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紫披鹼草

青紫披鹼草

青紫披鹼草,禾本科,披鹼草屬,多年生疏叢型上繁草。分布於內蒙古大青山。生長於山溝、山坡草地及溝谷草甸。

基本信息

簡介

青紫披鹼草 種中文名:青紫披鹼草
種拉丁名:Elymus dahuricus Turcz. var. violeus C.P.Wang et H.L.Yang
種別名:
科中文名:禾本科
科拉丁名:Gramineae
屬中文名:披鹼草屬
屬拉丁名:Elymus

形態特徵

形態特徵:禾本科披鹼草屬多年生疏叢型上繁草。稈直立,高145—225cm。基部葉鞘密被白色長柔毛;葉舌截平,長約1mm;葉片扁平或乾後內卷,長20—25cm,寬8.7—13.6mm,上面粗糙,下面光滑。穗狀花序直立,長達18.5-5cm.寬6—10mm;小穗帶紫色,長12—15mm,每小穗3—5小花;穎披針形,具3—5脈,脈粗糙並被短硬毛,長7一11mm,先端芒長3—6mm;外稃披針形,上部脈明顯,全部密生短小糙毛,頂端芒粗糙,成熟後向外反曲,長9—21mm;內稃與外稃等長。穎果(種子)長橢圓形,深褐色,千粒重3—4g(見圖14)。
地理分布:分布於內蒙古大青山。生長於山溝、山坡草地及溝谷草甸。
生態特徵:青紫披鹼草是一種喜溫一中生禾草。在呼和浩特地區自然條件下,4月中旬返青,返青時所需氣溫8—10℃,一般比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高4℃,比老芒麥(Elylmus sibiriCus)高2℃左右。5月初拔節,6月底孕穗,7月初抽穗,7月中旬開花,8月下旬種子成熟,從返青至種子成熟平均為132天,比披鹼草屬其他牧草表現為晚熟(見表14—1)。青紫披鹼草地上部分發育良好。從在呼和浩特地區栽培的2—4年植株個體發育(表14—2)來看,它表現的植株高大(145—179cm,莖種粗壯(2.94--3.82mm),葉片寬大28cm x 1cm), 花序較長24—25cm), 這樣就構成了青紫披鹼草的高產性狀。青紫披鹼草結實性能良好,除生活第一年外,以生殖枝占絕對優勢。生活第三年的草群,生殖枝重量占枝條總重的72.4%。,而養技僅占27.6%,生殖校數量占總枝條數的53.3---46.7%。青紫披鹼草的根系發育良好,從重量看,0—60cm土層中根繫於重達266.68kg/ 畝,以土層0—20cm占絕對優勢青紫披鹼草再生性中等,一般地區僅刈割1次,雨水較好的地區再生草高達30cm,可供放牧利用。一般再生草占總產草量的10一15%。青紫披鹼草的適應性較強。首先有較強的抗寒性,可以在我國北方各地區安全越冬,即便是8月份播種,當年苗高僅10cm也能露地安全越冬。抗旱性中等,該草屬於中生禾草,適於年降水400mm的地區栽培。青紫披鹼草喜歡肥沃、團粒結構良好的土壤,於較高產,所以整個生育期中需要大量的氮、磷、鉀肥。黑鈣土、暗栗鈣土、壤土是青紫披鹼草生長最適宜的土壤,不宜在砂土、粘土上生長。該草能耐一定的鹼性土,適宜的土壤PH為7.0—8.5。
飼用價值:青紫披鹼草植株高大,莖葉粗糙,適於大家畜。抽穗、開花之後,葉量減少(見表14—3),適口 性大大下降青紫披鹼草為上繁高大禾草,適宜刈割調製乾草,再生草可放牧利用。採種後的秸稈可青貯。據抽穗期採樣測定營養成分如表14一4所示。作為牧草,青紫被鹼草的生產性能較好,即產草量及產籽量都較高。據在呼和浩特地區試種,生活第2—4年鮮草個乾草、種子產量(見表14—5)高於被鹼草、老芒麥、麥賓草及垂穗披鹼草。
栽培要點:青紫披鹼草對水分有一定的要求,因此,應選擇低洼的肥沃的地塊種植。整地要精細,土壤要細碎。一般北方多樣春播。如春風大,旱情嚴重最好夏播。播量每畝2000g左右,行距30—45cm,覆上深度為3—4cm,注意及時鎮壓。如果與紫花苜蓿、山野豌豆、黃花苜蓿混播,其產草量及品質都有所改善,其播種量可減半。青紫披鹼草苗期生長緩慢,播種當年應及時消滅雜草。在有灌溉條件的地區,每年灌水2—3次,尤其在孕穗一抽穗期應保證水分的供應。追肥對青紫披鹼草亦有良好的反應,在孕穗期至抽穗期追肥增產作用最佳,一般每畝追尿素20—10kg。青紫披鹼草植株高大,莖葉粗硬,尤其在抽穗、開花之後迅速粗老。因此最適宜的刈割期為孕穗期,刈割太遲嚴重地影響質量,這點在利用時應特別注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