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明山

青明山

青明山村隸屬於陝西省漢中市寧強縣胡家壩鎮。地理坐標北緯N32°57′17.30″ 東經E106°30′7.60″。處於秦嶺和巴山兩大山系的交匯地帶,北邊秦嶺山系,海拔1000~1600米左右;南邊巴山山系,海拔1000-1800米左右。地形多呈“V”形構造,東南高,西北低,中部有五丁山隆起,分為谷壩、谷地、低山、中心和高中山五個地貌類型。

青明山簡介

青明山村隸屬於陝西省漢中市寧強縣胡家壩鎮。地理坐標北緯N32°57′17.30″東經E106°30′7.60″。處於秦嶺和巴山兩大山系的交匯地帶,北邊秦嶺山系,海拔1000~1600米左右;南邊巴山山系,海拔1000-1800米左右。地形多呈“V”形構造,東南高,西北低,中部有五丁山隆起,分為谷壩、谷地、低山、中心和高中山五個地貌類型。

中文名稱:青明山

行政區類別:陝西省、漢中市、寧強縣、胡家壩鎮、青明山村

著名景點:武侯祠、馬超墓等

建制沿革

古代隸屬豬尾關,明設指揮使駐此,民國時設天池鎮,解放初為天池區公所駐地。清代街頭建有江西會館,後來的天池完小就是將會館逐步改建而成,可見當時商貿之繁盛。此地文教向稱興盛。30年代即組建漢調二黃戲班,直至50年代尚活躍於城鄉舞台。

行政區劃

青明山北邊姜家灣,南邊龍王堂,西邊草籽地,東邊老虎灣。城黃公路,寧勉高速公路也穿境而過。青明山村隸屬於陝西省漢中市寧強縣胡家壩鎮。胡家壩鎮青明山村一、二組正在進行修路工作,並進行招標工作。

地理位置

秦嶺、巴山交匯處。地理坐標北緯N32°57′17.30″東經E106°30′7.60″

氣候特徵

山地暖溫帶濕潤季風氣候類型,年平均氣溫13℃,極端最低氣溫零下10.3℃,極端最高氣溫36.2℃,無霜期247天。雨量充沛,降水強度大,年降水量最高達1812.2毫米。

人口民族

絕大多數為漢族。

農業

水稻、玉米、核桃、獼猴桃、板栗、銀杏樹等。

文化故事

圖
圖
圖
圖

漢中青明山馬家後人無不知,老人們口耳中代代相傳的一個故事:三國時期,馬超進不能打下鹵城,退回不得留守翼城,最終選擇了投降劉備。馬超受劉備之命攻打成都,不成想劉璋不戰而降,馬超被封平西將軍,管理臨沮,爵位仍延續前朝都亭侯。多年征戰,刀傷不斷,馬超因傷及肺部而身體每況日下,無力再外出戰。過了五年,劉備做了漢中王,拜馬超為左將軍。

次年,劉備派彭羕遠出任職,彭羕心裡有頗有不滿,私下會見馬逾時,馬超問彭羕道:“您的才幹超群,主公對您一直都很器重,說您可與諸葛亮、法正等人並駕齊驅,怎么會讓您外任小郡呢?”彭羕說:“這個老兵痞子,荒唐無理,有意排斥我,還有什麼可說的!”又對馬超說:“您是外放官,我是內應,我們合作,天下還會平定不了嗎!”馬超半生為梟雄,歸順劉備,寄人籬下常心懷危懼之感,聽彭羕之言大吃一驚,默然良久。彭羕走後,馬超將彭羕不軌之心上報,彭羕被捕囚禁。諸葛亮言彭羕反心已定,應處死。馬超雖有猶豫,但念其上報之功,又是久病成疾,不足懼。劉備聽取諸葛亮意見,消除疑慮只處死了彭羕。原來是諸葛亮智慧過人,考慮自己百年之後,九泉之下需要找一名合適人選保護自己安危。劉備有關、張守護,於是五虎上將排名第三的馬超就成了他心目中的首選。

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劉備稱帝,馬超升驃騎將軍,領涼州牧,調任鎮守陽平關(勉縣)。此時馬超肺病日益嚴重,後來蕁麻疹等各種情況開始出現。諸葛亮知道後用單草做藥酒治好了馬超,但肺病已病入膏肓,回天乏術。諸葛亮此時提出想讓將軍百年之後陪伴左右的想法,馬超欣然同意。馬超隨即在勉縣定軍山著手修建武侯墓,同時也在墓僅一公里處修建自己的馬超墓。世人皆知武侯墓只是諸葛亮的衣冠冢。諸葛亮生前安排好自己死後,讓兵士用新的繩子和槓抬著棺材向南走,繩子斷處變是安魂處,但實際上兵士才走了一天一夜不過百十里路。這個流傳就表明了諸葛亮真正的埋藏位置。

這其中有個小插曲,馬超投降劉備後,之前的妻兒全被殺害,又在成都重新娶妻生子,兒子叫馬承。馬超死後兒子馬承繼承馬超爵位。但馬超臨死前曾上表託孤劉備自己的弟弟馬岱而不是自己的兒子馬承。《三國志》有記載,“臣家族本有二百多人,被曹操殺的快沒了,僅僅留下堂弟馬岱,自當繼承馬家血脈,現在託付給陛下,便無其他的要求了。”“便無其他的要求了”這並不是他疏忽了自己的兒子。而是馬超接受了諸葛亮與自己的百年後相伴之約,讓兒子操辦這件事,只為弟弟託孤,實在為高舉。這樣兒子有諸葛亮後台,弟弟託孤有劉備,馬家後世無憂矣。

諸葛亮曾密令馬承誅殺簡雍和劉升之(劉備的兒子),繼而歸隱。為什麼找馬承而不是別人?正是因為諸葛亮對馬承有著特殊的“信任”。馬承歸隱只是託詞,而是低調修墓,三國時期盛行衣冠冢(疑冢),為了防止盜墓賊和敵人的開棺鞭屍。兩人墓表面上都在勉縣而且只相隔一公里,昭示世人永久相伴之意。實際上就在今天的武侯墓一天一夜路程之遙的青明山,馬家後人默默地,世世代代守護著一座山。老輩人在這山上修了一座廟為了保佑四方,結果卻“狗不咬,雞不叫”,處處反常。隨後只好將廟拆了搬到一旁,才一切恢復正常。馬家後人已在青明山安居千年,世代守候,藥酒漢古傳承就是最好的見證。

歷史煙雲飄散,這一切的一切見證了青明山歷史的年輪,見證了馬家人質樸的守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