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陀菩薩

韋陀菩薩

韋陀菩薩是佛的護法神(佛教中另外還有一位護法天神韋天將軍)。相傳他姓韋名琨,是南方增長天王屬下八大神將之一,位居32員神將之首(四大天王每人手下有八神將)。有的人把韋陀與韋天將軍相混)。據說,在釋迦佛入涅時,邪魔把佛的遺骨搶走,韋陀及時追趕,奮力奪回。因此佛教便把他作為驅除邪魔,保護佛法的天神。從宋代開始,中國寺廟中供奉韋陀,稱為韋陀菩薩,常站在彌勒佛像背後,面向大雄寶殿,護持佛法,護助出家人。 《大藏經》記載韋馱菩薩生於農曆六月初三日,常在娑婆世界,擁三洲大法輪,一十八世為將軍身,五十四世為宰相,造亭接眾一百二十所,開井一百三十口,造僧袈裟及碧樹缽八百萬,設僧尼浴池,砌大路四十八條,造佛寺四十六所。每世造旃(zhān)檀香佛一千尊,高丈六尺,每尊佛前造金寶塔一座,各高七尺;每世造《大藏經》一百藏。一十七世為真童身。寶華琉璃佛會上成道,號普眼菩薩;釋迦佛會上,名真童身菩薩。手持金剛寶杵重八萬四千斤,金剛不壞身,發大誓願,佛佛出世擁護佛法。頭戴鳳翅兜鍪(móu)盔。足穿烏雲皂履,身披黃鎖子甲。若人發願造印圖文一張,乃至千萬張,無病延年,菩提心不退,功德無量矣!

簡介

韋陀韋陀
韋馱菩薩,又稱韋陀天,梵名音譯為私建陀提婆,意為陰天,原是印度婆羅門教的天神,為四天王座下三十二將之首,後來歸化為佛教的護法天神,是佛教中護法金剛力士的代表之一。
相傳,浙江臨安天目山是韋馱菩薩的道場。農曆六月初三是韋馱菩薩聖誕。
悲華經》說:韋馱菩薩在過去世跟釋迦牟尼佛等同為兄弟。過去劫轉輪聖王有一千個兒子,同為兄弟,千子學佛後各個發願,當時的韋馱菩薩聽了他們的發願後就說:“你們修行成道,弘揚佛法的時候我給你們做護法,護持你們,等你們全部成佛之後,我最後一個成佛。”後來轉輪聖王的千子成為我們賢劫的千佛,釋迦牟尼佛為第四尊,韋馱菩薩成就最後一尊,名字叫樓至佛。

經名

Veda,又作圍陀,毗陀,皮陀等,新稱吠陀,吠馱,薜陀,鞞陀等。譯曰明智,明分等。婆羅門所傳經典之名也。明實事,發生智慧故名,大本別為四分。西域記二曰:‘其婆羅門,學四吠陀論。曰毗陀,訛也。一曰壽,謂養生繕性。二曰祠,謂享祭祈禱。三曰平,謂禮儀占卜。兵法軍陣。四曰術,謂異能伎數,禁咒醫方。’金光明最勝王經慧沼疏五曰:‘四明法,即四薜陀論,舊曰韋陀,或毗伽羅論,皆訛謬也。一顏力薜陀,此雲壽明,釋命長短事。二耶樹薜陀,此雲祀明,釋祀祠之事。三娑摩薜陀,此雲平明,平是非事。四阿達薜陀,此雲術明,釋伎事。’法華文句八之三曰:‘毗陀論,此雲智論。’玄應音義十九曰:‘毗陀,或言韋陀,皆訛也。應言鞞陀,此雲分也,亦云知也。’唯識述記一末曰:‘明論者,先雲韋陀論,今雲吠陀論。吠陀者,明也,明諸實事故。’演密鈔二曰:‘吠陀,此雲明,即是外道四明也。’百論疏上之下曰:‘四皮陀者:一荷力皮陀,明解脫法。二治受皮陀,明善道法。三三摩皮陀,明欲塵法,謂一切婚嫁欲樂之事。四阿闥皮陀,明咒術算數等法。本雲皮陀,此間語訛,故云韋陀。’摩登伽經上曰:‘昔者有人名為梵天,修習禪道有大知見。造一圍陀,流布教化。其後有仙名曰白淨,出興於世,造四圍陀:一者贊誦,二者祭祀,三者歌詠,四者禳災。次復更有一婆羅門,名曰弗沙,其弟子眾二十有五。於一圍陀廣分別之,即便復為二十五分。次復更有一婆羅門,名曰鸚鵡,變一圍陀為十八分。次復更有一婆羅門,名為善道,其弟子眾二十有一,亦變圍陀為二十一分。次復更有一婆羅門,名曰鳩求,變一圍陀以為二分,二變為四,四變為八,八變為十,如是展轉凡千二百六十有六種。是故當知圍陀經典易可變易。’案吠陀者,印歐語系中最古之文獻,印度最古之聖典也。集阿利亞民族從中央高原而下至印度五河流域占居雪山西麓恆河流域間之讚歌,為婆羅門教根本之聖典,紀元前千年已前之記錄。有三吠陀或四吠陀,利俱吠陀,撒買吠陀,亞求羅吠陀是為三吠陀,加阿他羅滑吠陀而為四吠陀。利俱吠陀者,乃百論疏之所謂荷力皮陀,集太古之讚美歌者,十卷,一千十七篇,有一萬五百八十頌,撒買吠陀者,為三磨皮陀,於讚歌附音樂供祭式之實用者,有一千五百四十九頌。此中除七十八頌外悉為利俱吠字讚歌也。亞求羅吠陀者,相應於冶受皮陀,為集四時祭祀之祭式咒文可用之祭詞者,此吠陀特有之咒文,皆散文也。此吠陀分為黑部和白部。黑部者,咒文與解脫不分,有四種。白部者,咒文與解說不混,一種。阿他羅滑吠陀者,為阿闥皮陀,集禳災禁咒,日常祈念修法可用之祭歌者。二十卷,七百六十篇六千頌。

韋陀與廟

韋陀菩薩為南方增長天王手下八將之一,也是四天王三十二將之首,是僧團、寺院及齋供之最著名的護法神,職責是護法安僧。他將護持賢劫千佛中九百九十九尊佛出世,為他們做護法,是賢劫中最後一位成佛者,名樓至佛!
他面如童子,表示對佛教懷有赤子之心;手持金剛降魔杵,表示有能力摧邪輔正、除魔衛道。韋陀塑像有三種形式,分別代表不同的含義:其一、韋陀雙手合十,降魔杵橫在胸前,這也表示合十歡迎外來的僧人在這個寺院掛單常住,這是十方叢林寺廟標誌之一;其二、手中的降魔杵是觸地而立,降魔杵觸地是暗示這個寺院資金、物資雄厚猶如大地,能夠承受外來僧人在這個寺院掛單常住,也是十方叢林;其三、韋陀的降魔杵則或扛於肩上,表示此寺為子孫寺廟,不歡迎外來的僧人在這個寺院掛單常住。
以上說法流傳很廣,但並無根據,佛教寺院招待過往僧眾是自己的義務。以下摘自淨空法師
問:「請問韋陀菩薩手拿著金剛寶杵,向下放是代表什麼意思?」
答:你去問問韋陀菩薩,在我想大概是拿累了可以換個姿勢,我想沒有大的妨礙,平常一般我們看到他是捧在手上,有時候也放在下面,我想這是姿態,沒有多大的表法意思。如果是表法的意思,我們可以說他表法的是自在,正如同佛在經上跟我們講的,佛沒有定法可說,諸佛菩薩示現也沒有一定的相。所以從這地方,我們能體會到他是自在。凡是表法,只要你能夠說得出來都好,因為「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只要你能說得出一番道理都好。
(學佛答問(第三十六集) 2000/10/29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21-090-36)

重任

韋馱尊天菩薩在多部經典中,發願扶持佛法和學習佛法的人。如此大願使菩薩成為佛教護法神的代表,故責任重大。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修學的人或多或少都有障難,未入聖流之前,不能對付魔事。這時,韋馱菩薩的出現,護持四眾弟子修行。很多善良的人,由於過去業力的原因,出現了貧窮疾病、諸多不順。禮拜供養韋馱菩薩,一瞻一禮,就會得到菩薩的加持。由此可知,只要我們一心如法修行,多行布施,多積福德韋馱菩薩就會時常在我們身邊。佛陀付囑韋馱菩薩,在末法時期,要保護真心實意修行人和善人。可見,佛陀委以大任。(摘自 方海權居士法語)

大德開示

韋陀菩薩韋陀菩薩
《道宣律師天人感通傳》中記載,唐道宣律師曾與天人會談,說及南方天王部下有一位韋將軍常周行東南西三洲(北洲少有佛法),護助諸出家人。宋代以後,便在佛教寺院中塑韋馱天像,又和佛經中所說韋馱天相應,一般稱為韋馱菩薩。《感通傳》中雲“韋將軍童真梵行。不受天欲。一王之下。有八將軍四王三十二將。周四天下往還。護助諸出家人。四天下中北天一州少有佛法。餘三天下佛法大弘。然出家人多犯禁戒少有如法。東西天下人少黠慧。煩惱難化。南方一洲雖多犯罪。化令從善。心易調伏。佛臨涅盤。親受付屬。並令守護。不使魔嬈。若不守護如是破戒。誰有行我之法教者。故佛垂誡不敢不行。雖見毀禁愍而護之。若見一善。萬過不咎。事等忘瑕。不存往失。且人中臭氣。上熏於空四十萬里。諸天清淨無不厭之。但以受佛付屬令守護法。尚與人同止。諸天不敢不來。韋將軍三十二將之中最存弘護。多有魔子魔女輕弄比丘。道力微者並為惑亂。將軍移遑奔赴應機除剪。故有事至須往四王所。時王見皆起。為韋將軍修童真行護正法故。”。
宣化上人《妙法蓮華經法師功德品淺釋》云:“現在護法韋馱菩薩,就是(四王天)三十二員大將之一,他在賢劫千佛中,將為最後一位佛,名號為樓至佛。”樓至佛成佛的授記和經歷,事見《大寶積經密跡金剛力士會》,經中稱為樓由佛,樓由佛在先世為太子時,曾發願在成佛前為密跡金剛力士,“法意太子曰。吾自要誓諸人成得佛時。當作金剛力士。常親近佛在外威儀。省諸如來一切秘要。常委託依。普聞一切諸佛秘要密跡之事。信樂受喜不懷疑結。”(另一譯本為《佛說如來不思議秘密大乘經》)及《大乘悲分陀利經》(經中樓至佛作菩薩時,菩薩過去生名為無垢明藥王菩薩,在另一譯本《悲華經》中,名持力捷疾、亦得名為火淨藥王菩薩。)。
淨空法師:少作佛事多念佛,如果廟裡沒有道糧,大眾挨餓,韋陀菩薩要撤職查辦
有人說:我要天天念佛,生活怎么辦?你不要怕,真正念佛,佛菩薩供養你。釋迦牟尼佛當年應住世一百年,而八十歲就圓寂了,還有二十年福報留給世間學佛的四眾弟子。有一年結夏安居,靈源老和尚請我在基隆大覺寺講楞嚴經。講堂在天王殿隔壁,當時我勸在場四十多位男眾,少作佛事多念佛,如果廟裡沒有道糧,大眾挨餓,韋陀菩薩要撤職查辦。如自己找生活,韋陀菩薩樂得消遙一番。不必愁道糧,一心辦道,諸佛護念,龍天擁護,福在其中。唐朝道宣法師,律宗祖師,中午一食,每天由天人送飯的事為大家所熟悉。最大的福報是一生永脫輪迴,往生淨土,圓成佛道,乃諸佛菩薩所羨慕。信願是動力,為前導,念佛為正行。
宣化上人講述韋陀菩薩的一段公案
杭州有五個天目山,東天目、西天目、南天目、北天目、中天目。為什麼叫天目?因為山頂有二水泉,如山上有兩隻眼睛似的,所以叫天目山。有很多修道人在此修行。
 高峰妙禪師在西天目修道,他為什麼選這兒修道呢?因為他每一坐禪就打盹,一睡就不得入定,昏沉特別重。講解心經時,有講二十六種煩惱,其中有一種煩惱叫昏沉。為什麼昏沉是煩惱?因為修道一昏沉,就不得入定。不得入定,就生出散亂心。
 高峰妙禪師自己想找一個方法來對治昏沉,想什麼方法呢?他知道在西天目的倒掛蓮花可以打坐,如果一昏沉睡覺,就會跌到山澗下去。山澗有幾千萬丈高,如果從上面跌下來,就是粉身碎骨。於是他豁出生命到倒掛蓮花去修道,如果他睡覺了,就會跌死。
 他坐了一天沒有睡,兩天沒有睡,三天也沒有睡,到第四天就支持不住睡覺了,這一睡覺,果然就跌下去,但跌到山澗的半腰,如一萬丈,跌到五千丈時,就不往下掉了,有一個人把他托上來。
 他就問:“是誰把我救上來的?”
 救他的人說:“護法韋陀。”
 他一聽說是護法韋陀救他上來,就很高興,而生出驕傲心,問韋陀菩薩:“老韋,世界上像我這樣修行的人,有幾個?”
 韋陀菩薩說:“像你這樣修行的人,多如牛毛。你真是不慚愧,八萬大劫內,我再也不護你的法了!”
 高峰妙禪師一聽韋陀菩薩於八萬大劫內,都不護他的法了,就痛哭流涕,生慚愧心說:“我真不是個修道的人,剛才韋陀菩薩來護法,我卻生出驕傲心。”
 自己慚愧得哭了,哭了很久,忽然他想:“以前我修道,也不知道韋陀菩薩來護我的法,也一樣修行,我也沒有依賴韋陀菩薩來護法我才修道。現在韋陀菩薩不護我的法,難道我就不修道了嗎?不,我還是一樣要修道。”他就發心再到此地打坐,這回更精進,就是死了也要修道來參禪打坐,豁出生命也要成就道業。
 於是他又坐了幾天,支持了幾天又睡覺了,又跌下去了,當跌到半空中,又有人把他托上來,他問:“這次是誰來護法?”
 護持的人說:“韋陀。”
 高峰妙禪師就問:“老韋!你也打妄語!你說八萬大劫內不護我的法,為什麼又救我上來了?”
 韋陀菩薩說:“不是!我對你所說的話已經實現了,你生貢高心,我說不護你的法。以後你又生慚愧心,你這一慚愧,就已經超過八萬大劫了,所以我又來護你的法了!”
 由這一公案,可知一切劫為一念,高峰妙禪師一念的懺悔,就超過八萬大劫,所以盡一切劫為一念也是一樣的道理。“三世所有一切劫”,過去世一切劫,現在世一切劫,未來世一切劫,所有的一切劫,在一念之中,我就可以到十方三世一切的劫那么長的時間,我入到那裡面去。(轉自《普賢行願品淺釋》美國萬佛聖城宣化上人講述)

韋陀菩薩感應事跡

關於韋陀菩薩的傳說也極為罕聞,在近人著作之中,虛雲老和尚年譜內曾提及韋陀菩薩的拯厄奇蹟。一九四一年,日本軍隊侵占香港之夕,有一位鄭子嘉居士,全家惶怖無計,唯有禱念觀音菩薩。是夜夢見一位金光四射的金甲神人,莊嚴威儀無比,指示他全家向新界東北角逃走,往北去,他全家醒來,都說同夢。在炮火隆隆聲中,他全家連夜逃向東北角,是時日軍已從大亞灣登入,封鎖了了邊境,他全家都以為必難脫險;在黑夜之中,有一團光在指引他們,領導他們全家老小,避開了日軍封鎖線的守兵,落荒而逃,終於到達東北角邊境,全家都已疲憊不堪,若遇日兵,則斷無生還之理了。哪知東北角上邊境竟然毫無日兵巡哨,他們全家老小十餘口竟得以平安通過,進入了內地!後來他們經惠州到龍川,再北上至韶關,途經南華寺,那時候虛雲老和尚在彼處施粥贈衣,救濟難民。他們一家得以稍安,進入南華寺拜佛之時,抬頭一看,那位威武的金甲神人塑像正是夢中所見的天神!一問虛老,才知這是韋陀菩薩!他們全家慌忙頂禮叩謝,並且立刻發心捐獻修塔供養菩薩。
這一類真實的韋陀菩薩威靈事跡是虛老親口說的,也有那位鄭居士全家的作證,由岑學呂居士記錄,收在「虛雲老和尚年譜」一書之內。

供養

每日3柱香,每月十五、十八日將放在俱攞缽,過濾溶化後的御守鹽,擦洗神像。如需祈福則用御守宣寫上願望焚化在蘇摩缽內。

學佛七布施

一、為和顏施:對於別人給予和顏悅色的布施
二、為言施:向人說好話的布施,存好心做好事做好人說好話,並勉人切實力行。
三、為心施:為對方構想的心,體貼眾生的心的布施。
四、為眼施:用慈愛和氣的眼神看人。
五、為身施:身體力行幫助別人。
六、為座施:讓座給需要的人的布施。
七、為察施:不用問對方就能察覺對方的心,並給予相對其所需的方便的布施。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