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思想

革命思想

的悄然萌發

--------------------------------------------------------------------------------

1885年前後,也是

孫眉

去檀香山的第六年,他到達了創業的頂峰,不僅擁有1000多畝的牧場,還有數千頭馬、豬、牛,上萬隻雞,全由僱工照顧。

像絕大多數中國傳統家庭一樣,孫中山的父母以及長兄孫眉都希望孫中山這位孫家的二兒子,走一條循規蹈矩,在大眾看來“安分守己”的路。孫眉比弟弟大12歲,又很早就出洋闖蕩,因此在“管教”弟弟的問題上,他感覺自己應該有更多的責任。深覺弟弟玷污孫家名
譽的孫眉,要索回之前贈予的財產以示懲罰。出乎大哥意料之外,孫中山毫不遲疑地將那份財產歸還給孫眉,並隨同大哥到律師辦事處辦妥了退還手續,“財產不足以動我心”。

兄弟倆的矛盾一度繼續激化。孫眉罰弟弟去鋸木,還把他打了一頓;而少年氣盛的孫中山也不示弱,跑到孫眉的書房裡,把掛在牆上的關帝神像取下扔進廁所。雖然被哥哥留在店裡幫做生意,但孫中山在僑民中繼續談論改變中國政治的話題,而學做生意也非他的本意,店裡夥計也因孫中山被孫眉責打而看不起他。孫中山無法忍受這一切,幾個月後,孫中山提出回香港繼續上學,但孫眉拒絕給旅費。兄弟兩人又吵了起來,孫中山一氣之下,跑到火奴魯魯,原來的美籍教師芙蘭蒂文資助其300美金作為回國旅費。

1885年4月,孫中山結束了在檀香山5個月的第二次生活,搭乘輪船回國,這一來一去,成為孫中山一生革命事業的關鍵,放大來說,也是影響中國近代史的一個里程碑——經過曲曲折折,孫中山終於清楚,實現自己對民族改良期望的最佳途徑,是回到中國,改造中國,從事革命。臨行前贈送《華盛頓傳記》和《林肯演說集》兩本書給孫中山的那位美國老師應該沒有想到,若干年後,這位倔犟的學生在中國歷史上,也成了與華盛頓、林肯一樣偉大而影響深遠的政治人物。

聞訊趕到火奴魯魯的孫眉挽留未果。待弟弟走後,孫眉又深悔自己對幼弟督責過嚴,為求補償,他先後寄了巨款給父親孫達成,留作孫中山繼續求學的學費。

1885年8月,19歲的孫中山回到香港中央書院復學。

兩個月前,中法兩國在天津簽訂了《中法會定安南條約》(即中法新約),標誌著持續兩年的中法戰爭結束,越南從此完全淪為法國的殖民地。此前,清朝70歲老將馮子材鎮守廣西邊境、贏得鎮南關大捷;而法軍潰敗,並導致內閣倒台,但清朝仍然主動議和,這讓孫中山痛心不已,開始堅定了他傾覆清廷、創建民國的決心。如果說早期的孫中山只有朦朧的反清意識,中法之戰則讓他的革命目標更加清晰而明確。

孫中山曾想學習軍事或法律,作為從事改造中國所憑藉的一種職業,但願望未能實現。他最後決定學醫。經由在檀香山結識的牧師喜嘉理介紹,1886年秋,20歲的孫中山進入廣州博濟醫院的附設醫科學校,即南華醫學堂學醫。這所醫院創辦於1835年,是亞洲最早的西醫院,1855年開始招生習醫。

“先生年少聰明過人,記憶力極強,無事不言不笑,有事則議論滔滔。九流三教,皆可共語;竹床瓦枕,安然就寢;珍饈藜藿,甘之如飴。”這是那時候的孫中山留給同學的印象,看得出,在很多方面,他已顯出卓然超群的特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