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輸液微粒

靜脈輸液微粒

靜脈輸液微粒是在藥物製造、藥物存放、醫療器械、配置人員的操作過程中出現的微小顆粒,小於50μm。靜脈輸液微粒進入人體後會吸附在人體血管壁及組織臟器上,對人體造成危害,也是造成輸液風險的因素之一,但由於在生產和使用中無法做到藥物百分之百的純淨,儘量減少靜脈輸液微粒的產生和減少輸液是規避其風險的首要措施。

簡介

2011-10-31   靜脈輸液微粒

靜脈輸液微粒是在輸液過程中進入人體非代謝性的顆粒雜質,經過專業檢測,這些不溶性微粒主要成分為玻璃渣,橡膠屑,活性炭,藥物殘渣和毛屑索條等。 輸液微粒非人的肉眼所能看見。

“微粒”作為靜脈注射液中難以100%消除的副產品,其危害在臨床上早已被確定。尤其在過去,由於臨床認識不足、輸液技術不完善、藥品質量難以控制,靜脈輸液中微粒的大小和數目遠高於21世紀初。微粒經靜脈注射進入血液循環,繞開了人體的防禦和濾過機制,又難以被免疫系統清除,造成在人體內的長期存留。

產生途徑

1、由於輸液通常包裝在材質為玻璃塑膠的瓶或袋中,不含防腐劑或抑菌劑,從生產到為患者注射的過程中會出現如穿刺膠塞產生的橡膠微粒;

2、藥物包裝塑膠微粒;安瓿開啟玻璃微粒;

3、藥物置放和配伍出現的結晶體微粒、室內環境和輸液器自污產生的纖維素微粒和毛絮、塵埃微粒;

4、藥物生產過程產生的碳黑微粒;脂肪乳劑乳化不完全出現的脂肪微粒等。

5、護理工作的技術性也是輸液微粒產生的重要途徑。即使是使用國家安全標準的輸液,如果在輸液管道、護士操作等環節出現疏忽,便有可能將看不到的微粒隨液體輸入人體。

《英國醫學雜誌》上一項對於英國醫院中輸液失誤率的分析顯示,從發藥、配製藥品到護士操作的整個過程,出現至少一個差錯的機率為54%—90%(置信度為95%)。這些差錯可以在審核中被規避和糾正,關鍵在於醫護人員儘可能減少工作中的差錯。

造成危害

靜脈輸液微粒靜脈輸液微粒

1、在輸液過程中,輸液微粒會積蓄在心、肝、肺、腎等臟器上,依附在皮膚及血管壁上,長期堆積,便會引起局部和組織供血不足,誘發缺氧、水腫、過敏等炎症。

2、較大的微粒會阻塞口徑小的血管或刺激凝血機制形成血栓,嚴重時會導致相應組織缺血。

3、微粒存留會刺激機體產生異物反應或過敏反應,嚴重時由於被細胞吞噬形成“異物肉芽腫”。

4、微粒會作為致熱原導致患者發燒;

5、形成潛在的疾病。

例如,靜脈炎、動脈炎、肉芽腫、栓塞等疾病都是輸液微粒可誘發的潛在疾病,只是這些危害都不是一時就能直觀地顯現出來。同時,這些疾病又會引起更多的併發症,如致癌的風險。有學者對一個一生輸過40升“吊瓶”的屍體進行解剖,發現該屍體僅肺部就有500多個肉芽腫及大量微血管堵塞。輸液微粒的潛在危害已經得到醫學上的證實。

國家標準

任何質量好的注射劑都達不到理想的“零微粒”標準。對於微粒的控制,醫學上有嚴格的要求。

《英國藥典》(1998年版)規定:對不再稀釋的注射劑,每毫升含5微米以上的微粒數不得超過100個,10微米以上的微粒數不得超過50個。

中國藥典2005年版規定:100ml以上靜脈滴注用注射液中不溶性微粒,每1ml中含10μm以上的微粒不得超過20個,含25μm以上的微粒不得超過2個。

規避方法

靜脈輸液微粒靜脈輸液微粒

1、通過維護空氣淨化系統;

2、藥劑師注意藥物配伍的嚴格審方;

3、配置人員正確的操作以及藥物的現配現用,靜脈藥物配置中心可對輸液微粒進行有效的控制;

4、要控制靜脈滴注的濫用,輸液過程中患者不要隨意調節滴速。

相關事件

2012年12月,一則微博讓不少家長為孩子擔心:有專家透露,根據國外一項檢查,因為生產時已有顆粒在液體裡面,常輸液的孩子血管上有很多玻璃渣。如果輸液的袋子是塑膠的,還可能存在塑膠殘渣,造成血管壁粗糙,日後可能導致膽固醇高,易引起動脈硬化,所以能不輸液就不輸液。對此,醫學專家表示,這種說法有點誇張,目前(2012年)中國輸液袋生產與國際已經接軌,質量應該可以得到保證,顆粒融入藥品進入到人體血管造成傷害,應該是極小機率事件。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