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39中

為貫徹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的精神,學校推出了“創新教育工程”,全面推進教育教學改革。 教學方面,提出了“六步教學模式”和“兩個進課堂”作為學校的主導模式。 學校有明確的辦學理念,在培養學生方面提出了“2233型人才”。

簡介

青島第三十九中學地處市南區登州路5號,毗鄰青島海洋大學。建校於1952年,原為山東海洋學院附中,後改為青島第三十九中學,是一所普通完全中學。1997年,青島市中學布局調整後改為普通國中學校。目前是青島市規範化學校;青島教育局精神文明先進單位;山東省藝術教育示範學校;青島市藝術教育特色學校。
學校占地總面積18106.2平方米,建築面積9676.47平方米,其中建有四層教學大樓一座,建築面積4603平方米;四層藝術樓一座,建築面積1584平方米;四層實驗樓及圖書樓一座,建築面積1701平方米;三層辦公樓建築面積1200平方米。擁有一個包括200米環形、100米直道、覆蓋人造草坪的體育場,場地面積為1640平方米

詳細信息

目前有教學班38個,學生總數2000人,教師總數167人。學校有一支敬業愛生、教藝精湛的師資隊伍。教師學歷合格率達到98%,本科學歷達65%。其中有山東省特級教師一名,省市級教學能手10餘名,青年教師優秀專業人才20餘名。政治、物理、化學、英語、歷史等學科都有市中心教研組成員。
學校有良好的辦學條件,生均占地面積較大(10.6平方米),教學用房、操場和活動場地充足。圖書室、實驗室、微機室等,都是按高中辦學規模設定,按國家一類標準配置。其中圖書室藏書近8萬冊,為島城中學之最。已實現微機自動化管理。藝術樓、微機室、多媒體教室、語音教室、多功能廳等現代教育技術裝備,基本滿足教學需要。學校管理機構按市教委要求設定,崗位職責明確,各類規章制度齊全。1999年被市教委確定為按章程自主辦學試點單位。
為貫徹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的精神,學校推出了“創新教育工程”,全面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德育工作在系列化、制度化、注重實效的基礎上,注重學生的自主管理,自我體驗。教學方面,提出了“六步教學模式”和“兩個進課堂”作為學校的主導模式。學校有明確的辦學理念,在培養學生方面提出了“2233型人才”。在協調師生關係方面,提出“以生為本、以生為親、以生為友、以生為師”;“一個都不能少”;在協調老師與家長的關係方面提出“家長是我們的上帝”;在協調教師之間關係方面提出:“友誼、理解、支持”;“助人成功”。這五個理念,意在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和教師的進取發展創造和諧的人際環境。近幾年來,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已步入全市前列,高考、中考成績穩中有升,得到社會和家長的認可,社會聲譽不斷提高。2002年秋天開始,積極進行課程改革方實驗,加強教學方法的改革和學生學習方式的指導,加強校本教材的建設,先後出版了“聲樂”“表演”“舞蹈”“器樂”藝術班教材和“每周一詩”“每周一畫”“每周古名言”等作為學生的補充讀物。作為青島市課程改革的重點學校,受到教育部、省市等有關部門的高度關注。學校又是一所具有藝術特色的學校,先後被命名為“山東省藝術教育示範學校”和“青島市特色學校”,學校藝術班每年面向全市招收藝術特長生。自80年代以來先後為國家培養了倪萍、唐國強、王繪春、張山、陳好、李娜等一大批演義界的人才。為高一級學校輸送了大批合格的特長生。
根據三十九中的歷史傳統、地理位置和優良的教育教學質量,學校領導認為三十九中應當成為島上國中的視窗學校。1999年,在全教會精神的鼓舞下,學校領導班子更加明確地提出了建設青島市一流的實驗性、示範性國中的目標定位。為實現這一目標定位,近幾年來,學校加強管理、規範教學行為和秩序。在硬體建設方面,不斷進行校舍和校園的改造、裝修。校園綠化、道路硬化,都達到了較高的要求,被評為青島市校園美化綠化先進單位。學校撥專款進行現代教育技術裝備建設,校園網已正常運轉。2000年暑假,在市教委的支持下,全面裝修了藝術樓和多功能廳,使我校藝術教學的設施上了一個新的層次。
目前,全校教職工乘黨“十六”大的東風,繼往開來,與時俱進,一心一意抓質量,同心同德謀發展,為實現“一流的示範性、實驗性國中學校”的辦學目標,為實現學校工作的跨越式發展而不斷努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