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撻

鞭撻

鞭撻(biān tà)動詞,原指鞭打,現多形容無情地指責披露。” 秦牧《藝海拾貝·笑的力量》:“對剝削階級貪婪愚蠢的諷刺,對他們的風習影響的嘲弄和鞭撻,狀物傳神的譬喻,智慧警辟的語言,句句都可以引起幽默感。〖示例〗唐元稹 《夏陽縣令陸翰妻河南元氏墓志銘》:“我太夫人聖善六姻,訓子婦以憫默,罰婢僕傭保以莊勵為鞭笞。”宋蘇軾 《論積欠六事並乞檢會應詔所論四事一處行下狀》:“監司督守令,守令督吏卒,文符日至其門,鞭笞日加其身。

例句

鞭撻:這部 作品對 舊社會的醜惡進行了無情的揭露和~。

結構

狀中式結構,本意是用鞭子抽打。比喻責備、批評。 [ 撻 ]用鞭棍等打人:鞭撻。 大張撻伐(a.使用武力大規模征討;b.指對人進行聲討或攻擊)。

出處

鞭撻鞭撻

(1).鞭打。 漢 應劭 《風俗通·怪神·世間多有亡人見神》:“鞭撻奴婢,皆得其過。” 唐 高適《封丘作》詩:“拜迎長官心欲碎,鞭撻黎庶令人悲。” 魯迅《書信集·致楊霽雲》:“我想,這就是 非洲 黑奴雖日受鞭撻,還能活下去的原因。”

(2).駕馭,征服。《三國志·魏志·武帝紀論》:“ 太祖 運籌演謀,鞭撻宇內。” 宋 蘇轍《進御集表》:“﹝ 神宗 ﹞自初即位,經營百度,有綱紀海內,鞭撻四夷之志。” 清 魏源《聖武記》卷五:“故 吐蕃 贊普都之,以鞭撻四夷,抗衡上國。”

(3).猶驅送。 唐 杜甫《上水遣懷》詩之三:“蹉跎 陶唐 人,鞭撻日月久。” 仇兆鰲註:“鞭撻日月,猶雲驅送歲月。”

(4).抨擊。魯迅 《南腔北調集·“論語一年”》:“最猛烈的鞭撻了那主人們的是 蕭伯納。”秦牧《藝海拾貝·笑的力量》:“對剝削階級貪婪愚蠢的諷刺,對他們的風習影響的嘲弄和鞭撻,狀物傳神的譬喻,智慧警辟的語言,句句都可以引起幽默感。”

(5).責罰;折磨。 郁達夫《薄奠》下:“我被眾人的目光鞭撻不過,心裡起了一種不可抑遏的反抗和詛咒的念頭。” 華嘉 《寂寞》:“即使你躲進一個沒有人煙的深谷,它的魔手還是要把你拖出來鞭撻。”

【釋義】用鞭子抽打

解釋一

鞭打;杖擊。

〖示例〗《韓非子·外儲說右下》:“使王良操左革而叱吒之,使 造父 操右革而鞭笞之,馬不能行十里,共故也。” 唐 元稹《唐故朝議郎侍御史內供奉鹽鐵轉運河陰留後河南元君墓志銘》:“教諸子無鞭笞之責,而亦不至於不令。” 《東周列國志》第九十七回:“獄卒鞭笞亂下,將牙齒打折。(范)雎血流被面,痛極難忍,號呼稱冤。”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四》:“吾在冥府,大受鞭笞。” 冰心 《最後的安息》:“她腦中所充滿的只有悲苦恐怖,軀殼上所感受的也只有鞭笞凍餓。”《三國演義》蓋曰:“請鞭笞我吧,公瑾!”“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解釋二

古刑罰名。

〖示例〗 晉葛洪 《抱朴子·用刑》:“昔周用肉刑,積祀七百,漢氏廢之,年代不如。至於改以鞭笞,大多死者外有輕刑之名,內有殺人之實也。” 宋張耒 《喜雪走筆呈李宣城》詩之二:“聒聒庭中爭曲直,紛紛筆下判鞭笞。”

解釋三

拷打用的鞭子、竹板等物。

〖示例〗唐元稹 《夏陽縣令陸翰妻河南元氏墓志銘》:“我太夫人聖善六姻,訓子婦以憫默,罰婢僕傭保以莊勵為鞭笞。”宋蘇軾 《論積欠六事並乞檢會應詔所論四事一處行下狀》:“監司督守令,守令督吏卒,文符日至其門,鞭笞日加其身。” 清黃鈞宰 《金壺浪墨·淮關》:“少年怒,嗾從者詰之,鞭笞交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