疑的細節,使得對案件的偵破一度從山窮水盡轉入柳暗花明。這樣的相互關係意味著:在現代的,並未被他們完全適應的組織中,他們仍然在延續著傳統的甚至家庭的關係模式。

於是,當蘇探員進入這個“組織家庭”的時候,在外來者的對比下,他們凝聚力、一致性立刻就凸現了出來。他們一起娛樂,一起吃飯,當然,還有一起工作。最後在手術室裡面對家屬簽字的朴探員的悲傷,也正是骨肉之間的感情。

第一個嫌疑人,當地一個小飯店老闆的弱智兒子,因為老是跟蹤受害者並且能夠完整準確地複述行兇過程被朴探員認為是兇手;證據和認罪的吻合是在曹探員對疑兇的重擊之下取得的。顯然對嫌疑人施以暴力獲得口供已經成為曹探員性格特徵,這一點不僅可從朴探員對嫌疑人介紹他時那種習以為常的語氣中得知,還可從他最終因暴力失去一條腿而證實。將那個弱智認定為罪犯包括了以下隱蔽的假設:弱智本身就是對常態的背離;如果他可以老是跟蹤這個女人(作為弱智者,人們可以容忍這個行為),那么他同樣有可能殺死她(可能他並未意識到這是犯罪,就像他並未意識到不應該跟蹤女人)。在由他來承擔命案責任的時候,這個替罪羊還承擔了人們對病態本身的不滿和抵制。最終,是他變形的失去行為能力的手提示了蘇探員,再加上他父親的呼救,以及面對媒體的追蹤所需要的透明性挽救了這個弱智孩子,與此同時也展示出現代機制的科學性、可靠性。只有通過科學推理的檢驗,犯罪與否才能夠得到證實。

第二個嫌疑人來自案發現場。聽信占卜到那裡去的朴探員和曹探員,一直不斷地進行推理的蘇探員,一個可疑的陌生人次第來到案發現場,探員們追蹤陌生人一直到了一個工廠,在一群一模一樣的工人當中,他們憑藉一條鮮紅顏色的短褲的瞬間閃現,終於找出這個疑犯。但是這一來之不易的結果被一群以示威形式表達的反對意見否定了。嫌疑人的家庭,有一個不能滿足丈夫心理和生理需求的殘疾妻子,但他對妻子和家庭都很照顧,因為他是一個虔誠的基督徒,從來都準時去教堂。所以,他獲得一群教友以示威形式表達的擔保。

第三個嫌疑人,一個看起來相當文靜的年輕人,外表完全沒有行兇殺人的人常見的暴力特徵,他的樣子幾乎是柔弱的,如果不是後來串起來的一系列的線索,他不會進入探員的視線。還沒有被抓獲的兇手隨時都可能作案傷害他人,這一點最令人恐懼,然而,年輕人溫和的形象讓人難以相信他對別人有危險。年輕人當兵退伍,來到這個舉目無親的小城定居,很少與人來往,有點落落寡歡,這可不是令人恐懼的形象。

但是這個年輕人是所有嫌疑人中唯一沒有被證實是無辜的。至此,令人恐懼的因素一點一點在探案的過程中顯現出來。孤獨,不與人來往,神秘感慢慢構成更深的嫌疑。而且,引發恐懼的不僅僅是這些漸次出現又被漸次洗刷的個人;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殺人事件的恐怖是和偵探進行到相當關鍵的時候出現的巨大工廠聯繫在一起的。那座工廠在黑夜裡似乎呈現出比白天複雜得多的面目,巨大的建築被雨夜的背景渲染得氣氛森然,孤零零地矗立在那個多山地區的巨大廠房輕蔑地俯視著腳下的一切,仿佛要像消耗材料一樣吞噬孱弱的個人。這種畏懼,這種對於傳統經驗無從把握的巨大建築產生出的壓迫感的畏懼,因第二個嫌疑人逃逸此處而被觸發,再由第三個嫌疑人置身其中而進一步強化。

搜尋嫌疑人的過程澄清了本地家庭式的飯店和那個病女人家庭;蘇探員的推理解放的不只是兩個無辜的人,還意味著對這些因被懷疑而蒙羞的鄉土進行昭雪,將這些場景和人物逐一通過嫌疑——澄清程式,最終多少顯影了對本土的信任和肯定。

危險最有可能來自這樣一個人:外來者。他在工廠的樞紐區域——高高的控制室里,他孤獨(在他不斷寄到電台的明信片上這樣寫著)。塔尖上的控制室類似邊沁所構想的監獄控制中心模型,其最顯而易見的功能就是要將腳下的一切盡收眼底,並施加嚴密的控制。所有被監視的人對這個位置都是無能為力的。探員們追蹤到這個文靜的青年,追蹤到他工作的地方,追蹤到他顯然是超前於本地人的現代生活方式——點播的歌,雨夜,所有命案發生的巧合的時間,尤其是,唯一倖存的受害者形容過的柔軟的手——直到這裡,他們的疑慮才變得確鑿。在幾乎難以控制的憤怒情緒中,蘇探員和朴探員認為,只需要等來那份更確鑿無疑的報告,他們就能夠看到懲罰。

然而,在那個具有無可置疑性的報告到來之前,他也仍然不過是一個和可疑現象有聯繫的人。儘管他的消失和出現,顯然與兇殺有著時間上的對應關係,卻無法證實是否也有相對應的空間關係,即這個嫌疑人案發的時間是否就在犯罪現場。令人恐懼的邪惡猶如影子一樣附著在年輕人身上。當邪惡被追蹤卻不能被證實,對於技術手段的矛盾態度在探員和嫌疑人身上都有所表現:一方面,它具有令人安心的保護力量,在對無辜嫌疑人的審理過程中,推理和技術支持的優勢已經得到驗證;另一方面,同樣藉助“技術”,作案技巧能夠更隱蔽、嫻熟,可以協助嫌疑人逃逸於社會管理程式,這無疑也足以引發人們的恐懼。

在被詳細敘述的推理過程之後,我們仍然只能小心翼翼地說(敘述和觀看的主體都早已認定理性原則的支配地位),這個年輕人嫌疑最大。他很可能掌握了完全消除作案證據的手段,並且將這些手段套用得如此嫻熟,能夠迴避蘇探員的推理,也能夠直面朴探員而不暴露足夠的嫌疑。他甚至還知道如何及時躲避列車、躲避蘇探員最後憤怒的子彈。如果他的行為可能用一種心理疾患來解釋,那么追蹤造成他疾患的原因也很可能直抵他異於傳統的生活經歷。

疑兇被一紙報告所釋放;恐懼和焦慮又加上深深的無可奈何,蘇探員和朴探員同時失敗,不得不將位置讓給能夠更為嫻熟套用現代技術邏輯的人。人群的脆弱在這樣一個他們不得不釋放的個人面前顯示出來,此後的雨夜仍然令人恐懼。但是探員們,還有他們的上司,都已經盡力,他們在一道此地和彼處之間看不見的然而確定無疑的溝壑面前,遵從遙遠的規則所發出的指令,硬生生地止住了追蹤的腳步。

很可能朴探員在多年以後對此仍然耿耿於懷,否則他不必在送貨途中停下來,再次站在某個現場,再次俯下身去,像從前做探員時那樣去看那已經被復蓋了的溝。溝里空空如也,什麼也沒有,所以旁邊的一個小女孩問他看什麼?突然出現的女孩幾乎驚嚇了朴探員。多年以前,在不斷發生的恐怖事件的時候,受驚嚇的應當是這女孩。

然而時間會使人們離散,改變每個人,也會沖淡心中痛切的焦慮。朴探員抬頭看著面前的小女孩,十七年前,這個位置上有一個小男孩,鸚鵡學舌地重複他的每一句話,好像全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但是,今天這個小女孩卻說:真是奇怪,好些日子以前,也有一個人在這裡這樣往溝里看。那個人說,很久以前在這裡做下了一件事情,所以要回來看看。

做過警察的人都知道,罪犯總是會回到現場。朴探員要問出所有觀眾希望知道的謎底,這個已經逃脫的罪犯,是怎樣的人?

普普通通,看起來普普通通。小女孩這樣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