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能源可持續發展教育項目

青少年能源可持續發展教育項目

2003年,道和環境與發展研究所(IED)攜手殼牌中國集團共同推出青少年能源可持續發展教育項目(YSEE),項目以能源和環境為主題,在中國小階段的基礎教育中推動可持續發展教育的實踐和行動研究。YSEE項目自開展以來,通過與全國近20個省/市級教育、環保部門合作,已在400多所學校中推廣了可持續教育理念和方法,形成了由1,500多名具有能源相關基礎知識和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教師網路,累計使150,000名學生受益。同時,YSEE項目還先後開發了能源教育課本和教具,在項目學校中廣泛使用。


項目概述

教育項目教育項目
上世紀九十年代,殼牌總部開發了一個針對小學生的能源工作坊:通過動手試驗讓孩子們了解能源的基本概念,包括太陽能、風能的生成。1998年和2000年殼牌中國將這個工作坊引入中國,分別在北京上海廣州的學校開展老師培訓和示範課。能源可持續發展主題教育的項目源於這個能源工作坊。這個由殼牌教育中心設計的內容新穎的互動式培訓深受參與師生的歡迎,從而促使殼牌中國將其發展成為一個獨立的教育項目。
2003年起,殼牌攜手環境與發展研究所開發了一套針對中國小的可再生能源教程。結合該教程,在全國18個省400多所學校中推廣青少年能源可持續發展教育。該項目旨在提高中小學生們對能源與環境問題的了解、關注和思考。項目開展六年來,湧現出一批在能源可持續發展領域具有專業水平的核心教師,培育了十餘萬名擁有可持續發展理念的青少年,出現了一批能源可持續發展教育領域的優秀案例。同時,YSEE青少年氣候大使代表中小學生發布《“1+6”青少年地球降溫行動宣言》。

項目背景

全球變暖,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氣候變化已經成為人類面對的最大的全球性環境問題,當世界政要們在談
教育項目教育項目
判桌前艱難決定著地球未來命運的時候,作為地球未來真正主人的青少年一代該如何應對?當他們走出溫房,真正面對這個殘酷的世界時,他們是否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和認識去面對氣候變化帶來的諸多問題?我們的教育該如何在他們成長過程中,讓他們認識並了解這個問題,並在未來擔負起應對氣候變化的責任?
青少年是未來社會發展的主力軍,通過對中國小學生的可再生能源相關科技知識的普及教育,促進廣大青少年樹立可持續發展理念,激勵探索現代科學技術知識的興趣,未來在青少年手中。
青少年能源可持續發展教育項目源於1999和2000年在北京、上海、廣州舉辦的能源工作坊。這個由殼牌教育中心設計的內容新穎的互動式培訓深受參與師生的歡迎,從而促成殼牌中國集團將這個工作坊發展成一個能源可持續發展主題教育的項目。該項目得到了省市的政府部門、學校、學術機構、企業和民間組織的積極回響與支持,建立了“學校+民間公益組織+政府+企業”的教育合作模式。

實施過程

宗旨
推動青少年可持續發展教育
目標
參與學校教育,將可再生能源教育引入中國小課堂
教育項目教育項目
促進可持續發展教育,將參與式教學引入可再生能源課堂
促進參與者的成長,為中國小師生開展可再生能源教學提供平台
推進社區發展,向公眾宣傳可再生能源知識
項目特點
一個開放式、參與式項目
各地中教育主管部門、國小校長和師生積極參與實施。
教程定位於面向基礎教育,實現教育內化。
項目活動
培訓者培訓;教師培訓;校長培訓;志願者培訓;志願者在中國小授課;研討會
項目成果
第一套為中國小編寫的可再生能源教材和配套的教具
推廣活動:教師培訓、志願者授課、研討會、夏令營、科技博覽會等
教學基地:全國許多城市建立了“可再生能源”試點學校,並大力推廣可再生能源教材
教師組織:以學校為單位

多方合作

項目開展得到了相關政府部門的支持,專家的指導,NGO組織的合作,志願者的參與,企業的資助,以及媒體的關注。

項目歷程

 上世紀九十年代,殼牌總部開發了一個針對小學生的能源工作坊:通過動手試驗讓孩子們了解能源的基本概念,包括太陽能、風能的生成。1998年和2000年殼牌中國將這個工作坊引入中國,分別在北京、上海和廣州的學校開展老師培訓和示範課,收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非常積極的反饋。
在該工作坊的基礎上,從2003年起,殼牌與環境與發展研究所合作,邀請了能源、環境、和教育領域的專家,在項目的第一階段,開發編寫了中國第一套面對中小學生的可再生能源教材,包括學生和教師用書及一套教具。隨後,項目組在全國13個省市開展推廣培訓活動,到2008年,已有三百多所學校開始使用這套教材,參加學習的學生超過15萬名。自2007年開始,項目進入第二階段,開發面向高中生的清潔能源教材。另外與各地的教育部門、環保部門、科協和環境民間組織合作,在18個省市的400多所學校中推廣了該教程。通過教師培訓等方式,在基礎教育系統里,培養了一批擅長開展能源可持續發展教育的骨幹教師團隊,使十餘萬名青少年從中受益。為國家科委和教育部共同綜合實驗課實施指南提供典型案例和各類示範教育。2009年開始,項目進入一個新階段,一方面開發面向高中生的清潔能源教材;同時與各方力量合作,並通過與校園、社區、家庭活動的結合,鼓勵學生們從行動上節約能源,為實現節能減排作貢獻。
除了組織編纂可再生能源教材、教師培訓等活動外,2006年殼牌中國還與北京富平學校環境與發展研究所、上海市環境教育協調委員會聯合主辦了“可再生能源科技夏令營”活動,這是一個由民間公益組織發起,政府部門、學術機構、企業、學校、社區共同參與的可再生能源科普博覽會。活動得到了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國家環保局宣教中心、中華環保基金會、上海市環保局、上海市教委等部門的大力支持。夏令營為期4天,除了開幕式上的“可再生能源科技大觀園”,還有現場教具製作與競賽、表演、動漫、製作等不同興趣小組的豐富多彩的活動。此外,組委會還專門為師生們安排了兩天的崇明島實地考察,以便讓師生們親身感受可再生能源帶來的實效。本屆夏令營為項目學校、教師、學生間提供一個交流和展示可再生能源教育成果的平台,為大學生志願者提供社會實踐機會。通過進一步的實踐活動,為我國的可再生能源教育和生態文明做出貢獻。通過這次活動,要讓青少年從小樹立可持續發展理念,激發使用可再生能源的熱情,全面看待環境問題,關注社會熱點。
2006年可再生能源夏令營
同時,殼牌的員工積極參與這個項目,義務到學校中給孩子們傳授新能源的知識。
員工義務講授可再生能源課程
實際效果
青少年能源可持續發展教育項目開展六年來,已經吸引18個省的400多所學校參與,十餘萬名中小學生從中受益。提倡利用可再生能源不僅使人們選擇了一種新的、與時俱進的生活方式,還倡導了生態文明,減少或避免對環境的破壞。而在中小學生中推廣“可再生能源”教材就是要使青少年有使用“可再生能源”的意識,並增強他們認知自然和動手的能力。“讓學生親手製做風車、太陽能船等,強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環保觀念,從而真正的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老師們紛紛表示,他們將把環保課帶進課堂,帶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去,讓學生能夠認識到大自然的可再生能源,並能簡單使用可再生能源。青少年能源可持續發展教育項目著重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增加他們與大自然接觸的機會;不斷拓展他們的知識體系、提高他們的科學素養,增強社會責任感,從而形成綠色價值觀、能源可持續發展觀,全面提高青少年一代的整體素質並進而影射他人共同為能源可持續發展與利用做出貢獻。
經驗和創新
青少年是未來社會發展的主力軍,而教育決定著未來的發展,推廣能源可持續發展教育,我們播種未來。實踐過程中,關注參與者的成長,通過可再生能源主題教育——讓青少年從小樹立可持續發展理念,激發開發可再生能源的熱情,走向社區,服務社會,成為可再生能源開發的生力軍。引導孩子們全面看待環境問題,關注社會熱點,培養社會責任感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為教師介紹新的教育理念;開拓更廣闊的交流平台;收集豐富的可再生能源知識。
同時,殼牌的員工積極參與這個項目,義務到學校中給孩子們傳授新能源的知識。

項目目的

為學校提供多元化、易操作、可實踐的環保教學模式;在學校中推廣能源可持續發展理念;培養能擔當、有責任心、有領導力的青少年環保領袖。

主要行動

教材開發

項目與出版社合作開發了多本可持續發展教育方面的教材,其中,《未來的能源——可再生能源》學生用書和教書用書在全國項目學校中廣泛使用。

基金

項目長期設立課程研究基金和課外活動基金,面向全國項目學校公開接受申報,推動項目學校的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活動的開展。

培訓

組織教育領域和可持續發展領域專家對項目學校教師進行培訓,提高教師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的知識,培養互動教學技能。

學生小組活動

圍繞能源可持續發展主題,開展各地區學生小組活動,充分發揮地方合作機構的能動性,支持以地區為單位的學生活動開展。

暑期學校

每年在全國項目學校範圍內,選拔表現突出的學生,舉辦YSEE暑期學校,通過系統的課程講授+專家講座+團體活動,培養具有可持續發展理念、具有領導力的YSEE青少年。

國際交流

推薦項目學校的優秀青少年參與環境領域國際會議和國際交流,如推選青少年參與哥本哈根氣候談判,參與國際環境組織的學生交流活動等。

青少年“1+6”氣候影響力行動

2010年,YSEE推出了“青少年1+6氣候影響力行動”,圍繞“一個孩子影響周圍六個人”的核心思想,在各學校組建“1+6”行動小組,通過青少年主動構思、設計,參與環保活動,進而影響他人,培養青少年對氣候等環境問題的獨立思考能力,培育有責任感的青少年氣候領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