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鬍子鯰養殖技術

革鬍子鯰具有耐低氧能力強、生長快、疾病少等特點,是一種發展前景良好的水產養殖品種。該魚耐低溫能力差,要求水溫不低於7℃,最好保持在10℃以上。

養殖條件 可在任何形狀和大小的池塘、水泥池中飼養,坑窪地、稻田和蓮藕池只要保持20~40厘米的水深,都可養殖革鬍子鯰。放養前清除池中過多淤泥,每畝用生石灰150公斤消毒,一星期後注入清水,即可放養魚種。

魚种放養 江蘇地區一般在4月底5月初放養。此期水溫可達15℃,晝夜溫差不超過5℃。魚種規格以5~10厘米為宜,要求體質健壯,規格整齊,無病無傷。池塘放養密度一般為每畝3000~6000尾,水源條件較差的死水塘為每畝1000~2000尾。放養前用3%~4%的食鹽水浸洗魚體5~10分鐘進行消毒。

日常管理 常用的動物性飼料有動物內臟和血液等下腳料、小雜魚、蠶蛹、蠅蛆等,植物性飼料有豆餅、花生餅、菜子餅、玉米餅、米糠及人工配合飼料等。魚種入池後的第一個月內主要投餵動物性飼料,以後根據當地飼料資源及養殖成本來選擇投餵飼料種類。堅持定時、定位、定質、定量的投餵原則。定時:在養成階段,一般每天投飼3次,即上午8~9時,下午2時、6時。定位:當攝食馴化形成條件反射時,投飼位置不要隨意更換。定質:投餵的飼料要新鮮,不投餵腐爛變質的飼料。定量:每天投餵量為在池魚體重的5%~10%,避免發生魚過飢自相殘殺、過飽撐死現象。

防逃 經常檢查攔魚設施及池埂,發現漏洞及時修補。還應注意池堤與水面的距離,防止因水位上漲而發生逃魚事故,尤其是在雨季更要加強防範。

適時捕收 革鬍子鯰生長速度快,一般經3個月養殖即可達商品魚規格。江蘇地區一年可養成1~2批,一般到10~11月,池塘中成魚都要收捕上市。革鬍子鯰屬底層魚類,拉網起捕率較低,應採用乾塘捕收方式。

疾病防治 常見疾病多為細菌性疾病。如列印病,症狀為魚體兩側皮膚發炎,形成一個橢圓形的潰爛圈,開始圈中央皮膚尚完整,之後圈內皮膚全部潰爛;紅鰭紅身病,表現症狀為頭朝上、尾朝下垂直懸浮於水面,受驚不動,稱之為“吊頸”、“弔頭”;黑體病,症狀為病魚懸浮於水面,頭朝上、尾朝下,魚體消瘦,體色變黑,背部有絨毛狀斑塊,形似水霉,胸鰭內側有一圈紅色血斑,此病發病急、傳染快,可引起大量死亡。防治上述疾病用藥多為殺菌類藥,如漂白粉、強氯精、碘製劑等。
(本文已被瀏覽 267 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