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吉

革吉

1960年8月合併7部落設立革吉縣。 1960年8月合併7部落設立革吉縣。 1962年春,縣址正式確定在那坡。

革吉革吉
革吉縣位於西藏自治區西部、獅泉河的源頭。總面積46117平方千米。總人口1萬人(2003年)。縣人民政府駐革吉鎮那布村,郵編:859100。行政區劃代碼:542525。區號:0897。拼音:GejiXian。www.革吉,藏語意為“美麗富饒的土地”。

概況

革吉革吉
革吉縣舊時境內曾駐有包括革吉部落在內的7個部落,與藏北其它部落一道被稱作藏北十八區,統屬阿里噶本所轄。1960年8月合併7部落設立革吉縣。1962年春,縣址正式確定在那坡。縣府現駐革吉鎮。革吉藏語意為“美麗富饒的土地”。舊時境內曾駐有包括革吉部落在內的7個部落,與藏北其它部落一道被稱作藏北十八區,統屬阿里噶本所轄。1960年8月合併7部落設立革吉縣。1962年春,縣址正式確定在那坡。革吉縣自建縣起一直隸屬阿里地區管轄至今。

革吉縣屬羌塘高原太湖盆區,平均海拔4800米,有“世界屋脊的屋脊之稱”。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有l1座,5000米以上的有23座,其中最高峰直龍拉峰海拔6380米。屬高原亞寒帶乾旱氣候區。日照充足,無霜期短,風大寒冷,雨雪量小,晝夜溫差大。年日照時數3756小時。年降水量131毫米,年雨雪日19天。自然災害主要有旱、風、雪、雹等。雪災一般4年一次。旱災幾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發生。風災多發生在2—4月。

礦產資源有鹽、硼砂、硼鎂石、水晶、鐵、唬拍、黃金等。風能、水資源豐富。野生動物資源有國家一類保護動物野耗牛、黑頸鶴;國家二類保護動物盤羊、野驢、豬荊、天鵝、斑頭雁、藏羚;還有哈能、岩羊、草豹、黃羊、狐狸、雪豬、雪雞、黃鴨、水鴨、野鴨、野兔、河鷗等。魚類資源也相當豐富。革吉基本上是一個純牧業縣。主要飼養藏綿羊,還有少量牧牛、偏牛、黃牛、馬、驢、騾、山羊等。1989年建成國內第一個光能電站,使用良好。風力發電正在試驗中。公路建設始於60年代,現有獅泉河至改則公路橫貫境內。1990年全縣共有公路495公里,區鄉通車道路約56O公里。

特產品主要有高原畜產品和高原魚類。那坡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始建於1978年,占地面積5平方公里,現轄3個小區,人口400餘人。擁有全國先進的光能電站l座。那坡是一個正在發展中的、藏漢風格融合的新興城鎮。該縣有說唱《格薩爾王傳》的民間藝人10餘人。較大的寺廟有扎西曲林寺、扎加寺和執熱普寺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